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7-04-04 13:44李朝辉刘艳芝黄剑萍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颊车张口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朝辉,刘艳芝,黄剑萍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中医院,广东 肇庆 526100)

温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观察

李朝辉,刘艳芝,黄剑萍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中医院,广东 肇庆 526100)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也叫颞下颌关节综合征。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颞下颌关节疼痛和开口受限。笔者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7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门诊患者。男32例,女35例;年龄16~48岁,平均27.26岁;病程1d~3年,平均7d。

2 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有颞下颌关节部局部酸胀、疼痛、弹响和运动障碍,疼痛部位可在关节区或关节周围,并可伴有轻重不等的压痛,关节酸胀或疼痛尤以咀嚼及张口时明显,弹响在张口活动时出现,响声可发生在下颌运动的不同阶段,可为清脆的单响声或碎裂的连响声。常见的运动阻碍为张口受限,但也可出现张口过大或张口时下颌偏斜。少数可并发头昏,耳鸣,听力障碍等。

X线片示关节间隙改变和骨质改变,如硬化、骨破坏和增生、囊样变等。关节造影示关节盘移位、穿孔、关节盘附着的改变以及软骨面的变化。

排除标准:颞下颌关节良性或恶性性肿瘤,特别是髁状突软骨肉瘤、颞下窝肿瘤、翼腭窝肿瘤、上颌窦后壁癌、腮腺恶性肿瘤、鼻咽癌等,急性化脓性颞下颌关节炎,类风湿性颞下颌关节炎,耳源性疾病,颈椎病等。

3 治疗方法

主穴取下关、颊车、听宫、合谷、阿是穴;配穴寒湿痹阻者加命门、阴陵泉,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头晕者加风池、太阳,耳鸣者加耳门、翳风。针刺得气后,下关、颊车及阿是穴加温针灸。先取长度1.5寸以上的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取艾条约2cm,套在针柄上,距皮肤2~3cm,从下端点燃施灸。在燃烧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忍,可在该穴区置一硬纸片,以稍减火力。注意温针灸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置于针下穴区上。温针灸时,嘱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体,以防灼伤。每次艾条段须1~2壮。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

4 疗效标准

参照《口腔颌面外科学》。治愈:疼痛消失,开口正常,开口型正中。显效:疼痛及压痛减轻,开口正常,开口型正中。无效:症状无减轻。

5 治疗结果

治愈39例,占58.20%;显效26例,占38.80%;无效2例,占2.98%;总有效率97.01%。

6 结 论

温针之名首见于《伤寒论》,兴盛于明代,明代高武《针灸聚英》及杨继洲之《针灸大成》均有载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为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留针时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

针刺处方中[2]下关、颊车、为足阳明经穴,听宫为手太阳经穴,与手少阳经交会,三穴均为局部近取,可疏通面部经气,是治疗颞颌关节病变的主穴;合谷为手阳明经之原穴,善治头面之疾(面口合谷收)。诸穴远近相配,共奏通经活络,祛散寒邪,开噤止痛之功。加肝俞、肾俞补益肝肾。温针灸疗法[3]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穴位或阿是穴,通过艾火刺激达到防病治病的治疗法。其机制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相关。通过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肌痉挛,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增强,促进炎症、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的消散吸收。还可以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本法既有针刺的作用又有艾灸的温经散寒、舒筋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故温针灸疗法可提高了针灸的疗效。

[1] 邱蔚天.口腔颌面外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51.

[2] 刘宝林.针灸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168.

[3] 刘宝林.针灸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1-3.

R245.315.263

B

1004-2814(2017)03-0288-02

2016-11-10

猜你喜欢
颊车张口人民卫生出版社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集束化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及张口受限的影响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小穴位 大健康
仰天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