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本经验的中国企业“走出去”难题反思

2017-04-06 03:04练静邬跃周燕
中国市场 2016年50期
关键词:经验借鉴走出去一带一路

练静++邬跃++周燕

[摘要]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目的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然而中国对外开放时间相对较短,对外直接投资经验相对不足。反观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走国际化道路,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日本已成為世界性经济大国,涌现出一大批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并积累了大量的“走出去”经验,文章对日本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和日本企业“走出去”后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分析,从中探寻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从而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日本;“一带一路”;经验借鉴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143

1日本企业“走出去”的背景

日本企业“走出去”经过60多年的发展,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2011年突破1000亿美元,跻身世界前列。那么目前日本境外企业“走出去”整体背景如何?下面将从境外投资流量、投资领域、投资行业分布和海外员工数量分别描述日本企业“走出去”的背景。

11日本对外投资流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日本对外投资金额一直位居世界前列,2011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超1000亿美元,此后整体一直保持低速增长,仅在2014年其投资金额首次出现较低程度下降。图1为日本2010—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基本情况。

图1日本2010—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12日本境外企业投资地区规模差异化明显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日本海外子公司有23351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欧洲等地,其数量占到境外企业总数的90%以上。2012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为122355亿美元,其中对北美洲、亚洲、欧洲的直接投资金额占到总投资金额的80%以上。可以计算出日本境外的单个企业在北美洲和欧洲的平均投资规模均在为1110万美元,而对亚洲的平均投资规模为220万美元,这说明日本对北美洲、欧洲的平均投资规模远远大于亚洲。具体见图2、图3。

13日本境外投资非制造业领域较多,增长速度放缓

日本企业境外投资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分布中,非制造业领域投资普遍较多,投资总量呈现增长趋势,并且增长速度变慢;制造业领域投资低于非制造业领域,两者数量投资相对均衡,且在2011年开始,对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呈现降低的趋势。具体见图4。

图22012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

日本境外制造业投资行业主要分布在食品生产和机械运输设备行业;非制造业主要分布在金融/保险和批发零售贸易行业。2014年日本境外制造业主要投资于食品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分别占制造业投资总数的34%和16%,其次是铁和非铁金属、通信机械设备,分别占12%及8%。而非制造业主要投资领域为金融保险和批发零售行业,分别占非制造业投资总数的29%和24%,其次是通信行业和服务性行业,均占12%。其余行业占比在10%以内。

14日本境外企业雇佣本地员工的数量较高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2012年调研的80%的境外企业数据显示,其境外企业员工数达558万人,雇员基本为当地人。

2日本境外企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日本境外企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日本形成海外企业服务体系,包括前期市场调研、咨询与信息服务、资金准备、风险控制、后期维护等方面,为日本境外企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21日本在金融、保险、人才、投资等方面推出相关政策,为企业走出去打下良好基础

“二战”结束后,国际收支困难,外汇不足,日本面临着战后重建和发展经济的重任,为此组建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颁布立法,通过推进金融、投资、人才、保险等方面的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

日本政府在1950年和1957年分别成立日本输入输出银行和日本进出口银行,以金融手段支持和鼓励一般金融机构为日本进出口、海外投资等提供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并借此加强日本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本进出口银行还设有海外投资研究所,其承担着重要的情报咨询职能。

1956年,日本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1957 年,日本追加了海外投资利润保险。

1959 年,为了培养海外投资的跨国性人才,日本政府设立了海外技术人员进修协会,为民间技术人员到海外进修和调研提供经费补助。日本还设立专门的信息服务机构,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这类机构主要有以下四个机构:通产省所属的亚洲经济研究所(1960年)、日本商工会议所(1878年)、日本贸易振兴会(1958年)以及日本进出口银行海外投资研究所。(1998 年,日本贸易振兴会与亚洲经济研究所合并,2003 年更名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

1960年,日本内阁建立“对外直接投资亏损准备金制度”,目的是使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企业海外经营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

1969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下请促进法》,鼓励和帮助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下请关系。以大企业为中心的系列化生产体制实现了产品的共同协调开发、生产的有机交易关系,形成了日本企业系列制的雏形。1969年,日本政府改变了对外直接投资统治制度,通过《外汇与外贸管理法》第一次实施了对外投资自由化措施,在这种对外投资自由化的背景下,日本对外投资正式开始了。

22日本通过ODA和“优惠金融”提供国家经济援助,改善境外企业外部经营环境

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把支持企业境外投资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实施了以经济援助“铺路搭桥”,政策性金融大力支持等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境外投资的快速发展。

经济援助为企业对外投资“铺路搭桥”。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对外经济援助工作,除了以此修复外交关系和促进出口之外,还把经济援助视为对外投资、建立互信、解决双边问题的重要途径。政策性机构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优惠金融”。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支持日本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3日本由于国内外环境变化改变投资战略和修改法律,完善境外企业经营环境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分别经历了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期、经济危机时期和1985年日元升值三个阶段,日本开始降低对亚洲投资转而增强对北美和欧洲的投资,对北美的直接投资一度达到总投资的50%以上。

日本企业为了绕过贸易壁垒到欧美发达国家投资,将一批具有雄厚海外资金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作为对外投资的主体,同时带领日本的中小企业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投资。

为了确保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货币的稳定,出口业务的风险防范和形成新的贸易保险体制等,日本政府为此从1980—1987年先后修改了《外汇与外国贸易管理法》《关于外汇管理的省令》《出口保险法》等多部法律,以支持日本企业走出去。同时,日本政府还成立了官民联合的境外直接投资促进机构。

24通过立法设立海外企业服务机构,为境外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2002年12月13日,日本颁布《独立行政法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法》,决定按照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建立海外企业服务机构。2003 年10月1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正式成立,主要负责日本贸易振兴事业,收集与亚洲地区经济合作信息,对亚洲经济进行综合基础研究,促进日本和亚洲地区贸易增长和扩大经济合作,充分利用总部(东京)、大阪总部、亚洲经济研究所以及70多家海外事务所、36家国内贸易信息中心的平台,为企业走出去后的发展提供服务,从而保障日本企业走出海外后能够正常运营。

3启示

通过对日本境外企业发展现状和日本海外企业服务体系分析可知,目前中国正处于将对外投资上升为国家战略阶段,以日本对外投资为鉴,对中国境外投资有以下三点作为借鉴。

31中国境外投资企业应更多注重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同步“走出去”,形成协同发展

2014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为12312亿美元,境外企业有29699家,中国分布在各大洲的境外企业投资规模与日本相比相差较大,基本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而日本对外投资规模分布欧美(1110万美元)国家基本为大型企业,亚洲(220万美元)地区为小型企业,形成境外企业互为协同发展,大企业关注主营业务,减少精力分散,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壮大企业实力。

32中国境外企业投资应注重制造业投资,核心技术投资

中国境外投资非制造业领域投资远远高于制造业,制造業投资增长率在降低,非制造业投资增长率呈现增长的趋势。这说明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加注重轻资产,主要从事服务、批发零售业,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所以中国应更加注重核心技术的建设。

33建立海外企业服务机构,为海外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借鉴日本企业“走出去”经验,中国尚未有保障“走出去”企业在海外正常运营和更好发展的企业海外服务体系。中国可以在提供政策法律保障体系、保险和税收优惠扶持以及金融和技术支持的基础上,通过设立海外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从而构建完善的企业海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肖利秋“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5):113-120

[2] 王茹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及管控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2(38):69-75

[3]杨凤翔,王美桃“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与对外投资阶段性特征及启示[J].商业时代,2013(6):60-62

猜你喜欢
经验借鉴走出去一带一路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国外舞剧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
绿色税收体系构建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