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7-04-10 00:46马继锋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措施小学数学

马继锋

摘要: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肩负着提高小学生逻辑思维的重任。数学教师必须要积极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创设数学课堂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数学教师还要认识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改进措施,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乐趣和活力。因此,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措施

G623.5

一、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充分利用数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当前许多学校对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培养缺乏足够的认识。教育工作者要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投入到新时代的潮流中,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锻炼,让学生将所掌握的信息进行再次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更有利于小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散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最直接的呈现就是学生能够做到一题多解、多思和多变。另外,小学数学教学中离不开理想思维,颠倒思维习惯,将常规问题逆向思考。长期的思维锻炼有助于学生摆脱经验主义和狭隘的视野。

二、通过数学小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成年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即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为短暂。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数学教师应当认真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设计出能够使其产生学习注意力的教学模式。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应当为小学生设计趣味性的数学小游戏,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游戏的参与,能够在身心得到愉悦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轻松学习。而且采取游戏教学法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确保学生改变对数学知识无趣的错误印象,使其不再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如,在学习“元角的认识”一节的内容时,小学生的兴趣并不浓厚,有的学生甚至交头接耳,扰乱课堂秩序。为了强化学生对元角的认知和运用,也为了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笔者开展了“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让学生分别扮演一定价格的物品以及人民币价格,将课堂教学营造成为一个大的“交易市场”;其次,让学生结合价格去找相应的物品或者结合物品找相应的价格。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对游戏进行创新,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很快学生开始尝试将多个价格相加去找相应的物品,或者给出多的钱,再减去一定的人民币额度,等等。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而学生在这样的游戏中不仅能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而且还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范畴,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三、借助信息技术,拓宽数学视野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体现数学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还要制作丰富多样的数学课件,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展示现代化教学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还可以使小学数学知识简单化,让不同水平的小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比如,讲小学数学 “时、分、秒”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理解比分小的单位“秒”,体会1秒有多长,知道分与秒的关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在课件上出示一个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响,催人早早起。”经过思考,学生能够得到谜底是钟表。然后,教师可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个情境动画: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之后请学生仔细思考,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教师可先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使他们灵活掌握时、分、秒。为了让小学生养成节约时间的好习惯,教师可带领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看看其他同学的作息时间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小学生的视觉、听觉等都得到了有效锻炼,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四、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的学习的机会

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是十分密切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将应用于生活。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契机,以便使学生认知到数学知识离自己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源自于生活之中,并且能够为其提供生活上的便利,这样一来,将使学生依托对数学知识实用性的认知,产生自觉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小学数学教师亦可以考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的契机,使学生感受到获益数学知识所带来的愉悦感。在帶领学生学习多边形知识时,为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便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组的学生依托切割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组合为长方形,在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操作后,笔者在学生了解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两种图形面积关系的基础上,为学生讲解了长方形面积的具体计算方法,使学生形成了较好地知识领会。其后,基于知识巩固的目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前面的计算方式,对梯形的面积进行计算,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得出正确计算结果。在要求布置后,各组学生纷纷投入到紧张地计算过程中,这时,小组间的胜负结果已经不在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知识探索热情已经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五、及时做好教学总结与反思

教学总结与反思是教师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及时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师才能不断改善,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学习完《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时,教师总结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发现提问一部分学生回答老师问题不是很自信,支支吾吾,虽然最后在同学提示下回答对了,但是根据回答问题的表现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很深刻,因此,导致回答问题时的不自信。下一堂课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跨过这一障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并通过反复提问,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将问题牢记于心。另外,课堂中还要与学生建立融洽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一颗轻松学习的心态。另外还要总结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的比较薄弱,或者老师讲得不很明确,在下节课上重点对待。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数学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数学教师必须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判断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华.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262-263.

[2]刘志杰.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5,03:230+232.

[3]崔建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05:122.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措施小学数学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