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唱响大国复兴赞歌

2017-04-04 03:37邹笛
中华建设 2017年10期
关键词:建筑业海绵装配式

邹笛

党的十八大以来 国家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 习近平主席更是多次提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5年来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成为百姓热词 显现的成果也浸润于日常 真真切切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5年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入耳入心 由此带来的发展方式转变 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中国的模样。走上充满东方智慧的生态文明之路 是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实践。而其中蕴含的跨越西方国家传统发展道路的新理念也吸引了全球目光。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 也不忘将生态文明摆在第一位 近年来 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都成为建筑业的热词。这些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和发展正是建筑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绿色建筑的理念不仅是建筑业现阶段的发展目标 它还会在未来为建筑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互联网+建筑”不期而遇

穿越历史的长河 互联网无疑是个新事物 站在现实的视角 互联网正在成为新引擎 放眼未来的发展互联网必将播撒新希望。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互联网的诞生 给人类发展带来新机遇 给社会发展带来新课题 也给国际治理带来新挑战。

5年来 互联网持续对各行各业的渗透 于建筑业而言 这5年是不平凡的5年 当互联网席卷建筑业 带来的是一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革命。同时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抉择 实现新时期企业转型升级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 最关键的是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BIM技术的勃发势不可挡。

BIM技术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等各阶段 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 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支持对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 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 为建筑业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目前 上海、湖南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已出台了推进BIM技术应用的相关政策文件。同时 BIM产业链、地方性BIM组织蓬勃兴起 由建设、勘察、设计、施工以及软件开发等企业参加的省级BIM联盟已达13个 BIM教育、BIM服务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建筑业已经从“用不用BIM”、“BIM有没有用”进入“如何用BIM”、“怎么用好BIM”的阶段。

建筑信息现代化正引发我国建筑业新一轮革命。BIM技术作为融合建筑信息化、建筑工业化 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技术 对于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创建国家创新体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变革 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变化的重要力量。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国 正以博大的胸襟和前所未有的胆识 主动适应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 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 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

手工“建造”到工业“制造”的跨越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 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5年来 节能减排工作迎来一个个新的起点又重临一座座新的高峰。

数据显示 2015年我国建筑行业总产值为18万亿元 占 GDP比例为26.6%。建筑行业耗能占到我国社会能源总消耗量的34% 将成为社会节能减排治理的首要对象。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不下5000万 队伍非常庞大。这些年 传统“人海战术”式的建筑生产组织方式 因为其对人工劳动严重依赖、简单重复劳动多、科技含量低 使得建筑施工行业作业效率普遍低下 原材料消耗大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这种现场施工、现场砌筑、人随项目走的习惯性做法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世界"节能减碳"、"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

5年前 装配式建筑还是一个新词 5年后 装配式建筑已经在各大城市落地生根。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方法之一 “三去一降一补”中 装配式建筑承担生态文明补短板和钢铁、水泥行业去库存的重任 装配式建筑势必将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 不仅缩短近一半的建设周期 建成的房屋也更加节能环保 这样的装配式建筑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屡见不鲜。"建筑业走向工厂化"的装配式建造方式 是弥补现阶段建筑业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有效途径。工厂化通过工厂预制和现场装配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不但缩短了建造周期 而且减少了对手工劳动和劳动技能的依赖。这意味着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今后建筑业将不再时兴“人海战术”了。

据资料显示 “十二五”期间 全国有13个建筑 住宅 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 包括两个产业化园区 培育了57家装配式建筑基地企业。试点城市和基地企业完成的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全国总量的85%以上 促使装配式建筑产业在设计水平、材料研发、施工技术等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建筑业已经开始实现从手工“建造”到工业“制造”的跨越。

让城市会呼吸

5年前 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 “海绵城市”概念被首次提出。5年后 全国建设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已经达到30个。这五年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 日月的沉浮 中国的城市也变得愈加美好。

每年雨季 “城市看海”的新闻便时常出现在网上 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能免受内涝之苦。而在这个话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同时 内涝问题也正在成为对城市管理水平的一项重大考验。5年前“海绵城市”的提出为“城市病”开出了一剂良方。

2013年12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 “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 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 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2月31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要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海绵城市建设逐渐在全国铺开。

海绵城市的建设 首先是发展理念的转变。海绵城市是一种理念 是城市发展的模式 从水出发 但不是就水论水。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楼、水泥街道的建成 我们的城市似乎变得越来越“硬” 不会呼吸了。虽然有绿地 但绿地大多是隔开的 虽然好看 但并不一定生态。海绵城市的建设 要求城市的建设者和城市管理者一定要有生态的理念。这可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最大效益。其次 对城市污染物有一定降解作用。城市越来越大 有些问题 一般性的工程解决不了 比如说城市的面源水污染和初期雨水污染 不能把这些污水都排到污水厂去 这样工程很大 效果也不一定好。城市的水体要保持长期稳定改善是艰巨的工作 必须控制各类污染物的排放 如果没有海绵城市的支撑 仅靠排污工程即使当年能够实现“不黑不臭” 也保持不了 因为城市治理水污染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 不能仅仅靠一两项工程项目解决。所以 海绵城市的效益是综合效益 最终是城市的整体效益。

以浙江省为例。嘉兴市、宁波市分别入选2015年、2016年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截至目前 这两个国家级试点城市的开工建设示范区面积已达24.56平方公里。其中 嘉兴市计划实施116个项目 已累计开工106个 完工56个 宁波市计划实施164个项目 已累计开工68个 完工12个。4个省级试点城市绍兴、衢州、兰溪、温岭 合计试点示范面积75.6平方公里 共计划实施137个项目 已累计开工77个。全浙江省11个地级市和19个县级市已编制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海绵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新理念 在改变单一以水治水的传统模式 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 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等问题的同时 还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休闲、品质等多功能需求 不仅仅只为了"海绵"而海绵 而是考虑园林景观融入人文、文化 提升人们生活居住品质 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和谐发展。

随着国家对绿色环保的愈加重视 人们对绿色建筑需求的不断增加 绿色建筑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中国绿色建筑正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绿色发展是一场新的变革。

这五年 绿色发展推进了美丽中国建设 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建筑业海绵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