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2017-04-12 13:04凌凡干
祖国 2017年6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凌凡干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与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它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信息技术教师应立足课堂,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元素,同时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例进行分析,探讨学生感知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自主探究 小组协作 信息素养 能力培养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条件,创设良好的信息环境,激发学生的信息需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兴趣是带来欢乐与光明的教学环境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征,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创造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新知。

教师在讲授《画小鸡》过程中,首先用音频系统播唱学生熟悉的儿歌《我的小鸡》代替谈话导入。音乐的前奏一出,学生立即竖起小耳朵,被熟悉的歌曲旋律所感染,哼起了歌曲。教师带领学生打起节拍,哼起歌曲,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音乐一停,老师就说:“《我的小鸡》这首歌曲你们都会唱,你们也会画《我的小鸡》吗?”学生兴趣盎然,强烈的听觉冲击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立刻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如此的导入方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学生学习的行为与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培养与提升。

二、运用形象、直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能力

教师所面对的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把教学中一些难懂的名词术语或理论与学生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使之变得形象化,易于接受。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画图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时,教师先提问“剪切、复制、粘贴工具的用途与区别”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三种工具的用途,教师再向学生讲述三种画图工具的区别。为了使教学能更直观、形象,教师可以把剪切工具比喻为“剪刀”,复制工具比喻为“复印机”,告许学生可以用选定工具选定图画中某部分,并利用“剪刀”把这部分内容剪掉或利用“复印机”复印多一份“文件”,剪掉的部分和复印的文件并没有丢掉,电脑会把这些内容暂时存放在剪切板上,粘贴工具就是把剪切板上的内容粘贴到图画中我们想粘贴的位置上。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记忆。

三、组织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与手段。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组织协作学习是与学习的硬件条件和学习心理相适应的,是充分挖掘学校有限资源的一种策略。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学生做组长,平时上课由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当有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程时,组长就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更便于教学过程中的以点带面教学方式的实施。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的便利,进行资源共享。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对手,还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组员们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可操作性比较强,因此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就需要主动学习,敢于动手。由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讲解。教师可以作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与掌握;教师也可以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自主探究,体验成功与失败。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同时,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在教学《图形搬家》过程中,教师以“任务型教学”向学生进行任务分发,要求学生把图画中的葡萄、苹果都放到果盘上,制作成“水果拼盘”,从而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此时学习自主权不知不觉中转移给学生。首先,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阅读课本例题“水果拼盘”。并要求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在找到答案的同时,操作步骤与剪切、复制、粘贴几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已经一目了然。这时,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归纳出制作“水果拼盘”的方法。当然,学生的理解如何,必然会在操作上突现出来。此时,教师又大胆地在不作任何点拨的情况下让学生动手操作,试着制作“水果拼盘”。同时要求他们发挥小组交流作用,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反映在学生的操作效果上。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必然增强了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虽然有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探索不成功,但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他们的信息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内容和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操作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一定要加强讲授和操作指导。而对于学生能够通过自我实践或相互帮助便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更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实践,这样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何愁得不到培养呢?

五、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它必须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成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不能只考虑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还应考虑其实用价值,即与其他学科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画图的技巧与组合处理》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画图的技巧与组合处理”的知识、按照题目的要求,利用所学的画图工具:剪切、复制、按角度旋转等操作命令进行操作,通过剪、切、拼复制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梯形,并通过按角度旋转等命令拼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求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可以先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就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二分之一。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中的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公式的推导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这样既达到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整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六、结语

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要求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转变观念,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教师更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秀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2]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10,(02).

[3]章慧敏,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1,(09).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石岗小学)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