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生课堂教学如何融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017-04-10 01:26杨翠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教学改革

杨翠华

摘要:小学品生课在新课程的实施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它为基础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日益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品生教学更应该重视教学理念的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使小学品生课堂更加符合现代化教学趋势,以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小学品生;教学理念;教学改革

G623.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正确认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存在的机制,并且加强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会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一、目前小学品生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存在的突出问题

细看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对于我们采用的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分析,思考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经过总结之后,我们发现在小学品生课堂上,存在的比较突出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就是:

1.在课堂上只看中讲解,对学生的感受理解完全的忽视。在课堂上,基本上都是教师的讲授,课堂的主角也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根本就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忽视学生的交流、思考的过程,造成的结果就是学习被动、效率低下。

2.只注重课堂的形式,不关心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虽然教师也想让学生发挥主体的作用、也关心师生之间互动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只是为追求课堂互动的形式,而采取的课堂互动,在进行互动的时候,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互动讨论的价值,学生根本不需要思考就可以知道答案,或者是答案直接写在书本上,打开书本就可以直接找到。让学生讨论,但是根本就没有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就是说互动只是表面上的互动,不存在任何的价值,浪费了课堂时间,对于课堂学习不存在任何的有利之处。

3.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理论跟实际之间的联系,忽略当下时政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基本上都是理论到理论,不能够将抽象的理论跟实际存在的问题很好的结合,最后的结果就是实际和理论脱离。而且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仅仅只是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很少关注国外内的时政、当下的热点问题等,完全把品生课的“时代性”的特点丢弃。所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分析导致现象出现的原因

在课堂上,具体的教学中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教师。相比较学生来说,教师存在两个优势,一是存在知识优势,二是师道的尊严,形成心理优势。由于这两大优势的存在,导致的结果就是在课堂上,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更严重的是对于有些教师来说,由于过于自信,相信自己的教学能力,基本上都是采用“满堂灌”和“一言堂”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自己的思路学习,不愿意、不敢甚至是没有能力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潜力。

同时在当前还存在了一种现象就是“德育智育化”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应试教育的存在,只看中学生的考分,导致教师也只看重学生掌握的知识;二是教师思维不固定、存在严重不足的教学技能,不愿意或者是没有能力开始新的课程标准。

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途径

实现小学品生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应以下面几方面作为重点内容:

1.调整备课的思路,从“自己如何去教”,开始转变为思考“让学生如何学”

在新课程目标种,要求从“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所以,课程的设计也应该出现改变。改变现在学生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化训练的情况。不仅仅再依靠教材,而是将一些问题设计在情景之中,让学生发散思维思考,尽可能的发挥新教材的功能,实现目前崇尚的个性化发展。这样的话,我们需要培养学习的自信心、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而不是单纯地获取知识。

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措施,理解整合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备好学生。课堂上,老师列出学习目标,指出来学习的重点,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学习的建议。学生课前预习或者课堂上快速预习,进行知识梳理,提炼纲要;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举例说明、小組讨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在备课时,原有的思想模式。

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做学习真正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进行小组研讨,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合作,在“探究--发现”的变动状态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尽可能的获得较多的信息量,与此同时,提高创新的能力,形成具有主动创新的“探究性行为”。想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教材和学生,进行课堂改革,设计问题情境科学教学。

2.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也就是鼓励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支持学生提处自己的质疑;制造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绝不能对学生进行讥讽和嘲笑。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关键,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基础。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不仅只是一个智力活动,一个认识的过程,而且还是一种非智力活动,是情感的过程。受着感受、情绪性格、意志的影响,这两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教师、学生之间是存在感情的,是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学活动也就时一个对话、参与、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师生之间平等也就代表着个性的张扬、发挥创造性。对于教师来说,热爱、尊重学生也就是意味着上课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而是一种分享、体验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3.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进行设计教学,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关注的就是学生的态度: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关注,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其主动的参与活动。其次注重的就是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发表学生个人的见解、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分享和合作。最后就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全部的学生是不是都参与;参与活动的时间是不是足够充分。

总之,实施小学思想品生课新课程标准要求,就要尊重学生个性,将学生的一般学习方法、认知规律作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教学的目标,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合理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从而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珍秀.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J]. 华夏教师 2014年08期

[2]季利娜. 课前也精彩——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前准备初探[J]. 科普童话 2014年27期

[3]姚秀蓉. 品德课程教学要植根于儿童生活[J]. 贵州教育 2015年17期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教学改革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