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梦”和“四个全面”角度浅析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

2017-04-13 17:20赵伟力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幸福观中国梦群众

卢 雪,赵伟力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西安710000)

从“中国梦”和“四个全面”角度浅析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

卢 雪,赵伟力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西安71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人民幸福作了很多重要讲话,他提出中国梦,多次谈到人民。实现中国梦,也就是实现了人民的幸福梦。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体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探索。本文从中国梦和“四个全面”的角度浅谈了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生动地再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对人民幸福的渴望。

中国梦;四个全面;习近平;人民 ;幸福观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更好地改善,发展机遇良好。但与此同时,风险和挑战之大也是前所未有。在世界范围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变大,贫富差距在扩大,整个社会弥漫着商品、金钱和权力。一些人的心理处于畸形化的状态,不能正确理解生活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也丧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在此情况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以其坚定的理想信念、睿智的政治头脑、强有力的改革举措,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心态担当起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谋幸福的重大使命。

一、中国梦是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民族和人民三个层面概括了中国梦。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人民幸福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再创辉煌的战略布局。中国梦实质上是人民的幸福梦。

(一)幸福的主体是人民

人民幸福是习近平幸福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习近平幸福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践行幸福观的根本动力和价值旨归。如习近平所言:“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有与人民一起经历苦难,一起努力奋斗,很多艰难险阻才能克服,很多任务才能完成。”习近平的幸福观指明幸福依靠人民群众来创造,一切工作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幸福。在当代,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是党和国家对人民幸福关注的深刻体现。注重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有利于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推动政治建设的民主性,有利于听取人民的呼声,了解人民的诉求,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更具幸福感;构建高尚文明的精神家园,有助于促进人的全方位发展,为人民创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美丽生态环境的建设,有利于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和谐稳定安全的生存环境。

(二)幸福要依靠劳动来创造

通过劳动创造幸福是习近平幸福观的重要思想。中国梦是实现人民幸福的理想,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辛勤汗水。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仍停留在初期阶段,并且这一阶段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一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实现中国梦,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幸福感,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付出诚实劳动和艰苦努力,都应该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思维。习近平认为,人民只有依靠辛勤劳动才能存活下来,勤劳的人是不会缺衣少食的,也不会沦为贫困。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热爱劳动、善于创造、有智慧的人民,只有通过人民坚持不懈地创造,中国梦的实现才能成为可能。人民的幸福就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劳动能使人民获得财富,劳动能创造幸福生活。

(三)幸福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主且全方位发展

习近平的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的延续和发展,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现实的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中国梦的实现必将推动人类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历史的规律,从自然界和社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更有时间发展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努力实现个人幸福,保障个人利益的实现。与此同时,更要重视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更加关注大多数人的普遍的幸福。个体的幸福是全天下人民获得幸福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全天下人民的幸福又是个体获得幸福的根本目标。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统一的人,人的类本质决定了人把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由此可见,中国梦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梦,幸福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所有人自主并且全方位的发展。

二、四个全面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大战略布局

伴随着社会突飞猛进地向前迈进,人民对幸福的需求更加强烈。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契合,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可靠的领导力量。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可靠保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它保证了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人民的物质资料极其丰富;其二,它体现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以丰富,精神境界有了很大提高。习近平的幸福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要求人民不仅要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更要注重发展精神文化。习近平认为,我们首先要开动脑筋,远离头脑的贫困,保持头脑的富足,这样才能使我们所生活的地区远离贫困,进而整个国家和民族才能越来越繁盛,越来越富足。由此可以看出,习近平认为幸福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要两手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习近平幸福观的重要体现,他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与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重视物质的作用,同时又认为单纯的物质生活不是人的全部需要,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通往人民幸福的必经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创造了条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相应改善,幸福指数有所上升。然而,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忽视了两个基本点的支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环境的污染给人民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想问题做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又要分层次有重点地解决问题。当前,深化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以社会主义为基础,把我国建成经济富足、民生友善、社会文明的先进性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不单是要追求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改革,更是提出了五位一体,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改革、平衡发展。这就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证经济发展的质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这样的举措必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改革增添了动力。

(三)全面依法治国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全面依法治国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可靠的法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这一要求的提出从法治角度保障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的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要依法保障人民享受到更加广泛的权利,确保他们的权利得到保护,同时保证他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权利得到落实,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法治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法治保障人民的权利,人民才能得到真正幸福的生活。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到党、国家和人民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法治依靠人民,法治造福人民,并将这些原则贯穿在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人民的幸福生活才会拥有牢靠的法律保障。

(四)全面从严治党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可靠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权益的有力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的带头下,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快速发展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会快速提高,更有幸福感。而要担当起这份重任,加强中共党员自身的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要加强自身的反腐倡廉建设,党员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提高自身素质,保持纯洁的政治本色;要走进群众,经常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不断改善自己的领导方法,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执政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法治性,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因此可以说,只有中国共产党自身决心坚定、力度得当,人民的幸福生活才有担保。全面从严治党,要从人民群众的呼声出发,对于有损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和作风,我们要坚决防范和加以打击。人民群众痛恨腐败,我们就要着重调查群众周围的腐败现象,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正当需求和合法权益。这样,才能与人民群众处理好关系,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带领人民过上更加安心、放心和贴心的幸福生活。

三、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意义

从中国梦和四个全面的角度看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他的幸福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生动地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对人民幸福的渴望。

(一)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说明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要力量,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社会变革要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人民群众有权享受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现代化建设经济富足、民生友善、社会文明,说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梦。在实际工作中,处处考虑人民的幸福需求,始终以人民幸福为着眼点,是与党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态度高度一致的。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顺应时代要求,符合人民心声,必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向前迈进。

(二)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看问题要全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要求我们既要周全地考虑问题,又要分层次、有重点地解决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社会,十八大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把中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全面深化改革是把经济方面的改革作为主要着力点,同时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的全方位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坚持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整个环节的公平、公正原则,立法要考虑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同时,要在整个社会树立起法律权威,使人民自觉守法。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从思想、作风、组织和制度等多个角度上加强党的建设。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是四个全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个全面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继承和发展。

[1]习近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4).

[2]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2年12月4日.

[4]《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4年1 月20日.

编辑:林军

From the angle of“Chinese dream”and“four comprehensive”shallow xi xi people's happiness

LU Xue,ZHAO Weili
(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Shanxi 710000)

Since the eighteenth Congress,comrade xi jinping made a lot of important speeches around people's happiness,he put forward the Chinese dream,talked about the people many times.Realizing the dream also means realizing the dream of the people's happiness.F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y layout reflects deep thinking and exploring of a new generation of collective leadership to realize people's happy life.This article introduces xi jinping’s people's happiness from the angle ofthe Chinese dream and the"four comprehensive",vividly reflecting the new collective leadership focus on people's life,and longing for people's happiness.

Chinese dream;four comprehensive;xi jinping;people;happiness

F321

A

2095-7327(2017)-03-0096-04

卢雪(1992.2-),女,山西临汾人,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

赵伟力(1976-),男,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博士。研究方向:社会学。

猜你喜欢
幸福观中国梦群众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多让群众咧嘴笑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