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探究

2017-04-10 09:04王霄寒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中学美术审美教育美术教学

王霄寒

摘要:新课改下,中学美术教学的重点已经从美术知识的传授转向了美术技能的掌握和审美能力的提升,通过学生内心提升审美状态,让学生走进一个最真实、最丰富的情感世界,沉浸在最美好的情感激荡之中,使各种潜能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本文简述了美术教学和审美教育的概念,对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做了分析,之后提出了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学美术;美术教学;审美教育

G633.955

中学美术教学是传授中学生美术知识、培养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等综合艺术审美、创造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教学更多的是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培养美的情趣、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促进人格完善的过程,为此,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科学美术教学策略的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美术教学和审美教育

1.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育。审美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提高中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中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中学生的性情、净化中学生的情感,美化中学生的生活,使中学生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2.中学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主要通过鉴赏和带有创造性的教学来完成审美教育。具体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比较、协调、对称、均衡、多样统一、节奏和韵律等美的规律的体悟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和提高审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协调和美化社会。通过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具有独特的优越性[1]。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审美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美的事物无处不在,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到,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具有求知欲强、可塑性大的特点,通过美术课,传授其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训练其美术技能,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感受能力,促进中学的身心健康发展。

2.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中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中学生明白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区别,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辨别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促使中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3.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除了绘画、雕塑等纯美术的艺术作品之外,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例如,现代建筑、雕塑、服装设计、室内装潢、现代工业、现代商业等都与美术密切相关,而工艺品、工业造型等,与生活的关系则更加密切[2]。在美术教学中,把审美教育与校园小文化、社会大文化相结合,扩展美术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具体策略

1.通过最好作品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一,欣赏化的色彩美。例如凡·高的《向日葵》,那些挤在一只瓶里的花朵,辐射的金色,丰满的橘面,深深浅浅交交错错织成的黄色暖调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挺拔的绿茎,衬在一片淡柠檬黄的背景上,强烈地象征了天真而充沛的生命,让人感受画家对生命的热爱。

第二,欣赏画的线条美

这是美术作品基本的审美因素。如徐悲鸿《奔马》中的线条,粗犷有力,展示出奔马风驰电掣的动态,也蕴含一种奋勇进取的激情;漆线雕工艺中的线条,形态丰富多变,在创作中随心所欲而达到极高境界;书法中的线条划如列阵排云,挠如劲弩折节,点如高峰坠石,直如万岁枯藤,撇如足行趋骤,捺如崩浪雷奔,側钩如百钧弩发。

第三,欣赏画的动态美

美术作品用静止的画面去表现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用外部的面貌展示内心,用静止的场景表现运动的行程。米隆的《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划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雕塑选择的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

第四,欣赏画的形神统一

依然是凡·高的《向日葵》,作为一副静物画,从它色调,布局,瓶花的特定形成构成,以及笔触的运用,油彩技法上的处理,都是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的体验,传达出一种既热烈又悲伤,既骚动又孤寂的心理情绪[3]。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凡高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盘俯仰张弛挣扎的向日葵的内在涵义,充溢着张力的新生命在凋残痛苦的旧生命种诞生。学生在欣赏时自然而然地想象到凡·高的一生,沉默、欲喊又喊不出来的压抑人生。而更重要的是凡高的这种爱心和渴望生活却永远留在学生的心中。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开展审美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中学美术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中学美术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进行改造和实践。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说过:“想象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3]因此,中学美术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发散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中学美术教师应该重视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质感、构图、透视、比例、解剖、肌理等知识,欣赏造型,观察和分析对客观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四、结语

总之,美充满了生活的每个细节,是人类的追求和精神归宿。中学生要提升审美,就要重视美术教学,重视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它在审美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孙蕾.浅议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04:123.

[2]袁亚.由国画在教材中的编排特点谈教学启示——基于人教版、浙美版和岭南版教材的比较分析[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4,Z1:56-58.

[3]任慧萍.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1:159.

猜你喜欢
中学美术审美教育美术教学
情感丰富的美术教育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