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

2017-04-10 20:41周敏强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农村小学

周敏强

摘要: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课间操单一的老套形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创新改革,文章对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合理安排体育运动项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在大课间中的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等几方面,对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开展大课间活动,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体育大课间兴趣,全面参与大课间活动,并充分发扬其主观能动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策略

G623.8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是在学校领导、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参与管理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一种学校体育活动形式,旨在改变以前课间操单一化、枯燥性和质效差的状况,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活动时间在三十分钟左右,一般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有合操和分组形式,包括队列、广播体操、特色操及“快乐十分钟”。与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锻炼强度适宜,是促进学生运动知觉、运动思维、运动兴趣、运动能力的一种方法,具有情趣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但由于大课间活动实施的时间较短,城乡学校对如何实施缺乏一定的经验,实施中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大课间活动的实效,影响其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

一、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偏差,观念陈旧,活动流于形式。

有些学校虽然把课间操的时间延长到30分钟,形式上成为大课间活动,但学校领导、教师观念陈旧,活动质量低、效果差;有些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各班让班干部来组织,活动流于形式,大课间活动起不到调智、健身、益心的作用。

2.场地、器材运用不合理,利用不充分,缺乏广泛性、实践性,无法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由于活动没有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参与,致使学生活动场地、器材运用不合理,达不到人人参与的要求,无法使更多的学生有动手、交往的机会。

3.活动缺乏灵活性、广泛性,影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活动效果。有些学校领导、教师对大课间活动不够重视,随意做上一遍操就让学生分散自由活动,器材少,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学生个性、特长不能得到活泼地发展。

二、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基本理念。

针对上述农村小学在开展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快乐体育”、“养成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引入体育活动之中,把大课间体育活动定位成“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一个核心”:即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寓促质益智、辅德、育美、娱乐于活动之中。“两个基本点”: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健康身体打下牢固的基础;二是确保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三、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策略

1.引导任科教师、学生家长认识大课间的意义

体育大课间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全校性的大活动,不是几个体育老師就可以组织得好的。不光要全校学生参与,同样也需要全校老师通力合作与配合,也需要社会家庭的支持。任课教师、家长对大课间的认知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对教师,家长的访谈了解到,持不赞同、不反对意见的人在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中很大比例的。主要还是怕每天拿一个小时来搞大课间,怕玩的时间太多,影响学习。加上每周三节体育课,还有活动课“学生们整天都在操场上玩了,心都玩野了,那还能收回来上课”,这是他们主要担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及时印发告家长书,向家长阐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在校内对教师进行更新思想观念的教育。

2.合理安排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自身的身心特点,应根据各年级的实际合理安排内容。篮球、足球的喜爱程度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呈递增趋势,篮球,足球对于技术技能的要求相对比较高,中、低年级可以说还玩不转这两大球,不能体会到同学间相互配合、进球的乐趣,所以兴趣不大。高年级学生身体、力量以及技术技能都有长足进步,他们喜欢激烈对抗的运动项目,这样就显得他们长大了,能够参加成人项目了。

传统体育项目则由低和高年级差不多,低年级特别喜欢跑步,喜欢比一比,看同学之间谁跑的快,低年级因为喜欢跑步而选这一项的占了大多数。中高年级则不同,都是因为羽毛球才选这一项的,但人数不多,还不能和篮球、足球相提并论。因为羽毛球对于场地要求相对要高,而学校不能很好的提供场地。

广播操因为在低年级刚刚开始学选的人相对较多,中高年级就很少人选了。

象踢键子主要集中在中高年级的女生,五、六个一组进行比赛而且运动量不大。

由此可见,课间活动确实要去求新求变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使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关键是要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好的项目安排是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要使学生积极参与运动中去,就应该不断地给学生新的、有趣的活动内容,在内容的选取上还应该符合各年龄层生理、心理要求。因此,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取了不同的项目,不仅照顾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不同项目的开展对场地的要求不同,更能缓解大课间活动时场地紧张的矛盾。

四、加强安全意识促进活动有效开展

大课间活动因为它每天都要进行,而且时间长,人数多,所以要加强安全意识,整个大课间活动都要警钟长鸣,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具体到大课间活动需要强调几层意思:1、场地设施的安全隐患问题。场地设施包括场地的合理布局,设施本身的安全功能等等。2、整个学生运动场地的合理安排问题,尤其是一些老学校,场地小,所以要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已有的运动场地,挖掘新的场地资源,尽可能给学生大一点的运动空间。3、运动项目的安全问题,运动项目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如趣味性、可行性、对场地要求等等,比如老鹰抓小鸡是最常见也最受低年级学生欢迎的游戏,但是在大课间时间可能绝大部分学校都不方便开展,因为它对场地要求比较大,再如快速追逐跑游戏,安全隐患大,也不适宜。4、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安全意识必须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昊.浅谈对大课间活动的几点思考.中国学校体育2007.2

[2]谭显凤.大课间——学生的乐园.贵州教育2008.5

猜你喜欢
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农村小学
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探析
对大课间活动的几点思考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让音乐成为游戏的伙伴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