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间民俗文化问题研究

2017-04-10 22:47顾晓雪
社科纵横 2017年6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民俗文化民间

顾晓雪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21)

甘肃民间民俗文化问题研究

顾晓雪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21)

甘肃民间民俗受各种民间宗教信仰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现今,在传统文化的复归中,又表现出新的趋向与发展势头,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以期化解消极因素,引导积极因素,使其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元素。

甘肃 民间民俗文化 发展研究

民间民俗文化主要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为核心的民俗民风,它往往与宗教信仰相联系,与宗教信仰有理不清的关系。甘肃历史上位居丝绸之路东段,紧接汉唐帝国中心,东去西来的商品和文化以及交流融合,都在甘肃留下了辉煌的记录。民间民俗文化也一样,在与各种宗教文化、本土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现今,在传统文化的复归中,又表现出新的趋向与新的发展势头,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以期化解消极因素,引导积极因素,使其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元素。

一、甘肃民间民俗文化发展表现

民间民俗活动的考察离不开对民间宗教信仰的研究。弄清了民间宗教信仰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民间民俗活动就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就民间民俗文化的形成来讲,既有受传统影响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信仰的影响,受自然经济基础上信仰的影响,受地域民间文化传说信仰的影响,受生活、生产环境影响下信仰的影响,也有受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传统文学的影响,以及受儒释道文化影响下的对佛、菩萨、圣贤、神仙等信仰的影响。可以说,民间民俗文化形成是各种民间宗教信仰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民间民俗文化的影响范围来讲,同民间宗教信仰一样,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据来自民盟张掖市委员会的调研数据显示,受传统思想、传统风俗、传统习惯,以及周围群众影响,高台县大部分成年人或多或少对民间宗教都有一定的信仰,有的信仰多种,有的信仰比较单一,约占全县总人口的50%左右。另据景泰调研情况,50位调查对象中,小学及以下2人、初中9人、高中及中专26人、大学及大专12人、研究生及以上2,受家乡传统习惯的影响,全部都参与一些家乡的民间信仰活动。这无疑说明,民间民俗文化受民间宗教信仰之深远。

就民间民俗民风发展表现来讲,由于社会处在转型期,出现社会主流文化不到位,社会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呈现价值趋向混乱情形。在调研时我们发现,近年来,在甘肃农村,以集资修建庙宇、烧香供奉和驱鬼跳神为特点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有增无减。因为超出政府所管理的宗教活动范围,致使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在农村的合法性难以定位,成为游走在娱乐、迷信和宗教边缘的一种社会存在形态。特别是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往往与民间节庆活动相交织,如何进行管理,成为困扰有关部门的一个难题。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民间民俗文化发展缺乏有效的引导,处于一种无序发展状态。就民间民俗文化发展趋势来讲,改革开放使得大环境越来越宽松,固有的民间民俗文化又重新抬头,并且打着弘扬传统的旗号,往往与佛教、道教、儒教交织在一起,表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不断渗透到我们生活。如近年来庙会文化大兴,会期除了赶会民众为神灵上香供奉外,庙上还举行敬神、娱神的信仰活动和娱乐大众的文化活动,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固有民间民俗文化的快速发展。

二、甘肃民间民俗文化发展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分析

在强劲发展势头的背后,我们也发现甘肃民间民俗文化在发展中反映出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处于无序化、自由发展状态。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大多随意,五花八门。有的互相攀比、大操大办,助长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有的封建迷信色彩浓厚,给一些所谓的神汉巫婆提供了敛财的机会,也给一些生活困难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

二是由于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有别于正常的民间活动,目前尚未进入主流文化视野。民间民俗文化发展趋向和属性的不确定性,特别像民间宗教信仰无明确的主管部门,作为宗教管理事务部门,困于职责、人员的限制,对民间宗教的底子不清,权限不明,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同时,以家庭、家族为主,或是小范围的活动,一方面没有必要管理,另一方面,管理存在困惑,需要进一步探索管理的途径和方法,更需要引起主流文化的关注。

三是对民间民俗文化的本质认识不清。对于什么是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本质,人们一般不认识、不清楚,大多数人参加活动盲目、从众,带有功利性,并没有把民间的一些民俗文化活动当作影响大局的事情来对待,人云亦云;有些活动,在个别热心人的鼓噪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是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青少年热衷于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参与。部分党员干部和退休老同志参与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影响;一些未成年人在家长的影响下参加活动,如升学烧香许愿、生病求卦占卜等,有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思想进步。

五是违法乱建寺庙之风屡禁不止。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乱建寺庙现象有所抬头,如我们在调研时,平川区宗教局反映,虽然区宗教局对违法乱建寺庙进行过几次清理整顿,但建寺建庙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加之区宗教局工作人员较少,及时制止难度较大。

六是基层管理力量薄弱。如对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场所的管理工作,特别是涉及纠纷处理、行政执法等具体工作,需要有能力的干部去做,但目前基层管理人员少,缺乏交通工具,日常事务又繁忙,有些该管的事主观上想管好,但鞭长莫及,管理工作很难到位,势单力薄,导致执法力度不大,尤其是在规划管理上,不能适应现代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七是基层管理人员对民间民俗文化管理存在畏难情绪,认识上不够重视,对民间民俗文化的有关政策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存在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现象。加之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管理业务性强,基层管理人员变动频繁,依法管理工作不能及时到位。

八是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支持,让民间民俗文化难以规范化。这是问题的根本,需要中央、省市层面对此加强研究,制定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相应的制度支持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运行的规范化,管理的法治化。

九是存在邪教趁机渗入的可能性。在我们调研时,有关管理人员就提到,现在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宗教传播有所加强,到各地传播宗教的人员增多,而对这些人员缺乏必要的监管,这就很容易让邪教向民间民俗文化中渗透,让一些思想单纯的老百姓容易受到邪教的蛊惑,加入邪教组织,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甘肃民间民俗走向正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研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律及管理办法。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对影响民间民俗文化最重要的方面———民间宗教信仰所表现出的发展趋势重视不够,更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自然使基层面对民间宗教信仰这种发展情况感觉力不从心,不知如何管起。因此,今后需要有关方面对民间宗教信仰发展表现出足够的重视,组织有关人员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让基层管理人员在管理民间宗教信仰的过程中有法要依,有章可循。即如调研时有关方面建议的,应当明确以县域为区划制定民间信仰场所合理布局规划和相关规范性制度及管理办法,设立民间信仰场所申报程序和“准入制度”,制订场所开放条件。

(二)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基层老百姓的基本诉求。甘肃经济总体落后,在农村表现的更加突出。这种“突出”表现在公共服务体系的缺失上。农民有了病,得不到及时救治,没办法,只有求助鬼神;农民有精神文化方面的诉求,而农村又没有相应的文化基础设施,而作为影响民间民俗重要方面的民间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着这种诉求;农民有在经济待方面的发展诉求,但基层组织及有关人员不给力,让农民感到无助,并把这种无助归结于命运,只好求助于鬼神,等等。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让农民有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有精神文化的诉求,能够有获得精神文化满足的去处,有发展需要能够得到有关方面的帮助支持,如此逐渐改变老百姓的思想,即真正的救世主不是神,是党和政府。

(三)发展文化下乡的活动,以此引领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这块阵地,主流文化不去占领,就会让一些非主流文化占领,甚至让一些糟粕性文化占领。因此,有关方面需要策划,深入基层调研,看老百姓究竟有哪些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即渴望获得怎样的精神文化享受,多出一些能够满足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精品力作,利用节庆活动,特别是举办庙会期间,进入到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让老百姓在享受主流精神文化大餐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而促进基层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四)引导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发展,积聚基层文化发展的动力。在对待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上要进行有效甄别,尽可能通过科普宣传等有效形成剔除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中宣扬迷信色彩的成分,而把那些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民间民俗文化区分出来,充分挖掘其包含的文化内涵及其精神内涵,恢复其本有的礼仪形式,形成有效包装,使之具有表演价值,从而让原生态文化获得有效保护,让原生态文化与现代文化能够得到有关对接,即老百姓在接受现代文化熏染的同时,让原生态文化得到应有的尊重,让基层精神文化显得更加厚重,更加有内涵。如此也可为未来基层文化发展找到有效的支撑点,注入发展的动力。

(五)积极探索,让影响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纳入到政府管理中来。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最大特点是群众性、自发性,在一些宗教色彩不太浓厚的地区,应坚持正面引导,顺其自然,不宜过多的组织开展活动、宣传活动的功效、扩大活动的范围。管理方面,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一般以当地村社组织或是民间组织为主,政府部门主要是做好协调服务方面的工作。对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有影响的活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治安、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等制度;对于开展活动募集的资金和活动中收人的资金,要加强管理,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不铺张浪费,不增加群众负担,符合财务开支管理的要求。在目前没有明确特殊民间民俗文化管理部门的情况下,要积极探索对活动的报备模式,在举行大型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前,要向当地政府公安、文化、民政、民族宗教等部门提出申请并备案,相关部门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做好活动前的风险评估和防范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力度。民间民俗中有些成分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违背的,自然不利于我们社会的进步。那么如何消解这些相违背的成分,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目前形势下,则需要我们在民间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一是宣传、文化部门要多在农村开展一些内容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农民又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的同时,让社会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二是宗教部门要大力宣传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身由政策和《宗教事务条例》,争取让老百姓全面了解政策和法律,依法信仰宗教。三是党政、科技部门要在农村大力宣传普及科技知识,建立健全科技知识农村宣传普及制度,加强对有关自然现象、社会进化和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的科学宣传,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科学文化水平,以期克服民间宗教信仰中与社会主义核心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成分。

(七)加强基层管理队伍建设,保证基层有能力去对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进行管理与引导。基层队伍力量薄弱是调研中普遍反映出的一个问题。像有关方面反映的,涉及有关民间宗教信仰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存在管理真空,主要原因是目前县一级宗教部门有的连编制都没有,有的话,也是2-3人,开放宗教场所管理都人员严重不足,根本没有精力去管理民间信仰的事务。如果不能解决宗教部门的编制问题,目前只能维持现行管理现状,由政法部门按照社会综合治理进行管理。那么如何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有关方面建议一是增加县区、乡宗教工作人员编制,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二是解决县区级有关管理部门交通工具问题,实现及时执法。三是加强基层领导对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当然这需要中央、省市对此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统一出台有关政策,拿出具体方案,统筹解决这一问题。

(八)抓住重点,让民间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代替政府做好有关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管理引导工作。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不可否认得益于民间具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大力推动,即我们说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在当地往往都有一定的威望、影响,自然我们要加强对这些人的管理。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这些人员召开有关座谈会,了解民间民俗参与者们的心声,从他们中发现存在的潜在问题,从他们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要注重对他们的教育培训,让他们真正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有关政策层面,乃至核心价值观层面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党和政府的意志,从而保证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在促进民间文化建设上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1]雷春芳.转型时期的民间信仰[J].现状与思考,世界宗教文化,2011(3).

[2]符平岳奎.转型)的民间宗教信仰与社会风险[J].学习与实践,2009(5).

[3]高全余.积极引导民间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J].学习论坛,2001(3).

[4]大漠文侠:甘肃陇中汉民族的民间信仰——敬神[DB].新浪博客,2013-03-09.

[5]濮文起.民间宗教信众与党的群众工作[J].理论与现代化,2010(1).

[6]陈东平.甘肃成县民间庙会文化:传神[DB].中国甘肃网,2012-08-27.

[7]民盟张掖市委员会.关于高台县民间宗教信仰现状的调研报告[R].2015-10.

G12742

A

1007-9106(2017)06-0088-04

顾晓雪(1991—),女,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民俗文化民间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