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对中国的可鉴性

2017-04-07 05:23左博文谭桢耀
山西建筑 2017年10期
关键词:布拉克内尔方案

左博文 谭桢耀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绿色环保·建筑节能·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对中国的可鉴性

左博文 谭桢耀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结合生态城市的含义,举例分析了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从大胆创新、资源再利用、机能融合等角度,阐述了中国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生态城市,交通管理,水资源,规划方案

1 生态城市的提出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一项政府间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计划——“人与生物圈”计划,而计划中一个重要概念便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引发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热潮。

2 生态城市的含义

顾名思义,生态城市就是符合生态文明的城市。根据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瑞吉斯特的书籍《生态城市》中的定义,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的人类聚居环境。

从广义定义来看,生态城市是一种新的文化观,其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远认识的基础上,是社会各个重要职能和谐融合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在这里,社会,自然与经济三者协调互促,和谐共发展,其是有效的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从而实现生态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生态城市并非生态建设和城市简单粗暴的叠加,其更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城市本有的个性以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自然,经济的和谐建设,达到有机统一的目的。

3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

3.1 布拉克内尔新城:大胆创新的交通管理

布拉克内尔是英国英格兰伯克郡布拉克内尔森林的一座城镇和民政教区,其在1950年还是一个只拥有5 000人口的小城镇。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布拉克内尔的人口到1961年已急速增长至6万。布拉克内尔的城市建设愈发重要,与此同时交通问题也愈加凸显出来。

H·埃尔柯·垂勃在城镇规划与交通一书中主张应将布拉克内尔的街道分为主干道路,次干道路和地方道路。并且为了预防开发商临街开发而引起交通堵塞,其主张将高架路系统和道路系统分离开来,同时还大量设置交汇点来减缓交通堵塞的情况。这些理论观点在当时并不常见几乎没有先例,而且这种做法也有其负面性,比如经济负担更大,地区被隔离彼此孤立等。但是伦敦以及布拉克内尔政府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并竭力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最终布拉克内尔承受住了急剧增长的人口带来的严重交通问题,汽车运行的需要以及行人的需要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大胆创新但并不盲目,并竭力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布拉克内尔城镇在其城市建设中达到社会和谐的重要理念。

3.2 爱丁堡:给出更好或更便宜的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需要,爱丁堡城市中汽车的数量持续快速增长,而激增的汽车数量带来的不仅是交通堵塞更是严重的污染。这更是违背了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和谐以及自然和谐的观点。

爱丁堡政府对此重新制定了交通路线,增加了交通信号灯的时间。与此相比,更为重要的是爱丁堡就一个出租车类型的预定系统制定了一个汽车共享方案,居民可以以较低的费用租用停泊在专属位置上公共拥有的汽车。这样使得居民付出更低的费用去使用车辆而不必自己去拥有一辆汽车,给了居民更便宜更好的选择。

爱丁堡政府在实施限制汽车举措的同时给了居民更好更便宜的选择方案,并且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做好了足够的监督、服务以及维修等事宜,使得生态城市的建设以及居民的利益保障实现了共赢。

3.3 丹麦科灵:形成闭合循环实现再利用

在城市地区所使用的资源中,水资源的来源非常广泛。但是这些水的运输以及净化成本很高,并且使用过后的水的处理同样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这更是违背了生态城市建设中自然和谐的观点,其是一个典型的线性系统,而这些系统在很多层面上是可以实现闭合的。

科灵政府积极寻求生态的方法去改造这一现状,其将从屋顶流下的雨水收集至方案中一个大池塘中并跟随河流以及小瀑布进行循环流动,最后通过抽水机将其送至居民住所以供洗衣机以及厕所冲水使用。与此相比更令人骄傲的是此方案中的一个生物工程,它是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其将该地区的污水进行收集。水中较大的污物在此得到沉淀,而后经过杀毒灭菌的处理。最后水被包含蚌类、藻类以及浮游生物的蓄水池吸收了养分,这样水便补充了方案中所有运行的成本,由此形成了闭合循环实现了再利用。

这样的生态建设是温暖、潮湿、再利用且充满动植物的,被当地居民不仅仅视作一个污水处理系统,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4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可从国外借鉴的经验

4.1 大胆创新但不盲目

城市不尽相同,其更应基于城市本身的定位及属性来达到社会,自然及经济的和谐发展,实现内部物质循环,信息交流,能源流动。

因此并不能因为生态城市建设的方案前所未有或者没有先例而去否定它,不敢实施它。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大胆创新的精神,同时不能盲目。当然在进行大胆创新时,政府部门应提前做好预备方案,预想到方案规划可能带来的所有负面影响,并竭力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并且大胆创新还应基于对自身清楚认识的基础上,中国目前尚缺乏建设生态城市的经验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方法体系,目前为止中国尚未建设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中国生态城市建设正在从理论慢慢走向实践。只有清晰客观地认清自身所处生态城市建设的哪一阶段,才能更好更准确地大胆创新,才不至于盲目探索甚至出现过多负面影响。

4.2 给出更好或更有保障的选择

能够让大多数人民群体欣然接受的规划方案,必定是给出了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好或更便宜的选择。

正如爱丁堡政府的规划方案,其给了民众一种或几种更合适,更便宜,更容易接受的选择。也是因为这个重要的原因,爱丁堡政府限制汽车的规划方案才能够顺利、迅速地实施并且取得不错的效果。

而以中国大多数城市限制私家车的举措来看,限制了私家车,民众无非去选择公共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地铁等等。

而当民众放弃私家车去选择这些方案时,所遭遇的是什么,他们最基本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我们经常目睹的却是“因为公共自行车与某个群体的直接利益冲突而遭到破坏”“在公交站牌处被等车大军挤来挤去,来了好几辆仍未顺利上车,最终导致上学、上班、约会迟到而对公交车产生畏惧甚至怨恨”“有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出租车宰客,漫天要价”等等。

当大多数人选择去遵从规划方案,自身基本利益却遭到破坏时,这样只会导致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支持这样的规划方案。或许就目前国情大背景下,规划方案中给出的选择已是比较合适的,但是问题却出在了这样的方案选择并没有得到完善的保障,完善的监督,服务以及维修等,使得看似较为合适的方案成了形式空壳。

所以需要在方案规划中给出相对于大多数群体更好更合适的选择,且做好方案规划的保障、监督、服务及维修等。

4.3 注重资源的再利用

目前全球资源正面临危机,中国也不例外。

以中国水资源为例,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为2.8万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 100多立方米,仅为全球人均拥有量的1/4左右,属于缺水国家。这种严峻形势之下,对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形成闭合循环,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是资源保护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果要将目前一些线性循环系统去转变为闭合循环系统,其中的一个关键便是家庭和商业垃圾的再循环问题。垃圾要分好类再丢掉,这样的理念我们每个人都明白,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去这样做了,无非不是因为怕麻烦或是在繁忙的城市中进行垃圾分类收集的困难使得这种方式非常不经济。因为在城市狭窄繁忙的街道,大型垃圾分类收集车在街边工作而造成的交通堵塞使得实际付出的代价比预计高出三倍。

这时不妨去寻求一个突破点来实现适合城市地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可以使用一个箱子让住户将再循环垃圾放入其中,然后在人行道上用电子手推车对箱子中的垃圾进行分类。这样不仅将居民的麻烦降到最低还避免对街道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使得成本降到平均水平,还可以和传统收集方式具有一样的成本效益。

关键的家庭和商业垃圾的再循环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线性循环系统在某些层面转变为闭合循环系统,资源得以再利用,实现了资源的自然和谐。

4.4 各机能的和谐融合

之前已经提到,生态城市是社会各个重要职能和谐融合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在这里,社会、自然与经济三者协调互促,和谐共发展。因此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不能顾此失彼,应协调好社会、自然、经济三者的关系,实现和谐共发展。社会、自然以及经济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4.5 应避免出现的问题

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基于城市本身固有的特点上,不能说为了生态去刻意而为之,不能无视城市优良的历史传统以及风俗文化,更不能掩盖其标志性和艺术性。

生态城市的建设应该结合其优良的历史传统和风俗文化。城市可以说是变化的三维形态,而历史风俗是流动的艺术,在一定层面上也可以说城市是历史风俗的载体。两者联系紧密,没有优良历史传统和风俗文化的城市更像座空城,而没有载体的历史风俗更像是空谈。因此我们不能打着建设生态城市的旗号而忽略甚至掩盖城市本身优良的历史传统和风俗文化。

生态城市的建设更不应该失去其标志性和艺术性。一个城市只有具备其独有的标志性和艺术性,才可能在时间长流之中历久弥新,世世代代被人们关注和爱护。

5 结语

在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借鉴适合中国的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认清自身并大胆而不盲目地创新,并竭力将方案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推出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好更合适的方案后,更为重要的是方案规划的保障、服务、监督及维修等。形成闭合循环实现资源再利用,并且协调好社会、自然、经济三者的关系,实现和谐融合,共同发展,建设出保留中国城市优良历史文化并且突出其标志性和艺术性的生态城市。

[1] 大卫·路德林,尼古拉斯·福克.营造21世纪的家园——可持续的城市邻里社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96-98,181,184.

[2] 纪泽民.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与管理的多元共治模式探析——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4(4):151-154.

Referring meaning of foreign ecological city building upon China

Zuo Bowen Tan Zhenyao

(CollegeofCivilEngineering,NortheastUniversityofForestry,Harbin150040,China)

Combining with ecological city meaning, the paper analyzes foreign ecological city building concepts with examples, and describes ecological city building problems from aspects of brave creation, resource recycling and functional integration, which has provided some guidance for building ecological Chinese city.

ecological city, traffic management, water resource, planning scheme

1009-6825(2017)10-0201-02

2017-01-21

左博文(1995- ),男,在读本科生; 谭桢耀(1997- ),男,在读本科生

TU984

A

猜你喜欢
布拉克内尔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德国]莱昂内尔·法宁格作品5幅
不必做的事情
江布拉克雪中郁金香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国王专权背后的“布拉克顿难题”——1688年“七主教案”评析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with English Vocabulary Card in Primary School
我喜欢,妈妈也喜欢
西昆仑奥东布拉克地区火山岩成因探讨
稳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