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2017-04-10 15:10和顺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历史探索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历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G633.5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得到许多历史教育者的关注。为了避免因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历史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法,树立清晰的教学目标,编制出兼具时效性和历史性的历史教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素养,对于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绝大多数的初中历史教师都是采用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利用说教模式进行历史课程的授课,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在听讲时很容易犯困。这与新课改提出要注重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相背离,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很少,课堂氛围呆板沉闷,没有一丝生气,学生容易对课程学习产生厌倦感。此外,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大多选择死记硬背知识点,缺乏评价探究历史事件的能力,无法深入探究历史课程的现实意义,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2.教学目标不清晰

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了教学目标的落實,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大多只重视知识点的教授,对于新课标提出的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很少涉及,也没有设计与之相关的课堂活动,因此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学目标不清晰会导致教师缺乏史学方面的教授,也不会特意去培养学生的历史反思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局限于历史事件的识记,忽略了对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授历史课程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特点等因素,然后再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

3.教材编制不合理

我国的初中历史教材都是统一印制的,所以作者在编写的时候会夹杂个人情感倾向,再加上每位作者的历史体系都有所不同,所以编制出来的教材结构比较混乱,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知识面也比较狭窄,涵盖的历史观点也比较片面,忽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接受能力。在编制的过程中,很难达到客观性和实效性的统一,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生无法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接收到的多为零散的知识点,这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效率和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策略

1.优化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师应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授课,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辩论赛和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完成质的飞跃[1]。例如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纪实电影和生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场景,身临其境地见证日本士兵是如何凌辱我们中国同胞的,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之情,也让他们明白只有富强起来才不会被他国糟蹋蹂躏;讲述《工业革命》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资料,然后随机抽选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李鸿章其人作出评价,学生分组自由选择正方和反方,就李鸿章的功与过进行辩论,使学生对李鸿章有了全面的认识。

2.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历史教师在备课时,应先考察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接受能力,然后设置科学的、全面的、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2]。历史教师在教授历史课程的时候,首先必须要确保所讲的知识点都是正确的、有科学依据的,不能掺杂过多个人的历史观点,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等级制定富有弹性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商鞅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出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比如说如果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使秦国变得富强?如果你是其他国家的君主,你会采用什么策略打败秦国,是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吞并秦国还是假装迎合韬光养晦?等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交流谈论可以扩展学生的历史思考维度,也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整合历史教材

学校在编制初中历史教材时,编撰者应先进行讨论交流,确定好编写思路和历史事件体系之后开始编写内容,在每一个章节的后面设置课后思考问题。此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等因素,对历史教材进行整合,达到时效性和历史性的统一[3]。例如在讲《大泽乡农民起义》的时候,可以在课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陈胜和吴广没有发动起义,秦国是不是就不会灭亡?秦国灭亡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对我国当今的发展有什么现实意义?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的反应立即变得活跃起来,开始回顾与秦国和起义相联系的历史事件和时代热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学习兴趣。

三、结语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标准,学校不仅要关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对历史教材进行整合,以培养出更多的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于发洋.新课程标准下实现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5(14):13-14.

[2]吴颖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21(05):27-28.

[3]骆志煌.改革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个性[J].福建教育,2013,17(01):15-16.

作者简介:

和顺清,性别:女 ,出生:1986年,学历:本科,现在职称:中教二级,明年需要评的职称:中教一级,毕业学校:云南师范大学,专业:人文教育(历史方向),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历史探索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规避“男生危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