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新思考探讨

2017-04-10 05:36张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读本读物高中生

张妍

摘要: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见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多高中生在人生最适宜读书的阶段却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长篇经典小说的阅读。这是高中生的遗憾,也是语文教学的不幸。怎样才能让高中生爱上阅读,静下心来阅读呢?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

G633.3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不但成了学生的一大人生享受,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精神涵养,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必须得到高中语文老师的重视。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等。

一、正确选择读本,避免盲目阅读

据有关教育部门调查,课外书籍数量很多,良莠不齐,学生并不懂得如何正确选择课外读本,往往按照自己的兴趣来,碰到什么读什么,随意性极大。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快速发展,自我意识大大增强,但选择课外书籍上盲目从众随大流的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正确选择读本,避免盲目阅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可引导他们多读经典名著,以大纲中规定的中学生必读篇目为基础来制定学生的阅读书目。具有思想深度的研究性、哲理性书籍,以及文质优美的书籍比较适合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其次,课内读本教学与课外读本阅读相结合。比如,在教学巴金的《小狗包弟》时,以一带十,把巴金的爱情三部曲与激流三部曲一并拿出来介绍,因为特定的时代背景,巴金的作品有相通之处,这样学生的阅读面就广了。最后,教师可举办一场“我最喜欢的读本”交流会,要求学生介绍和展示自己最喜爱的读本。或者邀请一些选书经验丰富的父母和高年级学生协助自己选择读本。也可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选出一些合适的书籍。

二、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改变教学方式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教学,端正学生的阅读态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高考的重要性。事实上,课外阅读是一种愉悦的活动,并不是一种负担,教师应该及时地改革教学方式,对课外阅读的形式进行创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学习制定阅读计划。如定时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一个融洽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或者积极开办学校杂志、学校图书展、校园广播及网络阅读等活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断创新课外阅读的形式,以达到良好的课外阅读效果。第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阅读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教学主要是对一些中外名著的讲解,然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对于文中语言文字的分解讲解,一句话一句话地进行分析,这样肢解全文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教师应果断摒弃这种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进行简洁的语言讲解之后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感受,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身的阅读,不仅了解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还进一步激发了自己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幫助学生掌握灵活的阅读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只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读物是不够的。高中生对课外阅读有很浓厚的兴趣,阅读时间要有所保证,然而阅读效果差强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事实上,不同读物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有的书大致浏览、浅尝辄止即可,有的书需要通篇精读、细细品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要根据阅读目的和阅读文本的不同,选择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效果。为此,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讲授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读物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如浏览法、略读法、精读法等。浏览法是大致看一遍读物,重点看看目录、序言、结尾等部分,迅速掌握需要的信息,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略读就是有选择地对读物进行阅读,略过一些不重要的细节,迅速掌握读物的整体框架结构和文章大意;精读就是细细地、慢慢地阅读,认真体会和咂摸文章的韵味,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有条件的话要反复阅读,甚至达到熟读背诵的程度,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一些名家美文、名作名篇等。

四、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深化知识

无论是对高考应试得分,还是对学生自身语文素养提升而言,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分析理解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板块。除了抓实课堂学习环节之外,强化课外阅读活动也可以起到巩固加强的作用。

教师应当将课外阅读活动与学生的知识巩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针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知识点掌握要求,推荐一些文学作品强化阅读理解。如在文言文学习单元可以配套开展一些古文作品阅读,让学生融会贯通,运用所学的翻译技巧、古文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延伸拓展与巩固。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提出一些要求,如撰写文章的结构提纲,对其中一些描写的方法进行揣摩等。

将课堂阅读分析的相关要求与课外阅读联动起来,可以达到加深巩固的效果,特别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效果最为明显。教师在组织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时,一定要重视和课内结合起来,在可能的条件下融入课程体系,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空间的拓展中巩固阅读效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五、以阅读激励学生作文

阅读的目的是积累、模仿、创作。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涵养,也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感受生活,写出佳作。学生平时准备了“采蜜本”、随笔本,摘抄精美文句,叙写读书心得,他们逐渐有意识地从他人的文章中吸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再也不会为素材而犯愁,从而养成了积累的良好习惯。

有了阅读才有联想、有探究。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探索、领悟作者的行文方法,引导学生对同一事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与思考,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而写出深刻又有创意的作文。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指导,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理解阅读、品味阅读,把阅读当做修身养性的事,从中获得知识,提升自我。这样的课外阅读,不仅帮助学生实现了阅读,而且在语文学科学习上也有很大推动作用,使教学学习和自身素质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小雪.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措施[J].成功(教育),2010(06).

猜你喜欢
读本读物高中生
雏燕
一套朋友圈生态的诗词趣味读本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有声读物发展中的版权挑战及应对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Little Bean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数学阅读指南
美国有声读物市场:稳步持续增长
别忘了,人家也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