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2017-04-10 14:20刘凤芝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兴趣语文教学

刘凤芝

摘要: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就需要以文本阅读教学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文本阅读兴趣的情况,可以通过构建教学情境、突出文本魅力、创新教学形式等方法加以改善,调动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阅读兴趣;兴趣

G623.2

一、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本国语言与文字,能够理解本国语言文字所代表的含义与魅力。字、词、句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本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在基本的字、词、句的学习基础上的提升,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无论是学习哪一门课程,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是学习开展的基础,阅而不解,无论学习什么都将事倍功半。古人有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逻辑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现状

语文是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触知识、学习知识的开始,抓好语文教学质量是保证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手段,锻炼学生阅读能力为方法,提高学生语言发挥水平为目的。语文教师作为传授学生知识的重要角色,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挖掘本文魅力、设计教学形式、展现语文知识与道理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细心、认真研究,不仅要考虑到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要考虑以何种方式来展现知识与道理,才能够让学生完全理解。

目前,我国高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文本阅读资源获取途径,并且在信息技术与网联网技术作用下,扩大了学生文本资源,内容丰富,知识范围越来越广。在这样一个获取信息方便、大量阅读资源的背景下,若是因为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而错过学习知识的机会,纯粹是过于浪费,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因此,需要改善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的现状。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文本阅读兴趣的因素

1.缺乏良好的閱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当前很多小学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积极、主动的阅读文学作品,导致阅读兴趣不高。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不够重视,没有做好正确引导;大部分的家长没有做好榜样作用,过于依赖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得学生不愿意阅读书籍;再加上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趣味性以及新颖性,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文本阅读量。

2.图书馆建设不够完善

图书馆是文本阅读的重要场所,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很多小学学校的图书馆建设不够完善,图书资源稀缺,图书种类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全面;图书资源更新不及时,无法为学生提供最新的阅读材料;图书配置不科学,内容不适合小学生阅读;有些小学学校受教学教学条件限制,没有设置图书馆或者阅阅览室,这些都会对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培养造成影响。

3.教学模式比较落后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学校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过于追求卷面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轮流阅读课文是大部分语文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枯燥,难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文本阅读氛围,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阅读,缺乏自主意识,文本阅读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

四、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

1.重视教育模式的创新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在课堂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教师在课堂中想要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首先要改变呆板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创新型的阅读方式给学生带来语文阅读学习的新鲜感,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接触新知识的同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语文学习内容是多变的,这种多变的内容相对于数学等科目本身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教师要合理的利用这种灵活性,进行教学内容和形式安排。最后,教师在课程安排上,要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文本阅读课程安排上要选择学生理解范围内的,避免出现教师安排的文章晦涩难懂,学生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引起学生反感。教师在课程安排上可以选择具有教育意义且便于学生理解的文章,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2.积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启蒙教师,对于学生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的建立有重要意义。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往往在好奇心作用下会出现 “三分钟热血”的现象,很难坚持下去。针对这样的现象,首先,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文本读物,并且积极的鼓励小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并及时告知小学生文本阅读的好处。教师可以在每星期举办“阅读心得分享会”,鼓励每一位同学将这星期看到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到台前和学生分享,这样既可以及时发现学生阅读文章中存在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学生之间的彼此影响,共同促进和进步。其次,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家长为学生建立文本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家长与教师之间要及时的沟通联系,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文本阅读学习完成情况,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家长描述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便于教师因材施教。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最后,教师要积极的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收获成就感,还能够促进文本阅读兴趣的建立。

五、结束语

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文学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考能力等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与意义。但由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文本阅读方面有很多的不良现状,导致学生文本阅读量相对较低,学生对文本阅读失去兴趣,无法实现文本阅读教学效果。由于兴趣是提高文本阅读习惯的关键,因此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展开分析。

参考文献:

[1]谢文英.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19).

[2]刘红岩.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兴趣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