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课堂对话“两部曲”

2017-04-09 02:34秦建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鸭子师生老师

秦建芳

对话是人与人之间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言语交流活动,它表现了思考的过程。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我认为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简单的对话、交流,从教师的角度看,它蕴含着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看,对话不仅是他们体验情感、解读文本能力的反映,更是他们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直接体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搭建对话的平台,创设机会、提供空间、给足时间,保证对话的有效性。

当然,要实现课堂上真正、平等、富有实效的对话,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平等的课堂对话是情感基础

平等是人人向往的,只有平等才能激起情感的奔放,也只有平等,才能真正激励与唤醒表达的欲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单向传输,严重抑制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要实现有效的课堂对话,就是要实现教学的民主和平等。

1.师生平等

在以往的“一言堂”上,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坐在座位上神色木然地吃着“大锅饭”,教室俨然是一个“鸭子加工厂”,经过“赶鸭子—填鸭子—考鸭子—板鸭子”这四个流程下来,我们的学生变成了一只只麻木的鸭子。教师动嘴,学生动笔,成了课堂上亘古不变的旋律。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首先,要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亲切和蔼的,做错了事情,不用害怕,教师不会责怪,也不会讽刺,只会轻声说:“没有关系,慢慢想,你一定行!”学生回答正确了,教师表扬道:“你真了不起!”“你解释得非常准确,比老师说得更有道理。”……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大胆地对话。师生平等对话氛围的形成,有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灵感、精彩的语言、独到的见解,会让教师刮目相看。

其次,教师也是一个参与者。课改下的课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不仅仅是一个组织者,更是一个参与者。教师与学生一起走入课堂学习,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彼此的看法,用商量、探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学生提问,教师会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同样,教师也会把疑惑抛给学生,和他们一起解决。在对话中,同样作为参与者的教师,要把充足的时间让给学生。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尤其要通过平等和真诚的对话,为学生个性化地体会文本铺路架桥。

2.生生平等

基础教育既不是“尖子”教育,也不能“抓两头,促中间”,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师有义务在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听公开课时,我们往往会发现与教师对话的总是几位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对话。教师不能只关注几位学生,而是要看到所有的学生,要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言,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要让学困生也能获得与教师对话、与其他同学对话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应特别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也体会到平等,鼓励他们敢于反驳“优等生”的见解,不要妄自菲薄,要相信自己的见解。

要想真正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教师要不断为学生为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才能实现彼此的情感与观点的真正交流。

二、智慧的课堂对话是理想目标

学生敢于进行平等的对话只是一个初级阶段,表明学生已经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人,是和教师平等的人,这只是实现对话目标的一个情感基础。要实现课堂对话,不能仅仅在乎学生是否愿意说,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说、善说。我们要在对话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让教学过程成为智慧挑战的过程。

1.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

从听课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看似热闹的课堂,师生之间的对答都是非常简单的,有的问题直接从书上就能找到答案,有的干脆就是判断题,价值不高。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应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提问。课堂上学生自由的言说需围绕一定思维意义去建构,对课文中那些言虽尽而意无穷、语意看似矛盾、内涵丰富、言辞反复、描写精彩、抒情议论的地方要加以利用,相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在熟读课文并提问的基础上,将学生发现的问题归为三个大问题:累?退(离)?岁?引导学生就这三个大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样一个片段:

师:老人为什么能自信活到100岁?

(一石激起千层浪,生积极议论,既而小手如林。)

生:老人天天在劳动,劳动能够锻炼身体,所以,我觉得老人能活100岁。

生:因为老人自信、豁达、开朗,所以能活100岁。

生:老人生活在天游峰,天天有花鸟做伴,可以延年益寿,活100岁没有问题。

生:给予是快乐的,老人为别人作出了贡献,他是快乐的,快乐的人能长寿。

……

学生的回答是多么富有智慧,他们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一切,都与孙老师善于挖掘教材有关。

2.教师要善于“穿针引线”

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这样写道:“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的氛围,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同样重要,学生之所以要走入课堂,不仅是需要一个成长的舞台,更需要一个智慧的导师。在课堂对话时,作为平等中的领导者,教师应该做一把梭子,及时地穿针引线。当学生遇到问题、感到疑惑、语言组织不下去时,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记得还是在孙双金老师的课堂上,他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当一个学生提出“笑声为什么会惊动鸟”时,孙老师笑笑说:“这个问题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自己解决,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你还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吗?”学生想了想后说道:“鸟儿为什么不飞走呢?”孙老师又拍拍他的头,说道:“看,这个问题需要想一想才能找到答案,就比刚才的问题有价值了。不错,再想想,还可以有更好的提问吗?”大家的目光都齐刷刷地看着这个小男孩,小男孩歪着脑袋又想了一会儿,看着孙老师说道:“按常规,鸟儿应该飞走,可它为什么又悄悄地落回原处了呢?”孙老师一听,高兴地说:“对呀,现在我们再来比较这三个问题,哪个最有价值?”学生立刻就发现第三个问题是最有价值的。假如教师没有继续引导,学生就不会提出第三个问题,他的思维也就不会在一步步的思考中走向智慧了。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课堂上教师要做一个“穿针引线”的能手,才能让学生一步步向着智慧的对话迈进。

课堂上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和谐对话是教师孜孜以求的梦想。在课堂上,让我们唱响课堂对话“两部曲”,努力听到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拔节的声音。

猜你喜欢
鸭子师生老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鸭子
一头鸭子
老师,节日快乐!
麻辣师生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