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字史料的择取与问题的分析

2017-04-10 15:52赵晓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问题分析历史教学高中

赵晓艳

摘要:近年来,高中历史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创新了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更能满足高中生的发展需要。文字史料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资料,在历史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文字史料的重要性,然后探究了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择取以及问题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文字史料;择取;问题分析

G633.55

目前,虽然文字史料在教学中运用能够发散高中生的历史思维,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文字史料在择取以及问题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历史教学的进程,不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本文针对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择取以及问题分析展开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字史料又可被细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文艺史料、原始史料、表格史料以及撰述史料。文字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两方面,一方面能够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另一方面能够增强高中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历史学科具有显著的趣味性学科特点,学生阅读文字史料的过程即融入历史学习情境的过程,进而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欲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此外,学生借助文字史料学习历史学科知识,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还能相应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从中可以看出,文字史料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1]。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字史料择取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择取的文字史料要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并且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所选文字史料的应用性和易于理解性,如果文字史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较少、难度较大,那么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会促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学习心理,进而会拉大学生与历史学习间的距离。此外,教师在选择文字史料时,要结合学生的年级情况,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性,进而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文字史料择取。例如,高一学生更适合故事型的文字史料,高三学生更适合探究型的文字史料。

2.多样性原则

为了强化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丰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进而文字史料择取中要坚持多样性原则,这不仅能够发散学生评价历史的角度,而且能够相应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与特点》时,学生运用此原则不仅能够看到中国当时自给自足的农业发展特点,也能从中分析出此经济特点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2]。

3.真实性原则

由于文字史料具有主观性,并且不同文字史料间差异性明显,进而不同文字史料在分析历史事件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择取文字史料时要坚持真实性原则,此原则不仅能够保证文字史料的真实性,而且能够规范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结论的准确性。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有人将黄爵滋的奏言说成是出自魏源之口,虽然教材内容得到了相应的丰富,但是文字史料的随意填充导致了张冠李戴现象,进而不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并且史料的说服力也相对较低,不利于学生正确思维的形成。

4.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原则是文字史料中较为常用的原则,这不仅能够有利于促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而且能够有侧重点的进行知识讲解,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有关中美关系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典型的朝鲜战争进行列举说明,进而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3]。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字史料问题分析方法

1.循序渐进法

要想促进文字史料问题分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方法,即文字史料问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其难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如果问题难度过大,那么学生会降低学习兴趣,后续学习的阻力也会相应增大;反之,如果问题难度过小,那么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得不到相应提高,进而不能及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历史教师在设计问题、分析问题时,要有层次性和阶段性,进而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水平。例如,学习《大宪章》时,教师要根据文字史料依次提出如下问题,《大宪章》作用是什么?《大宪章》与《权利法案》间的联系表现。学生能够在回答问题一的基础上有铺垫的思考问题二,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尊重客观实际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发挥能动性的基础上分析文字史料问题,解决文字史料问题,得出客观结论,进而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义和团的实际资料(团规、告白),分析“扶清灭洋”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而得出相应结论,教师通过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不仅能够检验教学成果,而且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因此,在文字史料进行问题分析时,要尊重客观实际,坚持论从史出[4]。

3.对比分析法

为了促使学生在实际历史学习中,辩证看待历史事件,发散自身的历史思维,因此教师在进行文字史料问题分析时,要运用对比分析法,进而避免学生出现评价历史主观性、片面性等现象,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民国期间的相关法律时,教师要将总统选举期间颁布的法律与总统任职期间颁布的法律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提问学生“上述不同时间段的法律存在哪些不同?”、“总统为什么要实行终身制?”进而通过对比分析法,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5]。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符合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要求,多样性的文字史料择取原则以及有效的文字史料问题分析方法,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及时完成,能够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同时,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迈向新的发展台阶。

参考文献:

[1]杨慧. 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择取与问题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张囡. 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择取与问题设计[J]. 中华少年,2016,09:69-70.

[3]夏菲. 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择取与问题设计[J]. 科普童话,2016,26:5.

[4]王志强.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5]李传绪. 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學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5,13:232-233.

猜你喜欢
问题分析历史教学高中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