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分析
——以新疆南疆为例

2017-04-13 17:20孙月红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南疆劳动力培训

高 洁,孙月红

(喀什大学法政学院,新疆喀什84400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分析
——以新疆南疆为例

高 洁,孙月红

(喀什大学法政学院,新疆喀什844000)

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已成为制约转变的主要瓶颈。本文以新疆南疆为例,对南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南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南疆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发展提供思路。

新疆南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新疆南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明显的二元性即现代性和传统性交融。南疆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这是改变当地落后发展面貌,促进产业升级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此同时,南疆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作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不容忽视的衍生性问题,势必关系到农业转型成功与否,同时也关系到南疆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只有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才能真正的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为实现脱贫致富、促进民族团结与经济发展奠定基础[1]。

一、南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现状

(一)南疆农业产业正处转型阶段

目前,农业仍然是南疆三地州的主导产业。当前南疆地区农业发展正处于由落后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都有了飞跃性发展。但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生产方式逐步实现了机械化,这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然而农业生产的效率的提高结果也导致土地使用的日益集中的现象,剩余劳动力增加,农业能承载的劳动力日益减少。这一点在南疆地区体现的也较为明显,农业发展仍然无法承载南疆所有农业劳动力。以喀什为例,虽然喀什地区整体情况有所改善,但其现有土地已经无法满足过多劳动力的生产需要。转型中的南疆农业发展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愿意且无能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得南疆三地州长期处于人多地少、发展滞后的困境[2]。

(二)劳动力转移受到更多重视

南疆地区政府在对当地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中,发挥了一定建设性作用。在组织建设方面,南疆地区政府成立了相应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劳务输出服务规划和指导,将每年转移劳动力的数量、规模和效果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采取多种途径宣传引导,为劳动力转移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在政策引导方面,出台了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各种优惠政策,特别是对普遍关心的土地所有权问题,构建了合理的土地流转利益机制;在发放社会基本保险和扶贫资金方面,优先加大外出劳动力人员的扶贫物资、扶贫保障和保障性房建设等方面的扶持照顾力度,让他们免除后顾之忧。在社会方面,南疆地区结合当地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抓准当地实际,发动社会诸多力量举办劳动力输出培训班等措施培养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联系相关企业对农村剩余生动力进行吸纳和转移[2]。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式变化

短周期性是南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鲜明特征。许多南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转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实质并未完全脱离农业生产活动,有的家庭仍然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生产。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南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人员比较热衷于从事较短周期性的外出务工,其特点为农忙时回家务农,农闲时外出务工来增加家庭收入,主要时间集中在春冬季农闲打短工。但从近年南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趋势看,开始有少部分农民在城市就业稳定后,逐渐放弃了农村农业生产而专门在城市务工,逐渐定居在城市。随着进城定居人员增多,南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正呈现出从短周期性向长周期性转化。

二、南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困境

(一)劳动力转移服务机制不健全

南疆针对劳动力就业的专门服务机构主要为地方人力资源市场,但就其发展状况来看,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各地人力资源市场在就业咨询、就业选择等相关服务开展方面并不理想,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发展也较为缓慢,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有待完善。同时,政府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不够及时和到位。政府没能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政策鼓励引导企业雇佣当地农民剩余劳动力。招商引资没有完全考虑当地发展实际。南疆政府有关部门在引进企业时没能充分考虑到本地的产业发展状况,使企业的人力资源要求同当地剩余劳动力供给实际状况不对接,从而出现了南疆在劳动力就业困难的同时,又存在企业就业吸纳能力弱的现象。此外,职业技术教育未能及时跟进,许多剩余劳动力并未受到严格的职业技能培训,导致其在劳务市场中没有足够的竞争能力,也无法胜任当地企业所要求的具有较高素质劳动力职位。

(二)劳动力素质水平较低

南疆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素质水平普遍不高,农民大多知识水平欠缺,没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对现代思想和技术的接受和学习能力较差。从南疆各地州已转移劳动力综合素质来看,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较少,初中及小学文化水平的偏多,因而大多只能够胜任简单性、技术要求较低的工作,因此就业范围较狭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型,大多数企业向“重资本、重技术、重设备”的方向发展,这过程强化了资本、技术、设备对劳动力在技术、观念、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很明显,未经严格培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很难达到这些要求,因而无法被企业吸收。同时,南疆职业培训机制也缺乏完善,存在培训教学设施落后,培训内容单一等问题。就现状来看,当前南疆多数地区培训学校师资力量极为有限,资金缺乏,教师业务水平不足,许多技术性培训缺乏实训机会,劳动力综合素质难以有效提升,培训工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三)地方产业就业吸纳能力不足

南疆经济近年来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当前的产业结构并不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突出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过大,而第二、三产业比重过小。首先,作为吸纳剩余劳动力主力的第三产业仍然以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为主,现代物流、特色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等具有较强吸纳剩余劳动力能力的产业还未充分发展,再加上近年来地方社会不稳定因素给旅游业和贸易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冲击作用,这些产业很难在短期内发展壮大。其次,工业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随着南疆工业的发展,很多工业企业更加致力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这种生产效率的提高,必然会导致工业企业对劳动力生产资料需求的下降[3],因此当地工业企业进一步的发展,不仅不能够吸收其农业转移的劳动力,反而会在本产业产生相对剩余人口。此外,地方政府企业引入能力也亟待提升。南疆地处偏远地区,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制约了“引进来”策略的实施,与此同时,南疆暴力恐怖事件频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上升,再加上电视、网络媒体以及报纸等媒体的大量负面报道,使许多原本意愿投资的国内外企业望而却步。

(四)劳动力输出困难

就现状来看,南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与渠道较为单一,主要形式为政府组织转移,劳动力输出难度较大。这种难度大存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方面:首先,南疆农业劳动力的就业观念落后,就业能力低下,部分农民小农思想严重,忧患意识不足,一旦有了余钱就不愿再工作,等花完钱再找工作,无理财意识和观念,无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不懂分工协作,依赖思想严重等;其次,南疆人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缺乏现代化的事业规划,乡土意识和家庭家族意识浓厚,甚至对现代化的经济生活方式极为抗拒;再次,南疆农民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相关技术,缺乏良好分工协作意识。客观方面:首先,语言、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和隔阂使得南疆农民劳动力难以适应内地工作要求;其次,政府和有关部门外出务工的宣传方式和内容并未深入当地农民心中,南疆农民对内地务工认同感普遍不强。

三、解决南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长效管理服务机制

新形势下,南疆各地州应进一步加大转移服务体系构建,建立起长效机制,有效降低地方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首先,应规范企业,完善劳务法规体制,切实保障南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各种合法利益,全力贯彻执行国家与自治区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机制,理清劳动力转移就业相关规定,为地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必要政策保障。其次,应结合南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分布和转移现状,针对性构建起开放型、纪律性、城乡统筹的转移就业服务体系,组织劳务派遣公司、劳务合作社、创业指导中心以及职业培训学校,构建起劳务产业联盟,互相合作,推介服务,抱团发展,进一步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扶持地方人力资源机构与中介组织的发展,提升就业服务覆盖率。再次,政府应加强引导,完善劳动市场法规与相关制度,规范劳动市场主体行为,全力保证企业与劳动者双方利益,及时加强剩余劳动力转移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外地劳务需求信息,注重与劳动力输入地的协调沟通,加强就业管理服务,减少外出盲目性,规范外出务工手续与相关证件办理发放工作,有效保障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合法权益。最后,在提高就业能力方面,应努力实现帮扶政策、调动剩余劳动力追逐利益的积极性和剩余劳动力三个方面良好结合,通过帮扶政策、调动剩余劳动力追逐利益的积极性两者的合力,借助政府、制度和体制的力量来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

(二)提升转移就业能力

增强农民就业能力,在注重转变其就业观念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其就业能力。在转变就业观念方面,第一,通过宣传内地发达地区农民生活状况,树立典型等方式消除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小农思维,激发其上进心,唤起其现代意识。第二,要教育他们放弃“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以自信开放自强的良好的心态迎接新的经济机遇和挑战。第三,通过有效培训和教育,培养其分工协作能力,增强其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增强其对社会的融合能力。第四,根据剩余劳动力需要,结合南疆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其就业能力,有效提升职业培训有效性,针对技能培训,可以定岗、订单与定向培训为主,结合对培训对象就业意愿的摸底,深入用工单位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实施定向输出。第五,可开展农村致富技能培训,具体可围绕畜牧业、种植业等,发展新技术、新科技致富技能培训,充分发掘农村劳动力自身发展潜力。针对剩余劳动力,可积极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以南疆地区急需职业储备技能培训为主,有目标地培养技能型人才。如南疆地区纺织服装产业是地方解决就业的重要“吸收器”,地方政府可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重点,大力开展纺织服装类岗前培训工作,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是南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新形势下,也只有适应此趋势,才能实现社会发展并在发展中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南疆地区应进一步坚持推动农业产业化。具体来讲,一是要推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通过机械化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率,解放农业人口。二是要尽力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采取各方互惠互利共赢的方法推进土地的集中使用,集中生产。三是要引导农民采取现代化的管理和经营模式。

同时,应进一步扩大南疆地区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引导南疆企业由资源消耗型向劳动密集型的转变,通过有关政策的引导,降低企业对劳动力专业技术的要求。首先,立足产业带动,就近就地大力发展地方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低门槛的就业机会,实现家门口就业,使中小微企业成为吸收南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阵地。其次,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加大政策、项目、资金以及培训支持力度,全力发展南疆特色手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提升产业综合水平,延伸产业链,培养一批更具规模、有市场品牌效应,且能走向境外的本土龙头企业,通过制造业发展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再次,应协助本土企业创新营销管理模式,实现产品与电商的有效结合,适应“互联网+”时代特征,深入打造品牌,培育产业特色,提升规模,拓展市场,进一步实现企业发展与就业增长。

(四)加强剩余劳动力输出

首先,政府应着力完善劳动力输出制度和体制建设工作,加强与内地城市政府的联系与合作,通过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对话和合作来打通劳务输出的通道[4],在开展扩大对外的劳务输出的同时,还要稳步推进疆内就近转移工作,实现南北疆劳务合作对接,促进疆内跨地区就业转移工作,与北疆地区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实施有效精准对接,形成南北疆劳务协作格局。其次,需充分利用地方各类宣传媒介,积极宣传地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引导农村劳动力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提升地方劳动力市场活跃性。具体可采用宣讲、文艺演出、专题片拍摄、典型事迹宣传等方式,提升农民认识,树立发展意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外出务工。再次,政府应加快出台促进地方转移就业鼓励政策,为剩余劳动力输出转移创造环境氛围,包括提供免费外出务工技能培训、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优先发放扶贫基金等内容。例如,新疆2016年5月份所出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奖代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就是通过提升南疆少数民族劳动力到其他疆内地州稳定就业的奖励标准,有效的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5]

综上所述,虽然南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着诸多困境,但是,挑战与机遇同在,困境与出路共存。当政府只有切实的建立起有效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做好劳动力转移对接,才能真正的解决南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而为推动南疆社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1]侍晓雅,杜玉.喀什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3,01:94-97.

[2]杨骁.关于新疆南疆三地州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考——以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为例 [J].实事求是, 2012,03:92-94.

[3]马克思.资本论 (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18.

[4]孙岿,张晓琼,朱军.援疆企业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基于山东援助喀什4县的实证研究 [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5:18-22.

[5]秦春艳.新疆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J].新疆财经,2013,05:53-59.

编辑:崔月华

Research on Harmonious Interac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Associations and Campus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To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as a pilot

GAO Jie,SUN Yuehong
(Kashgar Thammasat University College,Kashgar Xinjiang 844000)

the agriculture of our country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the rural surplus labor problem has become the main bottleneck of transformation.In this paper,the southern Xinjiang as an example,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surplus labor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outh of Xinjiang,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outhern Xinjiang agriculture surplus labor transfer,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so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bring the new ideas

xinjiang southern xinjiang;The countryside surplus labor force;transfer

F321

A

2095-7327(2017)-03-0019-04

高洁(1991-)女,蒙古族,新疆克拉玛依人,喀什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孙月红(1965-),女,新疆喀什人,喀什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南疆劳动力培训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南疆木棉红似火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培训通知
南疆最美是春天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筑梦南疆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新疆南疆一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