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营下的山东省蚕桑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完善

2017-04-13 17:20孔庆富崔太昌封文杰赵佳牛鲁燕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桑蚕蚕农蚕桑

孔庆富,崔太昌,封文杰,赵佳,牛鲁燕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山东 济南250100)

规模经营下的山东省蚕桑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完善

孔庆富,崔太昌,封文杰,赵佳,牛鲁燕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山东 济南250100)

本文针对山东蚕桑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我省蚕桑产业面临的问题,研究提出蚕桑产业的根本出路:以推进蚕桑产业化为抓手,创新与完善蚕桑业社会化服务,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矛盾,建立适合不同区域发展的适度规模经营。

蚕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创新

蚕桑业是山东省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山东省有数千年种桑养蚕史。由于桑树适应性强,在山地丘陵和沿海滩涂都可以栽植。一直以来,植桑养蚕作为山东省传统性家庭副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蚕农收入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来,受茧丝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波动等的影响,山东省的蚕桑产业呈萎缩下滑态势,桑园面积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减少,蚕茧产量也在逐年下降。

一、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山东是我国蚕桑主产区之一,2002年全省桑园面积180多万亩,蚕茧产量7万多吨。之后,受国家政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及环境污染等的影响,山东省桑蚕生产呈反复、萎缩趋势。2012年桑园面积减少到45万亩,蚕茧产量3.2万吨,一代蚕杂交种产量170万张,比2002年减少了43.3%。经过十多年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山东省桑蚕产业集中优势区域更加清晰,生产加工企业逐步壮大,规模效益逐步突显。目前,形成了日照、泰安桑蚕产业带和威海、烟台、日照柞蚕优势区,岱岳区、莒县被认定为国家级蚕桑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泰安、日照两市所属10个县(市、区)以及莒南、惠民、高青县,两大桑蚕产业带的桑园面积、蚕茧产量都占到了全省的50%以上,蚕丝产量占全省的70%以上;威海、烟台、日照三个柞蚕优势区的柞蚕茧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95%以上。全省蚕种生产、蚕丝加工企业共计100余家,其中9家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出口蚕丝类产品1700吨,创汇1.8亿多美元,有利地促进了我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对我省的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二、蚕桑产业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山东省蚕桑产业虽然有明显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一些 “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蚕桑业风险大。

种桑养蚕跨种植和养殖两个产业,是农业中风险较高的产业。由于茧丝价格不稳,升降变动幅度大,农民种桑养蚕的市场风险加大,导致蚕桑生产更加不稳定;生产的不稳定进一步加剧了丝绸及其制成品出口价格的大幅波动,丝绸行业的大起大落,致使许多中小型加工企业亏损严重。价格的忽高忽低,蚕桑业的忽上忽下,严重挫伤了蚕农、蚕种生产及丝绸加工企业等蚕桑产业生产各方的积极性。

(二)蚕农的老龄化倾向严重。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受比较效益的影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蚕农的老龄化倾向日趋严重。现蚕桑产业从业人员中,40岁以下的人员很少,40~50岁之间的占10%,50~60岁之间的占60%,60岁以上的占30%,高中以上学历的仅占14%。农村劳动力的短缺、老龄化与低学历使蚕桑产业生产成本加大,经济效益降低,严重制约着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蚕桑资源的综合研发和利用能力不强。

由于山东省栽桑养蚕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蚕农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大多数蚕桑生产主体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蚕茧价格波动频繁,幅度较大;养蚕比较效益低,养蚕收入不高。同时,由于蚕桑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低、成果的转化率不高,造成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精深加工利用能力不强,蚕桑产业的整体效益不高。

(四)自然与环境的约束加剧蚕桑产业萎缩。

蚕桑产业易受春季低温冻害、强对流天气以及美国白蛾等影响,这些自然因素给蚕茧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乡村周边蚕桑业与工业、其他农业用地竞争越来越激烈,蚕桑农用土地将越来越少;城市化、工业化又加剧了环境污染,大气中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化氢、氮氧化物,废水中氰化物、酚、油类、重金属、农药等,严重地危害桑树生长和蚕茧的发育,部分影响严重的地区,甚至导致桑园面积的大幅减少,蚕桑生产无法进行,严重打击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五)蚕桑产业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落后。

山东省的蚕桑生产经营大多还是小规模的家庭经营,生产条件、技术手段和机械装备比较落后,桑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植桑养蚕机械化装备差,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省力化水平不高,机械化装备差。小蚕共育率不足20%;蚕桑品种资源保存、蚕种生产、植桑养蚕、蚕茧烘干等设备及桑园设施建设滞后,条块分割、科研与生产脱节、经营规模小、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低、政策措施不配套、不完善等,严重影响了我省桑蚕业的发展。

(六)桑蚕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蚕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规范,缺乏统一管理,基层推广力量薄弱,技术普及率低。绝大部分乡镇桑蚕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蚕桑服务技术人员缺乏,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

三、蚕桑产业的根本出路

虽然山东省的蚕桑业历史悠久,但蚕桑生产一直被作为家庭副业,蚕桑收入在家庭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随时会出现停养,也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蚕桑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我省实际,以推进蚕桑产业化为抓手,创新与完善蚕桑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蚕桑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矛盾,建立适合不同区域发展的适度规模经营。具体来说:

(一)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完善政策服务举措,加大扶持力度。

各地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土地流转托管、项目扶持等方面,优先扶持植桑养蚕大户进行适度规模化生产。下一步,还要通过“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扶持偏远地区蚕桑产业的发展、联合和壮大,以规模化养蚕带动蚕桑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桑蚕产业跨越植桑和养蚕两个产业,茧价波动、蚕农药中毒、蚕病发生、自然灾害和桑树病虫害等,都会导致养蚕没有收入、甚至赔本,是农业生产中风险比较高的。因此,政府要通过蚕茧收购最低保护价,或将蚕桑业纳入农业保险,有效降低蚕农生产风险,提高信心。

(二)培育新型蚕桑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通过培育蚕桑生产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各类经营主体的能力,促使蚕桑产业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由单纯的养蚕向复合经营转变。充分发挥蚕桑产业综合优势,努力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蚕桑产业服务体系,建立适合不同区域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模式;另一方面,以全面提高蚕桑资源的利用率为目标,创新和完善蚕桑业社会化服务,通过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来提高桑园的复种指数,生产桑枝食用菌等,通过复合经营来降低蚕桑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三)构建新型蚕桑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科研单位通过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服务整个蚕桑产业链。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注重问题导向,在培育丰产桑园、配方施肥、条桑机械化收获、小蚕人工饲料共育、大蚕条桑育、大棚养蚕、病虫害统防统治、自动上蔟、烘茧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降低劳动强度,节省投入工本,提高蚕桑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桑蚕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高效化水平。

(四)扶持龙头企业建基地,示范推广先进蚕桑生产、加工技术,开展休闲采摘。

鼓励龙头企业在适宜栽植区域内,大力发展优质桑蚕生产基地,试验示范优质良种、配方施肥、机械收获、省力饲育、资源综合利用等生产加工技术,提升蚕桑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管理水平,以示范基地带农户,辐射带动周边蚕农生产。同时,还可适度发展果桑,开展观光采摘,秋叶饲蚕,一举两得。据测算,每亩果桑可产1000公斤桑葚,收益达4000元左右;养蚕2~3张,可获经济效益4000~5000元,发展果桑观光采摘、精深加工,经济效益显著,有力地稳定了目前的蚕桑产业。

(五)创新蚕桑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建立服务队伍,利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手段服务蚕桑生产。

依据各地蚕桑产业状况,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驻村技术员和“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土专家”等的作用,帮助各地培训服务队伍,开展技术服务。另外,围绕“互联网+蚕桑业”,以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利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蚕桑病虫害预测预报、视频诊断、远程视音频培训服务,实现专家与蚕农一起植桑养蚕,提升蚕桑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

(六)创建多元服务机制。

以基地农户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创新蚕桑业服务模式。第一,建立“蚕桑产业岗位专家+基层农技服务人员+合作组织+农户”的服务模式,实行省级专家包关键技术研发,基层农技人员包基地,村级技术员包户,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服务。第二,探索技物结合的有偿服务模式。各服务站把技术服务与农资营销结合起来,提升服务动力,增强服务效果。第三,实行协作互助,养蚕大户带农户的形式。养蚕大户之间技术互助,蚕农之间劳动互助,养蚕大户负责周边农户的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周边蚕农共同发展,有利于规模效益的实现。第四,蚕桑业社会化服务与现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融合,组建蚕桑专业服务分队,协调统筹桑田和其他农业用药,对桑园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避免蚕中毒事故的发生,降低防治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第五,成立蚕业合作社,负责统一采购桑蚕用物资,引导蚕农发展订单生产,全面介入小蚕共育、蚕室统防统消、蚕茧收烘等服务工作,提供蚕茧营销指导服务,维护蚕农利益。第六,加强组织管理。加强蚕业合作社与专业服务队的管理,提升其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强蚕农信任度。

(七)补齐蚕桑产业链短板,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蚕桑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

通过去产能,补短板、优化蚕桑种养结构、提高蚕桑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走科学经营组织化道路。进一步优化蚕桑产业扶持布局,推动桑蚕种养、产品加工和流通服务业优化自身结构。重点支持蚕桑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紧密衔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展蚕桑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以促进蚕桑全产业链整合,提升产业价值。

(八)完善蚕桑产业经营机制,创新商业服务模式,注重产业竞争力提升。

整合全省优势资源,多渠道增加投入支持蚕桑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创新营销服务模式,大力扶持龙头生产加工企业,培植创建当地的名优品牌,促进蚕桑产业向蚕桑并重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蚕桑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服务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生产经营机制;积极支持龙头生产加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建设专业营销网络和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开拓营销市场,巩固丝绸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同时,要从传统的栽桑——养蚕——织绸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把目光转移到与保健相关的医药、食品功能产品的开发上,延长蚕桑产业链条,增加制成品的附加值,拓展产业增收渠道,降低农民植桑养蚕风险,提高桑蚕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植桑养蚕是一项资源可以再生、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的长而完整的产业链,只有通过创新和完善蚕桑业社会化服务,走适度规模经营、产业化的路子,才能更好地带动蚕桑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全省农业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华德公.山东蚕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1~33.

[2]郭光,宋洪燕等.山东蚕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对策,山东农业科学,2012,7:131~134.

[3]郭光,王向誉等.山东省蚕桑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蚕业,2014,1:41~43.

[4]封槐松.传承辉煌历史 开创灿烂明天,蚕桑通报,2012,4:1~7.

[5]陈亚平.台州蚕桑产业现状及对策,蚕桑通报,2015,3:32~33.

[6]戴正宗.抓住五个着力点 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国财经报,2016,5,24.

[7]陈吉华,宋乾.桑蚕产业:克难破茧 振翅待飞,山东科技报,2014,4,30.

[8]戴璇颖,徐世清.环境污染对桑蚕生产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1:36~38.

[9]郑益智.发挥优势 正视难点 推进蚕桑业巩固发展,福建热作科技,1996,3:40~42.

[10]黄海.“东桑西移”工程健康发展总结经验推进,蚕业信息,2007,7:11~13.

编辑:崔月华

Under the Scale Operation of Shandong CanSangYe Socialization Service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KONG Qingfu,CUI Taichang,FENG Wenjie,ZHAO Jia,NIU Luyan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jinan Shandong 250100)

Shandong sericultur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the author of this pap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ilkworm industry in our province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to study and put forward the essential way of silkworm industry,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silkworm,and communities in innovation and perfect CanSangYe socialization service,solve various contradictions,before,during or after establishing suitable for different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Sericulture;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social service and innovation

F321

A

2095-7327(2017)-03-0001-04

孔庆富(1970-),男,山东莱芜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信息。

猜你喜欢
桑蚕蚕农蚕桑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夏秋用双限性桑蚕品种“蜀芳×川白”的育成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躲雨
桑蚕 广西“天虫”占全国半壁江山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