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浅析
——以永济市虞乡镇张家窑村麻栎古树为例

2017-04-06 15:33王智永
山西林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麻栎永济市古树名

王智永

(永济市林业局,山西永济 044500)

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浅析
——以永济市虞乡镇张家窑村麻栎古树为例

王智永

(永济市林业局,山西永济 044500)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古树名木由于生长年龄、环境的限制,树势普遍衰弱,亟待加以保护。以永济市虞乡镇张家窑村麻栎古树为例,介绍了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

古树名木;保护;实例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古树可以传承文明,见证历史,记载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永济市古称蒲坂,属于中华文明发源地。《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由虞舜始”,几千年的发展沿袭,使蒲坂大地上保存有许多古树,是研究永济、认识永济、发展永济极为重要的载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所述古树调查保护复壮技术,是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对古树调查、管理、保护、复壮的具体做法,现结合科学方法、步骤作以浅析。

1 古树保护前状况调查

这2株古树树权归村集体所有;树种为麻栎,生长在永济市虞乡镇张家窑村,树高分别为11m、10.5m,胸围分别为470cm、450cm,冠幅分别为20m、18m;传说树龄4 200年;调查编号:140881-04-001,140881-04-002。此处海拔361m;坡高7.44m,坡度85°,坡位中坡位;土壤褐土,紧密度中等。生长势中等。保护等级为国家一级。生长状况正常,树干周围有铁丝网围栏。

2 株古树东西相邻栽植,生长在高约7.44m的自然崖壁之上,土崖共三层,土崖外侧垒砌有毛石挡土墙,原挡土墙将树根局部包裹,东侧1株主干部分中空,已成枯木,向外伸出的一根支杆,局部枯死,木质腐朽、风化。由于古树的不断生长,使包裹在古树根部外侧的挡土墙胀裂,与树根接触部分坍塌。

据清乾隆十五年(1705年)《文庙崇圣祠重修碑记》记载:“中国之名始于尧舜禹。中条五老授其河图九书而治于天下,初竖疆都,依中条而竖其国,谓之中国。先尧让舜,舜禅之禹,均属中都之国,亦称中国。尧访贤历山,均在虞幕古国,舜之远祖中条之上姚坪山,为其圣土。舜降于山下之沩傍之汭流也。山下之井,名曰姚井。虞谓之大孝,耕历观之姚坪。弟象受兄事所憾,于古井植之一树,护之于舜,称之象树也。虞之国都竖于阪,今虞邑城南之坡也。古之长阪之都,殷末国废,遗迹无存之久远矣。”

2 古树保护

2.1 依据原则

2.1.1 因地制宜,因需设防,分类施策;

2.1.2 预防为主,积极治理,综合保护;

2.1.3 专业保护与公众保护相结合;

2.1.4日常看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

2.2 调查诊断

2.2.1 生长状况

根据古树目前枝、干、叶等生长状况,此相邻两株麻栎树生长势中等。

2.2.2 环境状况

古树所生长土壤为褐土,基本无污染,水文、光照条件良好。影响古树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挡土墙损坏,土壤流失,周边无有效隔离措施,人为损坏较重;其他植物侵入。

2.2.3 有害生物

影响麻栎树生长的主要虫害有栗实象鼻虫、柞天牛、栎褐天社娥、云斑天牛、咖啡木蠹蛾、日本双翅长蠹等;主要病害有树干溃疡病与枝枯病。

3 古树保护措施

3.1地上环境改良

主要采取如下措施:①生长环境改良;②地上环境改良;③清除古树周边对其生长不利的植物,修剪影响其光照的周边树木;④清除树木周边有害生物。

3.2 地下环境改良

3.2.1 挖复状沟

在树冠投影外侧(南向)沿根系延伸方向人工开挖深度80cm~120cm、宽60cm~80cm的复状沟4条,长度分别为5.0m、7.0m、5.0m、8.0m,沟内填充复状基质。复状基质主要原料为:古树自然落叶40%半腐熟与60%腐熟落叶混合,掺入适量复合肥料等矿质营养元素。并在沟内添加适量紫穗槐枝条与复合基质混埋,利用枝条与土壤形成空隙,促进根系生长。

填充方法:

a.底层为20cm厚粗砂;

b.第二层为10cm厚树木枝条;

c.第三层为20cm厚复壮基质;

d.第四层为10cm厚树木枝条;

e.第五层为20cm厚复壮基质;

f.表层覆盖无污染土壤,并与原土面齐平。

3.2.2 改良土壤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树木生长需要,结合复状措施,进行适量施肥,选用肥料为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并掺入苗根肥。

3.2.3 根部保护

a.挡土墙现状完整部分,采用垫石背塞牢固。

b.二层挡土墙重新依据地势走向砌筑,保留残存的一段,两侧延伸至与一层挡土墙相齐,将西侧小路封闭直至东侧树根5.0m。砌筑时,将古树树干外露。

c.三层挡土墙修复时,先将失稳部分拆除,加固现存挡土墙,对坍塌部分重砌。

3.3 树体保护

3.3.1 整枝

枯枝处理及修剪尽可能保持原貌,常绿树枝条整理通常在休眠期进行,落叶树枝条整理通常在落叶后与萌动前进行。易伤流、易流胶的树种,应避开生长季和伤流盛期;有安全隐患的枯死枝、断枝、劈裂枝应在发现时及时整理。

3.3.2 堵洞修补及枯木面处理

古树树体出现伤疤或空洞应及时填充修补,防止进水。填充修补前应对树洞作防腐消毒处理,填充空洞可用化学材料聚氨酯复合物。若填充体积较大,宜先填充经消毒、干燥处理的同类树种枝条,木条间隙再填充聚氨酯。完成填充后,将填充物外表面切削平整,喷一层阻燃剂,罩铁丝网,再贴无纺布,上涂玻璃胶至木质部外缘,并用蜂胶等进行封缝。对树冠外围衰老枯梢枝条,采用“回缩法”截去枯梢;对枯死的整枝或病虫枝,应靠近主干或枝干处整枝截除,所有伤口应先平整创伤面,再均匀涂抹5.0%硫酸铜等消毒液进行消毒,待消毒液风干后再均匀涂抹羊毛脂混合物等伤口保护剂或愈合敷料。

3.3.3 支撑与拉纤

对古树树体或大枝有明显倾斜或折断可能的,应及时采取支撑与拉纤等措施予以加固,加固时可在枝干劈裂处打铁箍。铁箍与树体间垫橡胶垫或在劈裂处打孔,用螺纹杆穿过树体,两头垫胶圈,拧紧螺母,将树木裂缝封闭,伤口应消毒并涂抹保护剂。另外,支撑与拉纤等加固材料应经过防腐蚀保护处理,加固设施与树体接触处要加装橡胶弹性垫层以防止损伤树皮

3.4 围栏设置与标志牌

在古树周边采用铁丝网围栏达到保护目的,长度180m,高度1.20m。在2株古树自然崖壁前设立青石石碑一座,将古树基本情况及文化传说刻于石碑之上,以利于保护和宣传。

3.5 有害生物防治

古树年老病弱,易受病虫害侵害,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3.5.1 改善古树生存环境,保护利用天敌,人工捕杀柞天牛等害虫,可减少农药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3.5.2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针对不同病虫害进行药物防治,如可在栗实象鼻虫成虫盛发期采用低毒无公害农药进行防治。

3.6 整体景观绿化

根据古树生长的立地条件和周围环境,在古树周边栽植侧柏、雪松、女贞等常绿植物,达到保护古树和优化景观的效果。

S792.181

C

1005-4707(2017)03-024-02

王智永(1966-),男,200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现任永济市林业局工程师。

2017-04-20;

2017-05-10。

10.3969/j.issn.1005-4707.2017.03.011

猜你喜欢
麻栎永济市古树名
麻栎果实的开发利用及培育探究
“首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永济市财政局:学党史办实事 转作风树形象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麻栎-刺槐混交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麻栎种源1年生苗生长特性比较
定向培育措施对麻栎生长的影响评价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小跟“包”眼中的她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永济市:深入基层传达学习《条例》和《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