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登记效力在商事审判中的应用

2017-04-13 17:20武红霞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法定代表商事要件

张 蓉,武红霞

(1.安徽工业大学,安徽 马鞍山243002;2.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河南 郑州450002)

公司登记效力在商事审判中的应用

张 蓉1,武红霞2

(1.安徽工业大学,安徽 马鞍山243002;2.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河南 郑州450002)

公司登记在本质上属于民商事主体的登记,其登记效力的确定非常重要。文章对公司登记效力一般原理加以确定,讨论了在商事审判中对公司登记效力应用的基本问题,并从股东资格确认、法定代表人确认、股权变动之诉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公司登记效力在商事审判中的应用。

公司登记;公司登记效力;商事审判

一、公司登记效力的一般原理

(一)公司登记的基本内涵

公司登记是广义商事登记的一种,指公司登记机关根据登记申请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核,将法定应予登记的事项登载于公司登记簿上并予以公示的法律制度。[1]其制度特性如下:(1)公司登记制度目的在于创设、变更或消灭公司法人的主体资格;(2)公司登记制度属于民商事法中确定民商事实体权利的程序性制度;(3)公司登记制度主要体现为强制性规范。[2]制度的价值取决于制度设立的目的,也间接反映在制度所体现出的特性上。法律的价值有自由、公平、正义、秩序、安全和效率等要素构成。但公司登记制度的价值要素最主要的是安全和效率。安全的必要性在于公司登记制度类似于户籍制度,基于其强制性质和较强的公法化色彩,公司登记作为市场准入控制的基本程序,直接关系着市场交易和经济安全。作为以国家权力为基础的制度,公司登记制度以效率价值作为基本价值取向是其题中要义,交易的当事人完全可以依赖登记为合理的预期,无需在交易过程中查阅有关申请登记材料,便可知是否可以安全进行交易,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二)公司登记的效力

一项法律制度的效力应当符合其自身的价值取向,并能体现其立法目的,同时也取决于该项法律制度的运行状况。世界各国关于公司登记的效力共有三种立法例:登记要件主义、登记对抗主义和折衷主义。我国采用登记要件主义立法例。登记要件主义认为:登记是公司成立、公司登记事项变更以及公司消灭的生效要件,非经登记,不发生上述法律效果,当事人也不得以应予登记而未登记事项对抗善意第三人。其实质是强制登记主义的表现形式。以登记的具体内容为标准,公司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与注销登记。这种各国通行的公司登记分类,也是我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立法的主要依据。公司登记种类的内容不同,其效力也不完全相同。但就各类公司登记所具有的一般效力而言,在审理商事案件中我们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法律效力问题。

1、公信力。公司登记的公信力,是指法定应予公司登记事项一经法定机关登记并公示,便推定其真实、合法,任何善意第三人根据登记与公司发生的交易,均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即使事实证明登记有瑕疵,对于信赖登记而与登记公司发生交易的第三人,法律仍应承认其具有与真实、合法登记相同的法律效果。[4]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其含义:一为推定真实性,在商事登记簿中登记的所有事项都推定为具有合法性和真实性,即使事实证明登记事项不实或有其他瑕疵,在经法定程序变更或撤销之前,仍推定登记事项真实、合法;其二为保障性,善意第三人因信赖登记而与登记公司发生交易,即使有登记不实或其他瑕疵,法律也应为善意第三人提供与登记真实相同的保障。

公司登记的公示公信效力体现了商法外观主义原则的要求。商法外观主义是指以当事人行为的外观为识别和判断标准而认定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国外学者称之为外观法理或禁反言。[5]法律赋予登记以公信力的目的在于通过推定登记的真实、合法的公信效力,保障交易善意第三人的外观信赖利益,从而保障交易的秩序和安全。因此,登记的公信力在客观上具有鼓励交易的重要作用。基于登记的公示公信力,交易当事人不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调查、了解公司的有关商业信息,也无需担心登记信息的真实性,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符合效率价值取向。

2、对抗力。公司登记的对抗力,指公司登记事项一经登记公告,其效力便及于公司第三人,可对第三人形成对抗力,公司因此而获得免责效力。[6]公司登记的对抗力是一种消极的对抗力,是指法定应予登记事项未经登记公告便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包括公司设立、变更和注销登记的法定应予登记事项。如设立公司而未经设立登记,不得以公司已成立且具有法人资格对抗第三人;法定代表人变更但未经变更登记,公司不得以变更后的法定代表人对抗第三人,第三人主张原法定代表人为公司代表人时,法律应予支持并提供保护;公司终止但未经注销登记之前,公司包括其股东都不得以公司已经终止的事实对抗第三人。

3、证明力。公司登记的证明力指公司登记对登记对象的状况在法律上的证明效力,包括公司营业能力状况、公司经营管理状况等。证明力是公司登记法律制度的特殊价值功能的要求。如果登记在法律上的证明力是登记法律制度存在的价值体现。就公司登记而言,无论设立登记、变更登记还是注销登记,都具有一定的证明效力。

二、公司登记效力在商事审判中应用的基本问题

(一)公司登记效力在商事审判中应用的前提

公司的登记事项及内容在规范登记和规范运作的情况下一般是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一致的,但司法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公司登记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情况。这些情况给相关公司诉讼案件的审理及执行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据《公司法》第6、7、30条等规定,公司设立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涉及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实收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股东、验资证明书等。《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9条明确规定,公司登记事项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公司类型;经营范围;营业期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以及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第38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发生变动的,应当向原公司登记机关备案。以上规定构成了公司登记的法定内容。相对于公司登记的法定内容,公司的真实住所、实收资本、实际法定代表人及实际股东等事项属于公司实质内容的范畴。公司登记内容与公司实质情况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公司登记的实收资本与实际缴纳到位的资本不符、公司登记的股东与实际股东不一致,公司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动而与登记情况不符,等等。

在司法实践中,公司运营中产生这些的登记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现象,主要是出于以下原因:(1)公司运作不规范。公司登记不规范,尤其是在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没有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致使公司的实际情况与登记情况不符;(2)公司及其相关人员故意规避法律规定。如规避不能向相关公司投资入股的规定,作为隐名股东而由他人作挂名股东,导致实际股东与公司登记的股东不符;再如规避原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最低人数限制的规定,借用他人名义登记为股东以达到公司股东人数登记为两人以上的目的;又如公司发起人不履行法定出资义务,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导致公司实收资本与登记的实收资本不符;(3)公司登记机关在审查中存在过错;(4)相关中介机构未尽到法定义务;主要是验资机构不按有关审验规则认真审验甚至与公司发起人恶意串通,致使公司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导致公司登记的实收资本与实收资本不符;(5)登记行为的时间性;在公司运作过程中,某些登记事项的变更由申请到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也会造成登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形。

这些登记事项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现象,对公司诉讼案件审理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对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对公司性质的认定;对公司注册资本的认定;对相关行为效力的认定等。对此,本文在下文的具体实务研究中进一步阐述。

(二)公司登记效力在商事审判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从公司登记的制度价值出发,公司诉讼案件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区分诉讼性质适用公司登记效力。据诉讼当事人的范围,公司诉讼案件大致可以划分为外部诉讼与内部诉讼。发生在公司与其股东之间、股东相互之间、公司与其董事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属公司及其成员或者管理人之间的争议,将其划入内部诉讼的范畴,如股东的股利分配请求权的诉讼。相应地,公司以外的第三人向公司及其股东提起的诉讼则属于外部诉讼的范畴,如公司债权人提起的法人格否认之诉。笔者认为,对于外部诉讼案件,由于第三人对公司的实际经营状态并不清楚知晓,其作为相对人与公司或公司股东发生交易时,通常需要通过公司登记事项来了解和分析公司的各种资讯,依据公示主义和外观主义原理,公司应将其基本情况和重大事项以法定形式予以公开,相对人不承担因公司外观特征与其实际状态不符而产生的不利后果。即在商事审判中,对公司外部诉讼案件应以公司登记为判断标准,而对公司内部诉讼案件,以公司的实际状况为认定事实的基础。

2、坚持维护交易安全的原则。商法注重对交易安全的保护,为实现维护交易安全的原则,各国商事立法一般都确立了公示主义、外观主义和严格责任主义原则。在出现登记错误或登记不实时,各国立法实践大多采取外观主义,认为登记不实部分不能对第三人产生对抗效力,但在不实登记对第三人有利时,则不作对第三人的不利解释。对待登记错误或登记不实的效力,这些立法从两方面体现了两种不同价值取向上的考虑。[7]在商事审判中,对公司登记效力的适用要坚持维护交易安全的原则。

3、保护善意相对人利益的原则。公司的登记与实际不一致的情形是公司登记效力适用的前提,主张适用的当事人应当是信任登记的真实性,即其并不知道公司的实际情况。从公司登记制度的建构及其适用实践来看,也是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而设的。在有些情况下,第三人如果主观上是出于恶意,则可以排除公司登记效力的适用,如在股权转让合同中,受让人明知转让人是公司的挂名股东,并不实际享有股东权利时,其就不能以公司登记效力而主张股权转让合同有效。在转让人与受让人串通时更不能适用公司登记效力。

三、公司登记效力在商事审判中具体应用研究

(一)在股东资格确认中的应用

公司股东资格的确认问题,即确定某个自然人或者法人是否为某个公司的股东。公司法并未对“股东”给出确定的概念,也未对股东条件作出明确规定,于是见仁见智是对股东资格产生争议的根源。从公司法的法理上归纳,股东资格的确定应当具备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实质要件即为出资,形式要件则以经公司登记为标志。同时具备了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的股东资格自然没有争议。产生争议的均为要件不齐全的情形,但如果法律明确规定不论实质要件缺失,还是形式要件缺失,均不具股东身份,则不会产生纠纷,问题是法律并没有作出规定,把纷争放到了实践。因股东资格确认问题产生的争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履行了出资义务但未记载于章程、股东名册、经公司登记等方面的一项或全部缺失产生的纠纷,也可以说是具备股东的实质要件而缺失形式要件;第二,未履行出资义务但记载于章程、股东名册并经公司登记引起的纠纷,也可以说是具备股东的形式要件而缺失实质要件。对于这两种情况实践中有完全不同的认识。有的采财产权说,而以出资标志,有的采社员身份说,以经公司登记为标志。凡采财产权说的,对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的人,不论其是否经公司登记均认定其股东身份。而采社员身份说的,则以是否经公司登记为衡量标准,凡未经公司登记的均不认定其股东身份。

股东身份确认问题在不同的纠纷中应采用不同的认定标准。具体为:第一,在公司外部与公司交易中产生股东身份确认问题时,应以股东形式要件为主确定股东身份。基于公司登记的效力,善意第三人基于对公示产生的信赖应得到保障。因此,凡经公司登记为股东的,在与第三人交易中,具股东资格,并承担股东义务,其承担股东义务后,如不具备股东实质要件,可分别情况另行解决。第二,在公司内部产生股东身份确认问题时,应以股东实质要件为主确定股东身份,即出资者即为股东,不因未经公司登记而否认股东身份,因为公司登记只是对愿为股东的出资者进行公法意义上的公示,其证明效力发挥作用,非起设立作用,而在公司内部,证明作用并无实质意义,因此在公司内部不能以证明的有无来确定股东身份。这种区别适用公司登记的效力并不是对股东身份的割裂,而是由于复杂的现实,在法律没有对股东身份作出完整、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选择,只要未违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均应是有效的民事行为,产生预期的效果。

(二)在公司法定代表人确认中的应用

法定代表人的登记在公法上仅具有管理职能,其在民法上的制度价值主要在于公示,使交易对方迅速地确定公司的有权代表人,选定适法的交易对象。基于法定代表人制度的构建,在商事审判中,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对公司登记效力的适用不能一概而论。

基于公司登记的一般效力,第三人可以依据公司登记来认定法人代表。遇有下列情况,善意的第三人仍可认定登记结果:(1)在登记机关登记的法定代表人已被公司罢免,但新法定代表人还未登记;(2)登记的法定代表人已死亡;(3)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出现了登记的法定代表人不得担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资格的其他情形等。[8]人民法院应认定以此为基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性。

而在诉讼过程中,公司登记效力对法院认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言则不是必然的。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民诉意见》,法人诉讼要求由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裁判文书在列法人当事人时,法定代表人不可或缺,法院应当确定法定代表人。具体到在法人为被告的场合,自送达起诉状副本并通知被告应诉之日起,法院和被告法人间就产生了诉讼法律关系。诉讼文书送达后,如有关当事人不实施诉讼文书所要求的行为,就产生了由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的效力。由于法人的诉讼行为能力是通过其法定代表人来实现的,法定代表人所进行的诉讼活动即法人的诉讼活动,对法人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法定代表人是谁,谁来代表公司进行诉讼,对公司的利益会产生重要影响。法院判断法定代表人的通行做法是由公司提供的盖有公司公章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中的被证明人来确定代表公司参加诉讼的法定代表人。而被证明人可能并非公司登记中的法定代表人,如实践中有银行提供人事任免文件确认其未经工商登记变更的负责人为其法定代表人。如果公司登记对人民法院亦无例外地发生效力,首先在送达诉讼文书环节就可能导致送达的不准确,引起司法程序上的错误,而枉论其后公司实体利益保护的正确性。在公司登记与被证明人不一致的情况下,不宜适用公司登记的证明效力,而应将利害关系人对法定代表人的争议确定为程序问题,先行裁定利害关系人提出的法定代表人争议。应当根据公司章程、利害双方提供的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或者会议记录、工商登记的有关文件、公司管理的实际情况等资料综合判断,从而确定能代表公司利益、符合股东意愿的法定代表人。

(三)在股权变动之诉中的应用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公司登记与内部变动手续应当同时进行。在诉讼中,基于股权转让合同的履行却往往出现纷争。有的办理了公司登记,但未办理内部变动手续;有的办理了内部变动手续,但未办理公司登记;还有外部登记与内部变动手续均未办理的情况。结合股权变动的立法原意,及受让方的缔约目的与善意第三人的信赖利益,在商事审判中应区分不同情况适用公司登记效力,对股权变动采取内部变动手续生效主义与登记对抗主义相结合的态度。在内部关系中,股东名册的变更登记应认定为股权交付、股东身份开始转移;在外部关系中,登记机关的股权变更登记行为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这样既维护了交易安全,也有利于对善意第三人的保护。

针对股权变动之诉中的不同情况应作不同的处理:如果受让人办理了公司登记而公司尚未办理内部变动手续,公司登记对善意第三人具有公信力。受让人可以依此对抗第三人,但尚未有效取得股东权。受让人有权依据股权转让合同要求公司补办内部登记手续,变更股东名册,从而有效取得股权;如果受让人办理了内部变动手续但尚未进行公司登记,原公司登记对善意第三人不具有对抗力。受让人已经有效取得了股东权,甚至可能已经在事实上行使了股东权,但还没有取得对抗第三人的效力。转让人仍然有可能与第三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将其股权再次转让,但因为受让人已经办理了股东名册的变更手续,致使第三人无法有效取得股权。此时,第三人仅可依据生效的股权转让合同追究转让方的违约责任;如果受让未进行公司登记亦未在公司内部得以承认,受让人不仅没有取得股权,而且无力对抗任何善意第三人,原公司登记对善意第三人具有对抗力。转让人可将其股权再次转让给第三人,并请求公司将第三人记载于公司股东名册及进行工商变更登记。第三人有权行使原股东享有的权利。虽已交付股权转让对价且可能在事实上行使股东权利,但尚未依法取得股权的受让方就无权对抗受让的第三人而享有股权,只能追究转让方的违约责任。

(四)其它

1、股东知情权诉讼中对公司住所登记效力的应用。知情权是股东行使一系列权利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强化股东的知情权,改善中小股东的信息获取,《公司法》34条明确授权股东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而在股东查账权诉讼的审理和执行中,对公司住所登记效力的应用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某原告诉被告公司知情权一案中,被告登记住所为甲地,后其将主要营业地和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迁至乙地。被告迁址后,原告将《查阅会计财簿申请》张贴于被告原办公地址,申请查阅被告财务账册。就原告是否向被告公司提出了书面请求,双方当事人在庭审中出现争议。笔者认为,根据在商事案件中公司登记效力的适用原则,认定知情权诉讼属内部诉讼范畴,不应适用公司登记的效力,而以公司的实际情况予以认定事实;为了便于知情权案件的最终执行,从查阅的效率、资料安全性及减少对公司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出发,也不宜适用公司登记的效力,而以在公司实际住所予以提供查阅为宜。

2、对公司经营范围登记效力的应用。公司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记载,并经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效力在商事审判中也应注意区分为对内效力与对外效力。对内,公司章程记载并经公司登记的经营范围有利于划清公司治理机构之间的权限,起到约束公司管理人员的职务行为,强化其诚信义务的作用。如公司管理人员未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授权擅自超越经公司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并给公司造成损失,则公司仅有权追究管理层违反忠实义务或勤勉义务的责任,而无权主张合同无效。对外,由公司章程记载并经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经营范围,能起到第三人了解公司经营优势的作用。第三人、公司均不能仅以双方所签订的合同超越了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为由主张合同无效。

[1]石慈荣.商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

[2]李克武.公司登记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3]周林彬,任先行.比较商法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41-243.

[4]覃有土主编.商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0.

[5]马栩生.登记公信力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6]王明远,唐英.公司登记效力探讨[J].中国法学,2003 (2):87-94.

[7]张丹丹.论我国商事登记中不实登记效力制度的建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41-43.

[8]李德龙,林芳森.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确认刍论[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4(4):55-60.

编辑:林军

Application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any Registering in Commercial Adjudication

ZHANG Rong,WU Hongxia

(1.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AnHui 243002;2.ZhengZhou Jinshui District People's Court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Henan 450002)

Company registration in itself belongs to civil commercial subject's registration,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it's effectiveness is of great importance.General principle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any registering has been determined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lso discussed basic theories of applic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any registering in commercial adjudication and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any registering from such aspects as shareholder-qualification conforming,legal representative conforming and the suit for shareholder property change.

Company Registration;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any Registering;Commercial Adjudication

F717

A

2095-7327(2017)-03-0068-05

张蓉(1978-),女,安徽皖和县人,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法理学。

猜你喜欢
法定代表商事要件
法定代表人當還是不當?
挂名法定代表人 成了“背锅侠”
美国职场性骚扰的构成要件
欢迎登录中国商事仲裁网
第三人撤销之诉要件的适用及其方法
论国际民事诉讼中《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明示选择适用
共同企业要件:水平共同与垂直共同之辩
公司资本制度改革与商事登记制度——登记的考察日本商事
商事信托的新发展与法律应对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宜删除“责令支付”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