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应追求“探究实效”

2017-04-10 10:28李来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素养布置

李来平

G623.6

小学科学教学重在活跃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的科学活动体验,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其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思想和方法。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努力创设科学探究情境来有效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从未知化为能知、已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现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浅谈一下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探究实效的体会:

一、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眼、动口

很多科学课堂上,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既定程式模仿操作,虽然动眼、动手了,但没有充分动脑和动口。科学课的教学实效需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一味地满足于“邯郸学步”阶段,只会让学生形成粗浅认识,是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我们的科学课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在动眼中学会观察,在动脑中发展思考,在动口中锻炼表达,在动手中深化感悟,在不断的动态教学体验中获得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观察、思考、讨论、试验、比较、分类、推理、归纳、辩论、评价等活动,才算是积极的自主探究。否则流于形式的教师表演课,热闹的只是课堂气氛,冷却的却是学生的科学激情。

二、探究活动不应是少数学生的表演天地

在现实中,由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差异,每每活动任务布置后,多是个别同学承担全部探究任务,其他学生便都成了旁观者。个别不代表整体,科学课上的探究活动要让多数学生成为探究主体,而不应是少数学生的表演秀。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要让大多数学生都应参与到探究活动中。那些没有机会或者不愿争取探究机会的同学应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否则这些学生不仅得不到科学素养的发展,久而久之,也会滋生事事靠别人的依赖心理,一堂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课就变成了只给几个同学表演的辅导课。我们必须注重科学探究的全员参与,要让每位同学在探究活动中都有事可做,都愿意去做,都能做好。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课教学素养

许多学校科学课教师都是“改科”任教,很少接受系统的科学课教学培训,课堂上多为依赖自己的理解而“现学现卖”,教学中偏向传授科学知识者多,探究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者少;注重学生智力开发者多,关注学生科学知识、技能、方法的协调发展者少,照本宣科的现象十分普遍。在知识结构上,科学课教师总是感觉科学课程过深、过剩、过专,而科学课知识面过窄、过老,没有形成与时俱进的科学课知识结构。教师的科学课教学素养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新时代、新课程需要新科学教师,科学教师应对自己设计一个专业成长计划,及时调整教师角色,更新教育观念,充实科学课程的学识,尝试新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课教学素养。

四、拓展学生的科学课学习内容

科学课教师不是死教科学课教材,而应该活用科学课教材来教学。科学课是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特征、现象及规律的启蒙学科,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实实在在的科学教材,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知识。学校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校外的教学资源更应珍惜。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和现有资源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增大学生的知识面。我们也可以走出教室,在操场、街道、田野等地,在公园、图书馆、动物园、科技馆等处,在网络空间中都可以学习科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存在于大千世界和网络中的多种科学教育资源进行探究和实践,有效解决学校教学资源受限的问题。

五、分层布置科学课作业

科学课作业布置太难,学生则无法适从;布置太易,学生则不屑去尝试。因此,为了巩固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热情,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分层布置科学课作业显得十分必要。教师应预先量定教材内的作业项目的难易类型,比如将之划分为“基础题”、“选做题”、“拓展题”三类。基础题作业的布置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做做便成功”的特点,主要强化学生科学常识的识记;选做题作业的布置面向中上等学生,突出“学学便能做”的特点,主要强化学生科学常识的活动体验;拓展题作业的布置面向优秀学生,突出“艰苦实践出真知”的特点,这种题的完成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学生须细致地学习、反复地操作才能获得正确认识和成功体验,主要强化学生的坚韧精神。这样的分层布置科学课作业方法正是运用了心理学上的“最近发展区”原理,能够较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科学素质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保持科学探索欲望的同时,不断地获得科学素养发展的成功体验,把作业负担演变为一种活动乐趣。

六、构建简约高效的科学课堂

科学课堂不要追求“大而全”,事事都探究,面面都俱到,这样的做法多半没有教学实效,学生大多很快淡忘教师的耕耘成果。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这40分钟内,教师应努力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科学课堂的设计应体现“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定位特点,尽量扔掉传统教学中那些形式的、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从内容、材料、过程等方面力求简约,以简明的教学目标、简洁的教学流程、简练的教学语言来追求科学课的教学效益。从时间分配上考虑,我们的科学课堂应该极力把教学环节缩减至三四个环节,并合理分配好各环节的时间长度,其中对科学体验活动和研讨交流环节就应至少设置25分钟,导入和总结环节不要超过5分钟。教师应该留给学生更多学习、思考、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把主要活动做好做到位,把主要科学常识能够理解和应用,学得深刻,学得扎实。

总之,科学课是学生启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基础学科,是一门较为全面、科学地发展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科学真谛的能力的一门学科。科学可以改变世界,有科学素养的人才方能更有作为。提高科学课教学的“探究实效”价值是深化课改的趋势和要求,是科学课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一堂精彩的科学课应该充满鲜味、趣味和科学味道,应让学生学有所得、意犹未尽和深思回味。一堂精彩的科学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启发、欢快、成长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实践、修炼、反思的契机。希望科学课教师能在“探究实效”上多一些实效的探究,让我们的科学课更加“添香增色”,更加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素养布置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难忘的科学课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特别号都有了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