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临床研究

2017-04-04 07:10河南省周口永兴医院461400宗国华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中西药盆腔炎西药

河南省周口永兴医院(461400)宗国华

本次实验研究选取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120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为其提供治疗,探讨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参与实验研究的120例研究样本平均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中西药组三组,每组患者各40例。中药与西药组两组年龄范围20~46岁,平均年龄(34.27±1.4)岁,病程最长5年,病程最短4个月,平均病程3.1年。中西药组年龄范围24~65岁,平均年龄(36.3±2.6)岁,病程最长6年,病程最短3个月,平均病程3.7年。三组患者在病程以及年龄等方面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①中药组 采用少腹逐淤汤以及中药灌肠两种治疗手段。所配制的中药包含30g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鱼腥草、30g败酱草、20g黄柏、20g元胡、12g赤芍以及15g郁金,煎剂200ml。患者月经干净后调整患者体位至侧卧位,通过灌肠导管灌注药物,插入深度须控制在20cm以内,灌注持续30分钟,完成灌肠治疗后调整患者体位至侧卧位,绝对卧床休息30分钟,治疗周期10日。②西药组 为患者提供抗生素治疗,将0.5g阿奇霉素溶入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每日静滴1次;将0.5g奥硝唑溶入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每日静滴2次,治疗周期10日。对奥硝唑与阿奇霉素药物过敏者,可以将20ml浓度为0.5%的甲硝唑溶液、5mg地塞米松针、3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针以及1g头孢曲松钠针溶入5ml生理盐水中,将所配置的药液于患者耻骨位置导入盆腔,治疗周期21日。③中西药组 同时采用中药组与西药组两组的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用t检验,以(%)表示比例数值,P<0.05时,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40例中药组患者中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益12例,痊愈率为20.0%,总有效率为70.0%;40例西药组中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益11例,痊愈率为22.5%,总有效率为72.5%;40例中西药组患者中痊愈22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益2例,痊愈率为55.0%,总有效率为97.5%。组间指标差异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盆腔炎是当前我国临床医学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引发该疾病的有关因素主要包含免疫因素、病情迁移、衣原体感染、妇科手术因素等。在免疫因素方面,患者自然防御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机体免疫能力不足,在病菌侵入的作用下引发炎症。抗生素是当前我国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手段,治疗范围涉及到沙眼衣原体、链球菌以及支原体感染等疾病。而抗生素治疗方法一方面可能会使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出现滥用抗生素药物的问题,增强病毒的抗药性。而单纯中药的治疗方法虽然疗效显著但见效比较慢,尤其是对于炎症疾病患者来说,立即接受消炎治疗是患者的刚性需求,这就需要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一方面能够使用抗生素药物避免患者疾病症状加重,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调理的方式复用中药直接作用于患者病灶区域,进一步缩短中药药物的作用时间,巩固西药的治疗效果。

经实验研究发现,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40例中西药组患者在起效时间、免疫学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中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或中药治疗。综上所述,为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疾病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中西药盆腔炎西药
羊瓣胃阻塞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与中西药治疗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乙肝患者的中西药纠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