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因性施教探讨

2017-04-13 10:25周缘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双性化性别角色因性

周缘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北碚 400715)

幼儿园因性施教探讨

周缘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北碚 400715)

当前幼儿园因性施教存在着幼儿园男教师稀缺,因性施教与幼儿园各类活动脱节,忽视了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因性施教元素,家园共育缺乏有效合作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核心归因,提出了改进建议:幼儿园应适当引进男教师,培养教师具有正确的因性施教观念和专业知识,创设有利于幼儿性别差异发展的环境,创建良好的家园合作,将因性施教与双性化教育结合起来。

幼儿园;因性施教;性别教育;双性化教育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构建自身教育体系的垫脚石。一个人从小能根据自身性别特点而接受不同的教育,对其今后学会做自己身体和生活的主人、建立良好社会关系、形成正确性别价值取向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人们对幼儿性别教育的关注不断增强,因此对幼儿进行因性施教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什么是因性施教?胡江霞认为,因性施教是指教育要针对两性心理发展存在的客观差异及产生原因,按照教育的目标要求和理想的健康人格标准,主动去塑造和发展每一个个体健康的性别心理特征,提高和完善不同个体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1]因此,幼儿园因性施教就是根据男女幼儿性别选择不同的但适合该性别特点的教育方式,通过教育让其发挥性格的优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进行因性施教离不开性知识的教育,但是因性施教绝不仅仅只是性知识的教育。

1 幼儿园因性施教存在的问题

1.1 幼儿园男教师稀缺

幼儿园男教师稀缺是我国幼儿园因性施教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女幼师遍布幼儿教育不同领域,男幼师在整个学前教育界却是屈指可数。据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幼儿园男教师比例占到约10%,日本幼儿园男教师的比例约为7%,荷兰、澳大利亚为6%,瑞典占5%,芬兰为4%[2],而中国大约90万幼儿园教师中,男教师只有3000人左右,尚不足1%。所以,中国幼儿园男教师在数量上极度缺失,教师队伍的性别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除此之外,幼儿园男教师“存活率”不高,师资流失严重。一些男教师在进入幼儿园工作2-3年之后便会转行,会流向更为发达的地区,追求更加高薪的工作,这造成坚守幼儿教育事业的男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幼儿园男幼师的缺失与流失制约了幼儿对自身性别角色的准确定位,阻碍了我国幼教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1.2 因性施教与幼儿园各类活动脱节

幼儿园教学、常规与游戏等各类活动与因性施教存在脱节现象,因性施教只是口号与形式,浮于表面,并未真正落实与渗透。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察表明,当教师还不太了解幼儿的时候,通常喜欢按照性别刻板印象来与幼儿互动,倾向于幼儿遵守传统的性别角色。尤其当教师遇到关于性别教育的主题时,他们的选材更是带有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教学内容枯燥无趣,教学方法死板老套,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更无法满足幼儿的需要,达到教学目的。

在常规活动中,教师因性施教的重视程度也还远远不够。在进行观察时,一个刚入园的小班,几十个孩子在入厕解便时一拥而上,厕所门口被挤得水泄不通,教师应接不暇地照顾年龄较小不能自理的幼儿,其他没有被照顾到的幼儿不断地走错男女厕所;除此之外,在观察中还发现有的幼儿园还存在男女幼儿同床午休的情况,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因性施教应从幼儿抓起。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性别差异对幼儿选择参与的游戏类型也存在一定影响,女性教师更倾向于组织安静的游戏,并多强调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这就导致在游戏中,男女幼儿没有区分的参与到同一游戏中,教师也没有良好的契机对幼儿进行因性施教,因此使得游戏活动的开展也与因性施教脱节。

1.3 忽视了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因性施教元素

当前诸多幼儿园里的环境创设华丽美观,但都不约而同地忽视了因性施教的因素。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虽不能言语,但它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例如前文所提到的刚入园的幼儿园小班,该班级盥洗室门上装饰得五彩缤纷,有小动物有花有草,这些图案虽起到了美观的作用,但并没有在幼儿入厕时有效的帮助幼儿正确区分男、女厕所。

在区角设置时,女老师尤其喜爱在阅读区的地板上摆满布偶玩具当靠背坐垫,给幼儿在阅读的时候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但观察发现前往阅读区的男幼儿很少,因为洋娃娃一类的玩具让男幼儿望而却步,他们觉得洋娃娃是女孩才玩的,所以阅读区就是女孩子去的地方,慢慢的也就不参与阅读了;再走近书架一看,在书籍的选择上,更多的是符合女幼儿喜欢的题材,诸如绘本、童话,主人公也多为花仙子、公主一类的女性形象,男幼儿喜欢的书籍类型相对较少,这些细节于无形之中就使大费周章建设的区角丧失了对幼儿进行因性施教的功能。

1.4 家园共育缺乏有效合作

家园缺乏有效合作,没有发挥良好教育作用也是幼儿园因性施教开展中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在家园合作开展因性施教的过程中,幼儿园与家长相互沟通较少,导致因性施教止步不前。性别教育是比较敏感的教育,教师认为在隐私方面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应主要由家长来施教,家长却认为老师更专业应由老师来教育,双方缺乏交流与沟通,因此这便成了教育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其次,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观念与目标没有协调一致,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归老师管,在家就归家长管,双方存在分歧,从而导致幼儿产生在幼儿园这样做在家那样做的矛盾,最后呈现出一种“5+2=0”的教育效果。这些都对幼儿性别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也就导致幼儿无法养成正确的性别角色的行为。

2 幼儿园因性施教的原因分析

第一,幼儿园男教师的现状之所以让人如此堪忧,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传统观念对男性从事幼儿教育事业还存在一定的偏见与歧视。就整个教育环境而言,人们对教师地位的认可程度随着教育阶段的提升而递增,依次为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3],由此可见幼儿园教师相对其他阶段教师来讲地位较低;加之社会传统观念认为女性温柔、细心、耐心,能更好的照顾和教育幼儿,因此适合从事幼儿教师的职业,而男性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却显得非常奇怪,男幼师不仅没有得到更多锻炼,而且还通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娘娘腔”,因此男性一般不愿意选择成为幼儿园男教师。

其现实原因在于幼儿园工资待遇低使男教师们无法承受生活压力,故而无法长期坚守男幼师职业。传统家庭分工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应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更应从事具有挑战性的高薪职业而不是做一个“没有出息”的幼儿园男教师,于是男幼师们在入职2-3年会纷纷转行,流失到非幼教领域。[4]

第二,因性施教与幼儿园各类活动脱节的原因在于:从教师层面来讲,教师缺乏因性施教的观念和专业知识。尤其对于部分年轻女老师而言,她们并不知道该如何根据性别特点来教育男幼儿,因此导致一部分男幼儿阴柔有余、阳刚不足,与此同时,一味强调女孩要安静、乖巧、听话,这也不利于女幼儿的全面发展。一位从事幼教事业十年的陈老师谈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意识到了要对幼儿进行因性施教,但由于我们对因性施教理解狭隘,缺乏先进观念指导,专业知识贫乏,因此无法将因性施教落到实处。”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成员,其因性施教观念的不到位和专业知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女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和发展。

从幼儿园层面来讲,幼儿园对因性施教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相比德、智、体、美、劳这“五育”的重视程度,性别教育的地位还需要领导层面重视起来,将其纳入幼儿园教育议题之中。访谈中陈老师还说到:“对女孩的教育我们女老师还是比较擅长,但是对男孩的教育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恰当。我们班有几个小男生特别调皮,于是我们把班里几个乖巧听话的女孩的座位安排到这几个小男孩旁边,时刻监督他们的情况然后报告老师,男孩子害怕受到惩罚,因此会收敛自己的不良行为,我们不知道其他什么好的方法,但看到这种方法有点效果所以我们屡试不爽。”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没有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与学习途径,导致教师想要进行因性施教却恼于无从下手。

第三,从家园合作角度来看,家园共育缺乏有效联系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和家长之间责任不明确,相互推诿,导致家园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从教师角度来讲,部分幼儿教师认为能对幼儿进行有效因性施教的更应是家长,因为父母的教育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最初的、最直接的、也是最有力的。但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的重要性,反而认为教师更加专业与权威,对幼儿进行因性施教还是教师更擅长。

家园合作中双方地位的不均等也影响着因性施教的效果。在幼儿园因性施教的过程中,教师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与实际情况,使得家长十分被动。在面对祖辈家长的时候,观念的不一致也影响着因性施教的进行。一位幼儿奶奶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外面工作,孩子由我和她爷爷抚养,老师所教的那些跟我们那个时代都不一样了,虽然要与时俱进,但很多东西我不懂,也接受不了,所以孩子在家我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教她。”这些原因的存在,便导致家园共育在因性施教的过程中无法顺利进行。

3 幼儿园因性施教的建议

3.1 适当引进男教师

埃里克森说过:“假如有同等教量的能胜任工作、头脑灵敏、热爱学生的男性和女性来担任教师和运动教练,就能克服不同性别儿童在以同性别教师为榜样时所出现的冲突,能有效改变‘知识属于女性,行为属于男性’的不当观念。”因此幼儿园教师队伍存在合适比例的男教师对幼儿园因性施教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5]

幼儿园适当引进男教师,离不开幼儿园、社会与政府的努力。幼儿园要努力拓宽幼儿教育风格,为男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并要净化男幼师在园的内部生存环境,使男教师能和女同事、幼儿家长和谐相处。社会应改变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消除对幼儿园男教师的不公正评价,为男幼师投身幼儿事业建设轻松愉悦的外部环境。政府层面可加大对男幼师的政策保护力度和资金扶持,为男幼师提供经济和制度保障。[4]

幼儿园男教师的加入能使幼儿教师队伍构成趋于完善,男教师的男性化特征也能让幼儿接受更为合理的性别教育,这样不仅能强化男幼儿的“阳刚之气”,也能让女幼儿从小具备一些男性的优秀特质;而且男教师拥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体验,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男教师走进幼儿园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幼儿园应适当引进男教师。

3.2 培养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识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教师进行因性施教的态度与方法,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对性别教育的认识程度,克服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和总结,在关注幼儿的基础上积极反思,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有意识的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例如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幼儿绘本中,大多以女性角色为主人公讲述故事,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性别教育意识,灵活的运用教材,帮助男幼儿构建性别概念。

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开展因性施教主题的培训与学习,帮助教师树立正确教育观念,获取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方法。针对这个建议,一名接受访谈的梁老师说到:“我非常希望幼儿园能组织教师进行有关性别教育的学习和研讨,提高教师对幼儿园因性施教的重视和了解,努力帮助教师解决因性施教实践中存在的疑虑和困惑。我们愿意参加这类培训活动,而且愿意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幼儿园因性施教的实际教学中。”

3.3 将因性施教渗透于幼儿园各类活动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性别观是实现因性施教的最好路径,角色游戏是进行因性施教的最好方式。在教学活动中,针对性别角色教育的内容,教师的活动设计应丰富多彩、新颖有趣,在教学细节中渗透性别教育。某幼儿园老师设计开展的主题活动“我是从哪里来的?”就非常值得借鉴:活动一:“我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吗?”,让幼儿热烈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认真记录幼儿发言,了解平时家长是怎么就这一问题教育孩子的。活动二:“爸爸没有大布袋”,幼儿在观察生理解剖图后,了解到爸爸妈妈的异同,然后延伸到男女两性的异同。活动三:“我是哪里来的?”,带领幼儿观看儿童教育片,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消除以往的错误观念。[6]

在常规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一名在幼儿园兼职的男体育教师接受访谈说到:“我经常利用幼儿在进行体育活动站队时锻炼幼儿区分自己的性别,比如要求女孩站在较矮的伸五个手指的一队,男孩站在较高的握拳的一队。这些简单巧妙的肢体动作就代替了语言,甚至比用枯燥的语言去跟孩子们反复强调更有用。”

在游戏中,教师要有目的的选择游戏,适当给予指导。教师要考虑幼儿的性别差异,鼓励男幼儿参加更富挑战性的或活动性较强的游戏,以培养男孩坚强、勇敢等品质;对于女幼儿,教师可以更多的关注其耐心、细致品质的培养,以促进女孩发展。[7]在游戏进行中,教师不仅要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正确区分性别进行教育,也要鼓励幼儿勇于尝试参与跨性别的游戏,让每个幼儿充分了解自己和展示自己的个性,并对不同性别幼儿采用一致的评价标准和相同的奖惩制度。

3.4 创设有利于幼儿性别差异发展的环境

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对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具有陶冶作用,所以教师应格外注重教室乃至园区的环境创设和布置。例如,针对男女幼儿入厕问题,教师不用每次都站在厕所门口引导幼儿,反而可以巧妙运用环境创设来解决,例如在盥洗室门上贴上男孩女孩的头像或者男女厕所构造等区分度高的图案来帮助幼儿区分自己应该选择哪个房间入厕。

此外,幼儿阶段的学习多是对外界的观察和模仿,所以榜样作用也不可小觑。幼儿在和老师同伴交往时,往往会受到老师和同伴行为的影响,一名中班女幼儿在接受访谈时说到:“我们班的李老师很漂亮很温柔,小朋友都很喜欢她,我长大以后也要当像李老师一样的幼儿园教师。”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也要尽力优化每一个幼儿的行为,从而对幼儿的性别认同产生良好的影响,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3.5 创建良好的家园合作

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因性施教,幼儿园和家庭必须合力拧成一股绳,缺一不可。幼儿园老师在教育幼儿方面确实比部分家长更专业,因此教师有义务结合幼儿及家庭实际情况,对幼儿家长及家庭性别教育的开展加以指导,有针对性的帮助幼儿引导幼儿健康成长;除此之外,教师在邀请家长进行合作时,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布置任应简单明了,让家长能够理解并接受。

家庭是避风的港湾,家长的加入能够使幼儿的因性施教事半功倍;父母是幼儿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幼儿良好性别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不仅要配合教师开展因性施教工作,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教育任务,而且在面对幼儿关于性别的疑问时,不应该遮遮掩掩,而是要从正面进行回应并实施教育。只要幼儿园和家庭密切配合,一起开展教育工作,幼儿就会逐渐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性别,做出符合自己性别角色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为性别意识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3.6 性别教育和双性化教育相结合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观念意识的与时俱进,男女性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两种性别也都可以跳出本身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男性需要女性的细心温柔,女性也需要男性的坚强和勇敢。双性化人格是指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尤其是在心理气质方面具备两性的优点与长处。双性化人格不是两性的混乱和错位,而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8]近几十年来,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拥有双性化人格的个体较一般个体具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良好的适应性,并且提倡应从幼儿开始就着手培育“双性化”人格。

在幼儿园因性施教中,一方面,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意识要不断朝着双性化的方向发展。在进行幼儿教师招聘与选拔时,幼儿园可以采用人格测量的手段进行筛选,将具有双性化人格的人员优先录取进幼儿教师队伍。作为女教师本身,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单一性别给幼儿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应该积极学习,借鉴异性优秀的人格特征,努力为幼儿双性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格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要了解男、女幼儿性别异同的表现及其原因,既要因性施教,又不能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要做到对幼儿一视同仁。在幼儿园因性施教策略的延伸上,我们需要将因性施教和双性化教育相结合,培养幼儿刚柔并济,塑造双重完善的幼儿性格。

男女两性天生有别,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男、女幼儿的性别体验和成长经历的不同,造成了他们性别意识行为和未来发展的不同,因此因性施教要从人生这条大河的“源头”抓起。正确的因性施教应从幼儿园入手,本着尊重但不夸大差异的理念,尽早干预和预防性别刻板印象给幼儿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形成先进的性别教育观念,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的建立和性别行为的发展。

[1]胡江霞.论“因性施教”及其实施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05):103-109.

[2]简楚瑛.幼儿教育与保育的行政与政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张晓辉.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J].学前教育研究,2010,183(3):55-57.

[4]向麟,邹太龙.悖论破解:男幼师的“双失”现象与职业优势[J].昆明学院学报,2013,35(4):125-129.

[5]王振宇.性别化: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环节[J].幼儿教育,2012,(10):12-14.

[6]罗琳.幼儿园幼儿性别角色教育[N].泸州日报,2009-07-20(4).

[7]唐立宁.如何应对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刻板印象[J].幼儿教育导读,2009,(9):36-37.

[8]李西彩,付俊贤.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3,23(3):65-67.

[9]吴卫东.双性化视角的幼儿性别角色教育[J].教育探索,2011,(6):21-22.

[10]张灵芝.在教学细节中渗透幼儿性别教育[J].教育导刊,2012,(12):77.

[11]关幼萌,杨可,任一明.国内近十年性别教育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0,(6):160-163.

[12]王善安,杨晓萍.关于幼儿性别认同度的个案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21(1):121-123.

[13]糟艳丽.试论性别教育事业中的学前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1,6(B):21-22.

On the Gender Education of Kindergarten

ZHOU Yuan
(Faculty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Beibei Chongqing400715)

Currently,gender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has many obstacles,such as the scarcity of male teachers,teaching disconnection with all kinds of kindergarten activities,the ignorance of the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 in gender education and the lack of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family.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is study proposes the recruit of male teachers in kindergarten,cultivating teachers to have the correct gender education ideas and expertises,offering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gender differences development in early childhood, and creating a good cooper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family to combine the gender education with androgynous education.

Kindergarten;Gender Education;Sex Education;Androgynous Education

张隆辉

G 610

A

1672-2094(2017)05-0090-05

2017-05-31

周 缘(1993-),女,四川达州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发展。

猜你喜欢
双性化性别角色因性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自我认同感、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
教师对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发展影响的研究
管理人员的性别角色观念: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湖南省为例
小学男性音乐教师走向成功的双性化人格分析——以A学校音乐教育名师陈老师为例
教师对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发展影响的研究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困扰程度的相关性
癌因性疲乏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