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现用”彰显思想品德课精彩课堂

2017-04-10 16:09王发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

王发花

G633.2

精彩课堂指的就是能让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师生感到课堂教学的精彩美妙、精妙绝伦,并禁不住为之拍案叫绝。精彩课堂是我们所追求的一中课堂教学的至上境界。但是,有些老师依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抓分数而教,不知不觉陷入“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泥潭,这就与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相违背。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改变教师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人格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活学现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活化”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始终是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之源,也是焕发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处理,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力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结构,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实际,可根据教学需要删除一些偏、难、旧的内容,而补充一些新材料、新观点,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活化”教材就是教师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发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本土资源,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更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打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化课堂,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活的味道,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的效率。如《世界文化之旅》一课中,教师可创设“说”节日文化习俗、“品”多彩世界文化、“找”多元文化差异、“悟”多元文化沟通的一系列情景,通过生动的语言、典型的事例、再现的生活,让学生更多地去接触生活,体验生活,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二、学以致用,使课堂教学实践化

“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这句话启示我们,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以较多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现学现用”中理解和巩固知识、增强能力、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生动活波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活学现用”的过程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和嘴巴,让学生自己在喜闻乐见的情境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三、拓展延伸,使课内课外统一化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主阵地,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绝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来完成合作探究教学要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把思想品德课堂从40分钟内延伸到40分钟之外,从校园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将课内学习在课外继续得到深化、拓展延伸。将课堂教学与课后的实践相结合,是“活学现用”教学策略的必要延伸。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是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的讨论、合作探究、情景表演、辩论等形式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而课后,教师可根据教学的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性作业,如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活动、参加公益活动等,进一步深化课堂的教学内容。

《思想品德》课程標准中规定,思想品德具有人文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三个特征。指出“要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活学现用”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实现学生“知行统一”的有效手段。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教学无定法,功夫在课外。需要我们年轻教师多花心思钻研教材,多借鉴、吸取他人之优势,多反思、完善自我的不足,努力夯实专业知识根基,不断积淀课堂教学功力,尽快形成自己卓有成效的教学特色。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选择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