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校园贷”

2017-04-11 15:17王兴芝
山东纺织经济 2017年7期
关键词:校园贷校园网贷款

王兴芝

(九江学院会计学院 江西 九江 332005)

浅谈高校“校园贷”

王兴芝

(九江学院会计学院 江西 九江 332005)

近年来,校园贷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发展,但相关的负面报道也越来越多。校园贷被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演变成“校园害”。严防高校“校园贷”变成“校园害”已经迫在眉睫。

校园贷;校园网贷平台;监管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一些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开拓市场,拓展业务。有统计数据显示,201 6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370 0万,世界第一;全国各类高校达到了287 9所,位居世界第二;201 6年面向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相比201 5年的规模260亿元,增长了200%。但近期高校屡屡传出“欠下巨额债务的学生跳楼”、“裸照借款”、“暴力催收”等扰乱和谐校园的“校园害”事件。严防高校“校园贷”变成“校园害”已经迫在眉睫。

一、 高校“校园贷”变成“校园害”的原因

面对高校大学生300 0万的巨大市场,高校校园贷的宣传非常猛烈。校园里从学生宿舍楼、教学楼、食堂到卫生间都贴满校园贷的小广告;在网络上,qq空间、微信平台、微博中也随处可见校园贷的广告宣传。高校校园贷由于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得到了一些在校大学生的认同。

(一)校园网贷平台方面

目前,校园网贷平台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主要提供电商平台消费分期贷款,如淘宝的蚂蚁花呗、京东提供的京东白条; 二是分期购物平台,如分期乐、趣分期等,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三是 P 2 P 贷款平台,主要提供个人小额贷款,如爱又米(原爱学贷)、名校贷、我来贷、指尖大学等。前2种消费贷款平台大都是正规的公司,还是很安全的,但P 2 P 贷款平台则鱼龙混珠,存在一定的隐患。

1.一些校园网贷平台在客户资料审核认证方面存在巨大漏洞。大多数平台虽然会采用线上远程查验学生身份证、学生证等材料审核申请人身份的真实性,但其对相关材料的真伪难以辩识,很少由学校代理机构派出工作人员到申请人所在的宿舍现场审核其身份证、学生证等个人信息,这与银行“面签”确认身份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为了争夺市场,一些校园网贷平台还不断放宽借款条件,只需大学生出示身份证和学生证就可贷款。通过在网上填写身份证信息并且拍个照片,很简单的手续就可以贷到款,缺少繁琐的征信认证和财务证明,漏洞较大。如出现冒用同学大学生身份贷款而无法及时还款的极端事件。

2.校园网贷平台实际贷款利率较高。从表面上看,部分网贷平台宣传零利率或低利率贷款,未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但实际上贷款年利率普遍在2 0%以上,有的甚至是高利贷。这些平台在约定利息外,还会以罚息、违约金、平台运营费、账户管理费、客户服务费、滞纳金、催收费等名目,收取远高于贷款本息的巨额费用,有的甚至实际贷款年利率达到100%,与高利贷无异。这是虚假宣传。这么高的贷款利率不仅加大了学生还款的经济压力,而且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违约风险。

3.校园网贷平台在信息共享上存在缺失。各个校园网贷平台都是独立的个体,各自为政,开拓市场。一个在校大学生可以在多家网贷平台注册并贷款消费。而各网贷平台之间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没有统一的客户信用共享体系,对学生的总贷款额度和信用情况不作约束,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过度消费而产生违约风险。如出现大学生为还贷款拆东墙补西墙,贷款本息越滚越多的情况。

(二)大学生方面

1.缺乏正确的消费观。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大都是 “95后”,他们的成长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互联网的成熟,其消费观念是享受生活享受消费,他们很习惯提前预支明天的钱来享受今天的生活,提前消费、分期消费已经成了一种时尚。《201 6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在校大学生群体对于分期消费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超过6 7%的在校大学生用过分期消费并且表示还会继续使用。有资料表明,在校园贷中,5 0%的大学生利用校园网贷购买电子设备,如苹果手机、高端相机、电脑等。这种消费观念遇上自制力差的大学生很容易导致过度消费,加大了学生的违约风险。同时,大学生一般来自五湖四海,家庭经济条件参差不齐,为了面子和虚荣心,一部分学生的消费观念发生扭曲,容易形成攀比消费、奢侈消费。

2.没有经济收入。大学生基本属于无收入人群,生活开支来源于父母,独自在大学管理者自己的生活学习费用。大学生在校园网贷平台上轻松贷款之后,每个月将会承担一定的还款数额。有资料表明,7 0%的大学生利用生活费偿还贷款,5 0%的大学生会兼职还贷。但父母一般只提供基本的生活费,他们仍然是学生,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极可能无法按期还款。如果没有按时及时还款,将会按照协议规定,产生一定的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等费用,从而可能形成巨额费用,对贷款学生会产生较大压力。

3.缺乏法制观念、金融安全观念。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大学生为了享受生活享受消费,在校园贷时缺乏法制观念、金融安全观念,无视校园网贷平台设置的陷阱。有的大学生没有仔细阅读协议条款,对逾期还款所产生的各种费用细节基本不清楚,如还款利息、时间、方式、渠道等;有的大学生无法偿还贷款时,对校园网贷平台催缴的行为置之不理,这样会不断产生滞纳金。有的大学生甚至无视法律签订“裸贷”协议,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无法还贷后给当事学生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扰乱学生学业。

二、严防高校“校园贷”变成“校园害”的对策

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栋梁,是国家的支柱,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学校、家庭各方面齐心协力,齐抓共管。

(一)加强对不良校园网贷平台的监管

一是对校园网贷平台的设立提高门槛,加强对校园网贷公司的市场准入资格审查。如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了《关于规范深圳市网络借贷借贷业务的通知》,要求“除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有助于学习工作的贷款业务外,各企业不得向借款学生提供其它用途的贷款”。当然这个通知不允许任何消费贷款是不利于校园网贷平台发展的。二是规范借款程序,制定明确的标准划好红线,加强借款人资格审查,规定利率限额、信用条件限制,明确合法、违法的情形;监督校园网贷平台日常的宣传工作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误导大学生的行为,最后是明确相关监管部门如银监会、工信部等的职责,加强执法合作,相关部门应及时对非法金融平台进行信息披露,及时向学生发布预警信息,避免更多的学生上当受骗。同时配套建立投诉渠道,让受骗的学生能有寻求保护的地方。

(二)加强对学生理性消费观的教育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要勇敢面对事实。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关心关注学生消费心理,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在生活消费、人际消费、娱乐消费等方面,教育学生不盲从、不攀比、不炫耀,引导学生合理消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帮助学生科学制定消费计划。教育学生要务实,不要为了虚荣心过度消费,超过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要结合实际,量入为出,有节制的消费。教育学生自己合理合法挣来的钱花得最舒心,借来的钱花得不舒心。辅导员对于有不合理消费观的学生要多多谈心,降低隐患。

(三)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律、网络、金融安全知识普及

大力普及法律、网络、金融安全知识,告诫学生要有契约精神,弄懂贷款协议的关键信息,如实际贷款利率、违约责任和附加条件,因为签字就代表同意条款,要按合同规定履行。学校应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平台、qq群、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向学生推送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提升金融理财实践能力。在遇到贷款纠纷时,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如我国法律规定保护年利率2 4%的借款利息,超出年利率 3 6% 的部分利息无效。如果因暴力收贷、追债而实施的抢劫、绑架、伤害、非法拘禁等犯罪行为的,法律可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

(四)帮扶使用了校园贷的学生

一方面,对于使用校园贷的学生,学校可以优先为他们提供兼职信息,如校内勤工俭学、家教等,减轻其家庭的经济压力,有利偿还贷款。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和家长多联系,结合学生特点,合力帮助学生妥善处理校园贷款,同时可以聘请法律专家协助解决。

(五)建立校园网贷平台信息共享机制

据报道, 以分期乐、爱学贷、优分期为代表的几家主流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平台成功组建了校园信用联盟,联合向行业发出自律公约倡议书,呼吁加强用户信息共享,强化行业自律,并初步建立了恶意套现等不良行为“黑名单”共享机制,把贷款逾期不还的大学生列入黑名单,行业各个平台都不为其提供任何贷款服务。该共享机制可在整个网贷行业推广,降低网贷公司坏账风险。

[1]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N].人民日报,2016.

[2]陈威中.校园贷的发展与影响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

[3]叶岩.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8).

F830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7.07.011

王兴芝(1979-),女,汉族,现任职九江学院会计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校园贷校园网贷款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