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后练笔的梳理与思考

2017-04-09 02:34岱丽萍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编者苏教版习作

岱丽萍

当前,对于很多教师来说,习作教学是一道不可避免的难题,仅靠每学期的几篇习作指导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无济于事的。教师需落实新课标精神,做到练笔常态化,而这最好的方式便是化整为零,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进行随文练笔。一来可以有效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练笔兴趣;二来阅读指向习作,为学生理解内化言语创造条件。教材编者也有意识地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相应的小练笔。笔者对苏教版三年级到六年级的课后练笔进行了梳理与思考。

一、梳理课后练笔内容,进行归纳分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与教材进行对话,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中练笔的主要内容。笔者梳理苏教版教材后发现,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编者共编排了30余次课后练笔,按照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仿写、改写、补写、抒写与研写等练笔。现笔者结合具体课例进行分析:

1.仿写练笔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教师组织学习文本,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其内容,更重要的是从中习得言语表达技巧并逐渐内化,形成自己的语言习惯。对此,编者也结合字词、语段编排了随文练笔。比如《石榴》一课的课后练笔为: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练笔要求学生整段仿写,对于他们来说,仿写练笔是一种最常见、最简单的练笔形式。

2.改写练笔

相对仿写而言,改写的要求便更高一层,不仅需要理解,还需要真正掌握文本内涵。改写可以是结合文包诗的风格要求改写成诗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诗歌意境,还能有效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提升学生习作能力。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中的《江雪》,其课后习题要求将《江雪》想象成一幅画,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学生在改写过程中,不仅能够准确理解《江雪》的内涵及其美景,还能领悟古典诗词表达的魅力。

3.补写练笔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有留白,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与想象对留白进行补写,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层次与文本、作者对话,还能提高学生的练笔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诺贝尔》一课的课后习题要求: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这样的练笔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概括总结,并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4.抒写练笔

新课标倡导个性阅读,而抒写练笔则是个性阅读的最好体现。抒写练笔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体会。这种练笔在一定程度上与批注类似,但在字数要求上稍高一点。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一课的课后练笔是: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5.研写练笔

与其他练笔相比,这种练笔更多的是强调“研”,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文本,自行搜集素材,并对此进行整理,从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更好地完成编者所要求的练笔。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一课的课后练笔是:把你喜欢的恐龙介绍给大家。此类练笔是对文本的延伸,可以拓展学生视野。

二、分析课后练笔现状,剖析存在问题

虽然编者结合教材体系有机地穿插了各种形式的小练笔,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没有认识到练笔的重要性。因而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练笔训练。这也是当前学生习作不佳的根本原因之一。笔者对课堂练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目标不明

从教材编排来看,练笔大多被编排在课后习题的最后一题,这固然有“压轴”的味道,但相比教学目标与文本内容,这样的安排没有凸显练笔的重要性。同样,针对课标来说,虽然强调习作的重要性,但在教学目标中却没有列出练笔,这给教师理解运用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实中很多教师也是人为地分割了阅读与写作,即便有阅读指向写作,突出语用,但也是蜻蜓点水,或者做做样子而已。

2.指导草率

由于练笔目标不清,加之大多集中在阅读课上,导致教师对练笔不够重视,更不会像其他内容一样进行预设并加以方法指导,往往只是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题目,然后让学生进行练笔。这种草率的行为,导致学生无从下笔,只好被动应付,寥寥几笔了事。这种指导的随意性,也是当前练笔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3.急于求成

从课堂设计环节来看,练笔一般集中在课堂总结阶段,也许在预设中教师留足了时间,但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真正到了学生练笔的时候发现时间不够了,加之学生对练笔缺乏体验,因而取得的效果不佳。而教师评价也不能及时跟进,在学生展示后不痛不痒地评价两句就草草了事。这种急于求成、虎头蛇尾的做法,导致课堂练笔形式大于意义。

三、强化课后练笔指导,力争一练一得

如何让练笔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习作指导相互补充呢?对此笔者认为,较好的方式是研读新课标中的习作目标,并把学期目标分割成一个个小目标,让每一个小练笔都有对应的一个小目标。这样有针对性地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表达水平。具体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结合不同形式的练笔采取不同的策略,力争做到一练一得。

1.仿写练笔,侧重词句积累

仿写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后小练笔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习作提供了素材。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一课中,有很多优美词语,比如“腾云驾雾”“瞬息万变”等词语,可以在仿写练笔中指导学生理解运用,以便实现词句积累、丰富习作素材的目的。

2.改写练笔,侧重引导表达

习作也是表达的一种形式,对于练笔来说也是如此。古诗词用字凝练,引导学生从中改写,不仅可以有效推促他们品析诗词表达的精妙,还可以从中培养语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题李凝幽居》这首诗中的“敲”字,教师引导学生改写,则需要在表达中既注重礼貌,也要关注到环境,重点突出月夜的宁静。

3.补写练笔,侧重指导想象

相对而言,补写练笔更侧重于学生思维训练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的练笔内容是: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对此,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文本情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解想象。这样的练笔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还能彰显学生的个性。

4.抒写练笔,侧重丰富情感

由于文本作者与学生的时代不同,加之学生生活经验少,因而很难与作者在情感上进行对话。而对于学生习作来说,做到有感而发才是最佳的表达。抒写练笔,则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倾诉的最好方式之一。比如在教学《赶海》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记忆,为写好童年趣事做好铺垫。

5.研写练笔,侧重素材整理

对于学生习作来说,如何选材是个难题,毕竟他们缺少生活素材,也缺少发现整理的能力,而研写练笔为学生整理搜集素材提供了很多途径。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航天飞机》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搜集素材写一写他们喜欢的新型飞机,在习作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的搜集整理素材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要破解当前习作教学难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做到与编者对话,在练笔上下功夫。只有重视课后练笔,研究课后练笔,并灵活运用练笔,真正以写促练,才能有效夯实学生的习作基础。

猜你喜欢
编者苏教版习作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苏教版与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编者语
编者语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