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人气质的诗意建构
——读《大中诗钞》

2017-04-13 16:53张立军
关键词:题画八大山人气质

张立军

(辽宁省作家协会 创研部,辽宁 沈阳 110041)

中国传统文人气质的诗意建构
——读《大中诗钞》

张立军

(辽宁省作家协会 创研部,辽宁 沈阳 110041)

物质充盈的今天,追慕传统文人的人生境界与生活风尚成为一种时髦,然而,那种畅达洒脱的中国传统文人气质,却已经化作一种久远的理想符号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世界之中。冯大中先生的《大中诗钞》不仅仅将当今的传统文人想象进行了真切的诠释,更将这种想象转化为现实。诗书画是中国传统文人生存情境的重要构成元素,冯大中先生秉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的这种重要元素,而且做到了三艺兼备,他的书画自不必说,他用诗来展现心境、描述生活、提升品格,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精彩的诗意人生画面,真正地实现了当下中国传统文人气质的诗意建构。

一、传统文人诗意空间的营构

冯大中先生用诗将当下喧嚣的物质世界与静谧怡然的精神世界进行区分。诗在冯大中先生的笔下是建构艺术空间的材料,他用一首首诗来转化现实空间,在闹市中将自我与世界区隔开来,实现了一种生存的怡然自得。在《夏日感怀偶成》中写道:“心随绿浪远,怀敞赤霞迎。最狂笔和墨,难舍痴与情。闲来邀好友,纵酒啜香茗。”夏日傍晚雨停,清风徐来,晚霞满天,诗情上涌,邀三五好友观景、品茶、吟诗,顿时使人远离雾霾、远离闹市,远离各种繁杂纷扰。而月笼《炊烟》之际,诗人写道:“月笼炊烟淡,风清夜露浓。移云迷树影,温火煮茶醲。新画悬窗左,古琴弹碧空。桃源津问处,谁是知音从?”饮茶、玩味自己的新画,伴着古琴悠悠,使人乐在其中,《荷塘四首》更是清丽静谧,闹市早已在九霄云外了。

这种闲适自得的生存空间的确立,诗人不仅仅通过移步山水茗茶,还通过纯粹生活的回归来实现。《初秋农家小院感怀》中写道:“秋日农家小院欢,天伦之乐助陶然。男人饮酒敲牌闹,女子烹茶引玉泉。老犬杏荫低首卧,新雏葡架敢孤眠。转身再看佳人笑,挥扇翩翩扑蝶蝉。”天伦之乐与家人的温馨在诗中可见一斑,这是用温情构筑了与复杂狡黠世界间的壁垒。

而冯大中先生的“思母诗”深深地寄托了对父母的思念。《劬劳》回忆儿时窘困生活中父母的养育之恩,写道:“亲娘灯下缝衣苦,老父堂前教诲勤。”《思母悲怀》将对母亲“愁肠百转”的思念寄托于绘画:“愁肠百转想亲娘,何计得从笔下偿?时画於菟母子爱,唯将泣梦寄山王。”对母亲的思念甚至可以使诗人在梦中哭泣,《慈母早逝》写道:“娘亲远逝已多年,梦泣依稀慈爱颜。禅心将载浮生去,画笔一支伴世寰。”《追忆女儿八首》更是痛彻心扉、感人至深,其中“常忆女儿老泪流,不知还淌几春秋”“天上人间想断肠”,“想儿夜夜多惊梦,刻骨摧肝泪不干”。诗句读来让人不禁落泪。这是用对至亲的思念之情隔绝了冷漠冰凉的世界。

就这样,冯大中先生通过他的诗将外在物质世界的物欲、纷杂、冷漠隔绝在外,用诗为自己也为读者区隔出一个情感充盈、具有诗意的特有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可以乐游山水、畅叙情谊,人与艺术合一,不被外界侵扰。这也许就是冯大中先生在多首诗中所追寻的“桃源”之境,也是中国传统文人在陶渊明的指引下无限的向往和追求的境界吧。

二、传统文人精神内核的注入

追求传统文人的特有生存境界,单单区隔出传统文人的生存空间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仅流于空间形式的营构,不进行内在气质的经营,那只能是效颦之举。而冯大中先生以诗作为一种手段,将传统文人气质的胸怀抱负、超脱、率性等元素熔铸其中,赋予生活以充分的文人精神内核。

冯大中先生以诗构建传统文人的诗意空间,但并不是将自己闭锁其中,与世隔绝,他的诗与世界紧密相连,但更显出传统文人的超脱与抱负。如中国传统文人一样,冯大中先生胸中有宏伟的抱负,《长歌行》可以说是诗人“新路历程的坦然自述”,诗中在写自己的青年时期就心存高远,不受当时艰苦条件的制约,“广阔天地,劳其筋骨”“蹉跎岁月,未忘读书”,因此才有“三十而立,四十名出。五十誉赢,仿我无数”。尽管如此,诗人并未停止脚步“泉城历下,负笈齐鲁”。仍怀着“丈夫立地,青史应著”的豪情与抱负,这种抱负即便人到暮年也不停歇,“未来迢迢,老骥伏枥。梦里江山,志满踌躇。秣马厉兵,再上征途”。可以说抱负的持有不难,但坚持才是人生中恒久的课题。《回望》诗句中意蕴深沉,给人警策。每个人都会年华老去,而那些经年未酬的志愿却令多少人气短,但诗人却“韶华虽逝意难消,回首人生志未挠”。尽管“含嫩春花老去”是自然规律,但诗人“胸学子史方思远,眼望云山始论高”。由此,还要“闭目禅林闻暮鼓,再听虎啸卷松涛”。从而将自己的志气与抱负延续下去。

不囿于日常凡俗的困顿而超拔自身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一种精神气质,这种气质在《大中诗钞》中有充分的体现。《逍遥》中写道:“我在城墙外,却行城市中。与君相论此,君累我轻松。君有侪朋羡,我何将此拥。车书为巨富,卧榻逍遥翁。”诗人不为名利困扰,乐于作一个城市中的城外人,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气度油然而生。《林泉有思》中诗人看透宦海沉浮,更乐于寄情山水,“宦海飘蓬见逐流,英雄远志更须谋。山人寄意林泉胜,风月依然恋夏秋。”他看穿了社会中人事纷争,在谈到《强弱》时写道:“示弱逞强皆是弱,弱强原不在谁身。我无金甲却执玉,无辩无争炼精心。”这份看透了强弱之争,而与世无争的超拔,是人生阅历的凝练与升华。

《大中诗钞》也为我们展现了诗人率性的一面。在与朋友畅饮时,诗人抛却一切,共话香茗,畅叙友情,“皇城昨日初风雪,泽浩恩隆润物华。最念神交朋友事,与君畅饮话香茗。”(《畅饮》)在作画时诗人更显执着与率性,《作画》一诗写道:“看似寻常画起难,一石三草练何完?纵然使尽浑身力,石润竹坚再写兰。”《题临八大山人〈杨柳浴禽图〉》将诗人对八大山人画作的痴迷与临摹的执着,描写的更是淋漓尽致,为了临出满意之作不禁要“老夫磨透眉纹砚,追到神魂方解襟”。

三、 传统文人风尚的践行

《大中诗钞》对传统文人气质的当下建构不仅反映在理论和精神追求的层面,还体现在对传统文人气质的实践上。这种实践在《诗钞》中则表现为与朋友赠答酬唱和以诗写画两类诗的创作上。

与朋友赠答酬唱的诗是中国传统文人间的特有交流方式,形式典雅、感情真挚,是中国传统文人气质的重要表现形式。“酬唱到宋代,已经成为文人社会交往与交际活动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成为文人社交的一种标志性活动。”酬唱成为文人交往的一种雅事。梅尧臣《新秋普明院竹林小饮诗序》云: “酒既酣,永叔曰: ‘今日之乐,无愧于古昔。乘美景,远尘俗,开口道心胸间,达则达矣,于文则未也。’命取纸写普贤佳句,置坐上,各探一句,字字为韵,以志兹会之美。咸曰: ‘永叔言是。不尔,后人将以吾辈为酒肉狂人乎! ’顷刻,众诗皆就。”可见赠答对于传统文人是多么重要的一项活动。《大中诗钞》中很大一部分是诗人与朋友间的酬唱诗。

一是赠答式酬唱诗。如“乙未之春赠诗三首”,《乙未之春节赠向峰先生》:“普天呈瑞气,鞭炮庆祥和。我祝向峰老,泰安高寿歌。”《乙未之春赠东元先生》:“我友东元君,情真更善心。相知数载里,珍重手足尊。”《乙未之春赠凡修先生》:“昔年聚会时,兄弟情何浓。畅叙兼豪饮,今思意未穷。”以及《赠友人履新并贺五十七岁初度》《贺田连元先生从艺六十周年》等。

二是唱和式酬唱诗。主要体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酬唱应答关系,这类诗有赠有答,互相呼应,诗人之间以诗作为媒介交流情志别有风味。《大中诗钞》中的这类诗又可细分为两种,一是包括了诗人回应诗友的和诗,如《原韵和奉王向峰题冯大中艺术馆六首》《和友人诗》《步兴文公韵》等,另一种是诗人被其他诗友所和的诗,如《赠范曾》后有《范曾和诗》与之相应,《荷塘四首》后又有《王向峰回赠大中荷塘诗四首》《柳枝回赠大中荷塘诗四首》与之相协。

《大中诗钞》中的酬唱诗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涉及内容广泛,它是诗人与友人交际的重要方式,彰显了中国传统文人气质新的时代风尚,这种方式高致典雅,是对传统文人风尚的有效实践与延伸。

题画诗是“是诗人或画家根据绘画的内容而起兴创作的诗歌。简而言之,即根据绘画所题的诗”。这种艺术方式既是中国传统文人审美趣味的体现,同时也是文人品格的重要表现。在《大中诗钞》中的题画诗也占有了很大的比例。依据诗与画创作关系也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诗画一体的题画诗,即根据绘画所提的诗。如《题画诗》:“心斋清静墨如云,笔底磅礴气壮浑。岁暮画成天欲雪,得成漱玉共迎春。”《题画虎》:“凌空皓月静云平,我写山君神自凝。此意赠卿心念远,不知谁爱夜泉声。”《题画竹》《题画荷》《题画两首》等均属此类。诗人或表感慨抒发情志,或将画意延伸,诗画融合为一体,诗为画增值,画为诗添彩。

第二类是抒发作画感慨的,即根据作画而感发的诗。如,临八大山人画作的有感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艺术品格和审美追求,《临八大山人〈鱼鸟图〉有感》写道:“鱼翔浅底愁江冷,追罢山人心更清。”《临八大山人〈苍松图〉有感》:“笔墨苍苍临古松,山人自与不凡同。画能减到无从减,方是逸神绝代空。”《临八大山人〈孤鸭图〉有感》:“山色湖光染落霞,烟波夕照浴孤鸭。我心堪比此禽意,破浪乘风无尽涯。”诗人将心境、感慨寄寓其中,让绘画更添情趣。

《大中诗钞》处处透显着传统文人的精神气质,读《大中诗钞》让我们对这一点感受得特别真切,诗人不仅以诗句营构传统文人的诗意空间,将传统文人内在精神注入其中,更值得称道的是诗人将诗运用于赠答、酬唱、题画等实践,将传统文人的活动方式延续下来,将久远时空承继的诗歌技艺赋予了当代的新的生命力与鲜活力,如此诗歌的鲜活生动将得到新时代的呼应,中国传统文人的诗意生存境界将得到当下的继承。

TheNewAchievementsintheAestheticCreationofPoetry——DiscussiononFengDazhong′sPoems

Feng Dazhong is a well-known painter.His creation of paintings originates from his poetic heart,and reveals unique aesthetic implications.His fine brushwork tiger paintings and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s have wide influences in both China and abroad,which build him with the reputation of “the best tiger painter in the world”.Little is known that he writes poems and at the same time he paints.What′s more,his poem writing momentu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vigorous.In 2016,he published Feng Dazhong′s Poems in Wanjuan Publishing Company and more than 200 poems are included in the collection.As to the styles,the ancient form verses and metrical verses are both in the book;as to the contents,the poems are oriented by love and emotions,presenting the past,his life,friendship,his teachers,his travelling,his love of painting and so on,thus leading to the artistic style of vigor and elegance as well as frankness and sincerity.His poems have aesthetic connotations of Confucianism,Taoism and Zen in them and possess the power of touching people with emotions and enlightening people through wisdom.Immediately after getting published,his poems

good responses,and many writers and critics wrote favorably.

Feng Dazhong′s Poems;aesthetic;express one′s emotion

(责任编辑伯灵校对伊人凤)

猜你喜欢
题画八大山人气质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扬州八怪题画诗考释》——直抒胸臆,寄情于画
八大山人作品欣赏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如何鉴赏题画诗——以2019年高考试卷中的陈与义诗三首为例
回望传承——八大山人纪念馆建馆60周年故宫典藏特展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明 徐枋题画诗》
沈鹏《题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