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人才资源分析

2017-04-08 03:45于飞赵岩红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才资源存量河北

于飞,赵岩红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人才资源分析

于飞,赵岩红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河北省的经济及产业发展与北京、天津差距悬殊,导致河北省的公共服务环境、科技环境以及工资待遇等无法满足培养、留住和吸引人才的需求,使河北省人才资源存在存量低、层次低等问题。需求与环境决定着人才流动的方向、聚集的程度,应从产业发展和人才政策体制方面解决京津冀区域人才资源问题。

京津冀;人才资源;存量;人才转移成本

人才是技术的载体,是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发展永恒的发动机。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曾提出七点要求,其中第七点是要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1]2011年京津冀三方签署了《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书》,通过建立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建立相互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及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进人才智力资源共享。

一、河北省人才资源现状分析

(一)河北省人才资源存量分析

教育形成的知识是构成人才的核心内容,人们受教育程度越高,人才资源存量就越大。据此用不同学历人数与其受教育年限来计算得出人才资源存量。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Ht表示第t年人才资源存量总和,hi表示第i学历水平的学制,pit为t年第i学历水平的人口数量,i表示受教育程度。i=1,2,3,4,5,6,7,分别表示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本科及研究生;根据京津冀实行的学制,h1=1,h2=6,h3= 9,h4=12,h5=15,h6=16,h7=19。根据公式计算得出全国、北京、天津、河北2014年人才资源存量分别是9 492 005.15年、205 232.01年、125 238.42年和497 215.66年,6岁及6岁以上人口数量分别是1 047 090万人、16 828万人、11 935万人和55 991万人(详见表1)。根据上述两个指标计算人均资源存量,全国、北京、天津、河北分别是9.07年、12.2年、10.49年和8.88年。由此可见,河北省人均资源存量略低于全国水平,比天津低15.35%,比北京低27.21%。

(二)河北省高等人才资源分析

河北省2014年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数比重仅为22.29%,而全国水平为28.23%,北京和天津分别为60.04%和45.57%。河北省2007-2014年每10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一直在全国平均线下,与京津相比差距明显,但差距在不断缩小,如图1所示。2007年每10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人数北京为6 826人,天津为4 600人,而河北仅为1 712人。随后几年北京、天津人数有所降低,相反河北人数不断增加,到2014年每10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学生数北京降低到5 429人,天津人数降低到4 283人,而河北人数提高到了2 098人。与京津相比,河北省高等教育人数仍有很大差距,2014年每10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学生人数北京是河北的2.6倍,天津是河北的2倍。在较大差距下,河北省应抓住京津冀合作的巨大机遇,推进高等教育人才的优化和持续健康发展。

表1 2014年全国及京津冀人才资源存量相关指标差异对比

图1 2007-2014京津冀及全国每10万人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人数

(三)河北省人才资源质量分析

从理论上讲,GDP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的产业结构应是一致的,但在现实中,GDP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的产业结构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差异。用“错位”的概念来表示两者的差异,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i(GDP)为第i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比例,Pi(L)为第i产业劳动力人数占总劳动力人数的比例,Di为第i产业劳动力产业结构错位幅度值。

由表2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错位。北京错位幅度最小,三次产业与劳动力发展较为协调;天津第三次产业与劳动力发展协调,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有轻微的劳动力过剩现象;河北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发展与产业发展现状较为相符,但存在第一产业劳动力严重过剩,而第二产业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表2 2014年京津冀劳动力产业错位幅度表(%)

二、人才资源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医疗、教育以及生活环境差异

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相比,河北在经济、文化、医疗卫生、教育等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差距的存在导致河北吸引人才能力不足,北京、天津的人才很难流向河北,同时河北人才流失严重,高端人才流向北京、天津,以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河北省区域人才资源聚集更倾向于受社会消费水平和医疗资源水平的影响。

(二)新型城镇化水平

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是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充分发挥城镇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等方面的功能,促进产业和城镇联动发展。近年来,河北省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6.22%提高到2014年的49.33%,年均提高约1个百分点,但与全国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014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4.77%,河北省在全国31个省市行政区中排名第21位。①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相比河北差距更大,2014年京津两大城市的城镇化率分别为86.35%和82.27%,已经迈入高度城镇化阶段,分别高出河北省37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

(三)产业就业结构

按照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北京中心城市产业升级和功能疏解的过程,也是京津冀区域产业整合和经济重构,河北中小城市快速崛起的重要过程。河北省作为承接首都行政事业等功能疏解的服务区,应对产业和就业结构进行调整,真正让河北起到吸引北京人口的作用。河北省要通过完善产业支撑功能、吸纳人口和就业功能、提供公共服务功能以及生态宜居功能等,充分发挥承接北京城市功能和人口、产业的集聚地作用。

三、促进京津冀人才自由流动的途径

人才流动主要表现为人才外流和人才回流。河北省应通过谋求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建立京津冀科技合作机制,加大公共服务力度以及推进京津冀公共政策一体化等途径,培养更多的河北本地人才,同时减少本地人才的流失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河北。

(一)建立京津冀科技合作机制

(1)河北企业应积极利用北京、天津两大城市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科技资源,加强与其合作,多形式吸引人才和科技成果;(2)鼓励京津高校和科研单位到河北地区设立研究分支机构,推动河北省属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与京津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创新,采取科研交流、人员交流,实现区域内人才一体化发展;(3)充分发挥京津至河北省的交通优势,从交通、住宿补贴政策方面鼓励优秀人才到河北省以兼职形式建功立业;(4)建立京津冀教育集团,支持京津冀高等学校跨区域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开发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和科技成果。目前,河北省6所交通职业学校纳入了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破除了京津冀交通人才培养限制,同时已经成立了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加入教育集团,河北高校学生可享受北京和天津的实训基地,并参与一些合作项目,同时河北高校教师也可以到京津培训。

(二)加大公共服务力度

长期以来,北京市人口以较低的成本便能享受良好的公共服务,由此集聚了大量人才。为了更好地促进人才在京津冀区域的流动,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用工制度改革,消除限制人口流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实现区域内劳动市场一体化,使劳动力要素在区域内最大限度地自由流动。同时河北省要加大对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等公共服务的投入,为吸引更多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推进人才公共服务政策一体化

众多的就业机会、良好的学校教育、先进的医疗机构仍然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北省在生活服务、文体娱乐等方面设施配套相对不足,限制了区域人才的流动。因此北京、天津中心城区的人口疏解应从城市功能疏解入手,采取措施鼓励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向新城及河北各城市迁移。对于搬迁的单位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解决搬迁单位用地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通过这些单位的搬迁不仅带动该单位就业人口的迁移,也会通过功能疏解带动其他单位的人口迁移与聚集。

(四)立足功能定位,谋求产业结构升级

河北省的发展水平虽然相对较低,但工业具有一定基础,劳动力资源丰富,在构建区域产业链、提供配套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河北省应将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北京高科技产业加速向周边转移与扩散的机会,立足已有的工业基础,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进步要求,把结构调整的重点由增量调整为主转向增量和存量调整有机结合,防止盲目扩大规模和重复建设。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使河北省人才聚集效应得以形成与提升。

[1]人民网.图解新闻:习近平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七点要求[EB/OL].(2014-02-28)[2016-08-1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228/c99014-24496781. html.

[2]牛冲槐.人才流动与人才聚集效应的作用和机理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1):72-75.

[3]王建强.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与河北省人才发展策略[J].河北学刊,2006(2):189-193.

[4]彭澜.如何在京津冀之间实现各要素的自由流动[J].领导之友,2014(5):10-15.

[5]何勤.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5(2):83-87.

Analysis of Hebei human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Jing-jin-j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YU Fei,ZHAO Yan-hong

(Hebei Software Institute,Hebei Baoding 071000,China)

The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Hebei province has a great difference from Beijing and Tianjin.It leads to that its public service environment,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wages can’t meet the needs of developing,retaining and attracting talents.Hebei human resources have the problems of low stock and low level. Demand and environment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alent flow and the degree of aggregation,so we should solve the Jing-jin-ji human resources problems from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ersonnel policy system.

Jing-jin-ji;human resources;stock;talents transfer costs

F241

A

1673-2022(2017)01-0004-03

2016-09-04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人才流动的作用机理分析”(SD161083);保定市社科规划项目“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本一体化研究”(201501040)

于飞(1981-),女,河北肃宁人,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分析;赵岩红(1979-),女,河北临城人,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存量河北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孙婷婷
腐败存量
基层女干部人才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一个县级市的调查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
人才资源开发的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