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手术合并上呼吸机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探讨

2017-04-04 07:10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476000孟广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呼吸机颅脑气管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476000)孟广丽

颅脑损伤和颅脑损伤合并伤是临床外科中的常见病症,患者受伤后,会出现意识障碍和呼吸功能障碍,具有病情紧急、严重,且变化速度快等特点[1]。合并伤中主要有骨折、脏器损伤和组织损伤等,所以,成功救治尤为重要。颅脑损伤属于神经外科疾病,需要针对患者的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症状给予气管切开手术治疗,力求改善其肺部的通气能力,确保呼吸通畅[2]。而手术后的护理措施同样重要,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皮下水肿和败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对于该病症患者需采用气管切开手术、呼吸机通气治疗和术后护理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抢救的成功率[3]。本文旨在分析气管切开手术合并上呼吸机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84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主体。所有患者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范围在17~84岁间,平均(37.21±10.54)岁;致伤原因中,车祸伤61例,坠落伤23例;其中,颅内血肿43例,脑挫裂伤29例,脑干损伤12例。上述资料间对比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气管切开护理 使患者处于清洁、安静、舒适的病房内,室温调至22℃左右,湿度调至55%左右,在气管套管口部位覆盖上2~4层的温湿纱布,并定时利用紫外线消毒空气。手术初期,使患者取侧卧位,便于排除气管里的分泌物,需经常变换体位,以避免发生压疮,或是导致肺部呼吸运动停滞。在病床旁备好急救药品;定时清理结痂,防止导管阻塞;在更换导管进行消毒时,不可将棉球纱条留在导管内部,并适时做吸痰处理。随时听诊,以确定痰液的位置,当呼吸道内的痰液滞留到一定程度时,则可听到痰鸣或是痰阻声,在使用呼吸机时,也会发生呼吸机抵抗,且在肺部听诊后,能听到啰音。应将呼吸机的送气压力增高,在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下降时,给予吸痰处理,并充分湿化。气管切开患者不具备湿化功能,易出现气道阻塞、继发性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其湿化方法如下:①间歇性湿化,用500ml的生理盐水+12万单位的庆大霉素,每组在吸痰完成以后,缓缓注入2~5ml的上述液体,每天的注入总量约为200ml。也可间歇性的使用雾化器或是蒸汽吸入器进行湿化。②持续湿化法,将湿化液通过输液方式滴入气管中,滴速在4~6滴/min,每24h不可少于200ml。根据患者情况可在湿化液中加入抗生素等药物。确保无菌操作,利用一次性吸痰管时要保证口鼻分离,并每次更换,避免因污染出现医源性肺部感染。在吸痰操作时,不可在气管上反复提插,防止在进管时加压。若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则需停止所有操作。

1.2.2 呼吸机护理 ①掌握吸痰要点。呼吸机的使用需根据患者的肺部听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给予吸痰治疗。吸引负压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长,应基于患者的耐受能力来增减吸引次数,延长或缩短吸引时间,也可在吸引前后暂时性的升高血氧浓度。吸痰操作应具有准确性和迅速性,每次不可大于15s。在吸痰操作时,吸痰管的插入深度不能大于气管切开导管尾端1cm。②在使用呼吸机时,压缩空气需进行湿化处理,避免干燥、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呼吸机运行时,应使用加湿加温装置,确保吸入气体的湿度适宜,在呼吸机加温到30~35℃时,湿度能达到100%,可维持生理需求,进而防止因气道水分流失太多导致分泌物排除障碍和粘稠。但也应避免水分蒸干,原因是干热空气的害处更大。利用输液器点滴式进行湿化,每天不可<250ml,也可在吸痰时将5~10ml的生理盐水滴入,再吸出,实现湿化气道的效果。③脱机标准可不列入脑部病变因素,但需保证呼吸机的功能完善与恢复。当患者意识状况和排痰能力恢复时,则可拔除人工气道。

1.2.3 脑部外伤和合并伤护理 患者口腔应每日护理2次,以控制细菌生长与繁殖,若患者出现躁动,则可将沙袋放于颈部两侧,避免导管脱出或气管黏膜受损。为患者定时拍背和翻身,避免压疮。应做好脑外引流管的日常护理,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容量和颜色。若患者留置导尿管,应及时冲洗膀胱,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SPSS17.0软件加以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经x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4例颅脑损伤患者中,经气管切开手术合并上呼吸机治疗与相应护理后,72例(85.71%)患者痊愈出院,其余12例(14.29%)患者自动出院。其中有3例(3.57%)出现并发症,当经术后护理得以痊愈。

3 讨论

颅脑损伤经气管切开手术和呼吸机治疗时,主要包括气管切开护理、呼吸机护理、脑部外伤与合并伤护理等对策,旨在消除治疗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4]。所有护理对策中,均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护理工作的细节性和精度性,以此改善患者的护理感受,在治疗同时,体会到护理的舒适性[5-9]。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72例(85.71%)患者痊愈出院,其余12例(14.29%)患者自动出院,其恢复效果显著。其中有3例(3.57%)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肺部感染1例、皮下水肿2例,经过术后护理和相应治疗后彻底痊愈。所以,利用气管切开手术合并上呼吸机加用相关护理治疗颅脑损伤,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呼吸道梗阻症状,且能控制感染因素与危险因素,并能促进术后康复。而细致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呼吸机颅脑气管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