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探索

2017-04-01 05:23黄通瑞
河北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躯体多发性研究组

李 凡, 黄通瑞, 丁 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干部病房, 河北 石家庄 050082)

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探索

李 凡, 黄通瑞, 丁 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干部病房, 河北 石家庄 050082)

目的:探索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因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45例以及同期住院的无腔隙性梗死的老年患者4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治疗后,研究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感染、抑郁、认知障碍和偏瘫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方面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的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在生理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较差,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抑郁和焦虑状况较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临床治疗和护理上应予以重视。

多发性腔隙性梗死; 预后效果;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2]。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长期高血压会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的穿通动脉病变、狭窄闭塞,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形成多腔隙性梗死,尤以基底节区多见[3]。多腔隙性梗死可能会造成脑组织不同程度损伤,引起相关功能障碍,导致认知功能衰退,产生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失语、偏瘫、痴呆等[4]。对于腔隙性梗死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5]。本研究即主要探索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希望能为实际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因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45例,归入研究组;以及同期住院非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的老年患者43例,归入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差异。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指南;②经CT或MRI最终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③首次发病或之前虽有卒中史但没有认知、肢体功能障碍等;④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者原来伴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器质性疾病者;②患者有长期严重的肾脏疾病病史或进行血液透析者;③免疫系统严重疾病、认知丧失患者;④既往有精神病史、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等。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6.48±5.85岁。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5.79±6.53岁,其中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25例,感染性疾病患者13例,周围神经病5例。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 法

1.2.1 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使用常规脑梗死患者治疗方法,并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对有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如阿司匹林等,必要时服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尼莫地平等。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脑组织损伤,避免再发。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疾病常规治疗方法。

1.2.2 评价指标: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体重、体重指数和起病时间等,生化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等。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无新发梗死等;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影像学检查或辅助检查有轻度异常;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影像学检查或辅助检查有异常。同时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详细记录和比较,包括感染、抑郁、认知障碍、偏瘫和语言障碍等。在统一指导语下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含90个项目,结果归纳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用于评判其心理状态。得分越高,表示对应心理状况越严重。在三个月后随访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测。生活质量量表(SF-36)包含10项共36个项目,包括是生理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这8个维度。其中前4个维度主要反映生理健康方面,后4个维度主要反映心理健康内容。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治疗后,研究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无效率和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感染、抑郁、认知障碍和偏瘫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语言障碍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组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两组患者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量表的得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的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在生理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3个月后的SF-36量表的得分比较(分,±s)

3 讨 论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较为隐匿,初始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多表现为肢体活动的轻度不适或障碍,进而发展到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的会出现失语,甚至偏瘫[6]。腔隙性脑梗死多发生在脑深部的穿枝动脉,这些动脉主要位于基底节豆状核、尾状核、内囊以及丘脑、桥脑和脑白质等,其中含有大脑内主要的神经传递通路。这些部位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会造成严重后遗症,多发性的腔隙梗死发生坏死的部位较多,对机体的损伤较为严重。通过影像检查只能发现梗死灶,很难确定对患者的认知、行为等功能的影响,临床医师需要通过更全面的观察和监测来确定多发性梗死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影响,以确定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本研究发现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治疗的显效率和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感染、抑郁、认知障碍和偏瘫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该类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较差,脑功能损伤较为严重。研究组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方面的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梗死脑组织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的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在生理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较差,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抑郁和焦虑状况较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临床治疗和护理上应予以重视。由于脑深部的动脉血管结构复杂,很多小血管细如发丝,并且豆纹动脉等走行垂直,可扩张性较差,侧支循环差,长期处于高压状况下就很容易破裂出血。小动脉硬化破裂引起管腔狭窄,会继发形成血栓,导致供血区梗死,一次多部位梗死或多次发病脑内就会形成多个病灶。而损伤的是脑内重要神经传导部位内囊和基底核区,使得神经传递中断,造成患者失语、运动障碍,甚至偏瘫。有的会影响杏仁核或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从而对患者情绪状态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造成一些列的精神心理问题。发生梗死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情感状态都受到不同程度损伤,生活质量较差。

本研究通过探索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发现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较差,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抑郁和焦虑状况较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对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老年患者,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和干预,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确定损伤程度,尽早做好预防,避免梗死再发。同时要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和指导患者提高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也要注意改善医患、医护关系,营造和谐的医院氛围。本研究中样本量较小,主要关注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并且观察时间较短,缺少随访追踪等,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完善研究流程和方法,从多角度对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和评估,为实际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李德生,周秀丽,王芳,等.癫痫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情况及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39~40.

[2] 袁正洲,马勋泰,王雪梅,等.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腔隙性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筛查中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9):2025~2027.

[3] 高元杰,钟纯正.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74~76.

[4] White CL, Szychowski JM, Roldan A,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Racial/Ethnic Differences among the 3020 Participants in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mall Subcortical Strokes(SPS3) Trial[J].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13,22(6):764~774.

[5] 赵秀芹,赵冰,夏章勇,等.腔隙性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认知功能变化[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7):577~579.

[6] 辛志强,牛平,朱瑜龄,等.急性脑血管病致偏身舞蹈~投掷症的临床特点[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1):20~22.

Clinical Prognosis Effect of Multiple Lacunar Infarction,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LIFan

(CadreWardDepartment,BethuneInternationalPeaceHospitalofP.L.A.,HebeiShijiazhuang050082,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prognosis effect of multiple lacunar infarction,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Through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45 patients with multiple lacunar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and 43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 infarction symptom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 clinical prognosis effect,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the efficiency rate and effective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depression, cognitive disorder and hemiplegia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cores in somatizat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3 months after the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the scores in physical function, role physical function, bodily pain, general health, vitality, social function, emotional role function and mental health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The effect in clinical prognosis of multiple lacunar infar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is poor, the mental health i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s severer, the quality of life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refo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to the patient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Multiple lacunar infarction; Prognosis effect; Psychological status; Quality of life

河北省科技成果项目,(编号:20143372)

1006-6233(2017)02-0328-05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7.02.049

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躯体多发性研究组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现在干什么?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