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培养途径探析

2017-04-13 17:20王一宇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在校生济宁精神

王一宇

(济宁医学院,山东 济宁272067)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培养途径探析

王一宇

(济宁医学院,山东 济宁272067)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既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强化大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创新创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强化大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实现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把大学生科研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新型人才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途径

一、大学生科研创新精神现状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双创”的关键是要有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形成必须是建立在创新精神基础之上。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既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强化大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创新创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同时还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提高教学质量的明智选择和高校广大教师实现教学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普遍缺失,由此而来的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较为低下。为全面了解大学生科研创新精神现状,笔者设计了问卷,在济宁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中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的情况看,85%的在校生有强烈的科研创新愿望,78.3%在校生认为自己有一定的科研创新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55%的在校生希望在校期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并且12.5%的在校生曾经参与过诸如小发明、小创造等创新实践活动。但总体上看,在校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实践活动,有65.3%的在校生没有参加过任何创新活动。不懂、不会、不敢开展科研创新是在校大学生的通病。其主要原因一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校大学生片面地认为仅仅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就行了,占问卷的55%。二是没有获得相应的信息,不了解学校的相关政策。尽管学院为鼓励在校生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之中而制定了诸如《济宁医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搭建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但仍有超过63%的在校生对此一无所知。三是缺乏导师的引导。90%以上的学生答到自己从来没有或只是偶尔听到老师介绍过自己相关的科研成果。四是缺乏科研创新热情。尽管学院经常性地开展学术讲座、创新创业讲座等,但主动参加的在校生不到1%,偶尔参加的为43%,从来没有参加的高达57.5%。因此,加强大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培养,就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异常迫切的工作。

二、大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培养途径

(一)科研创新精神培养与入学教育相结合,创设创新意识氛围

对于大学生来讲,科研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科研启蒙、意识固化、确立方向和研究实施的过程。大学一年级教学的基础性决定了这一阶段大学生无法全面实施科学研究,其根本的任务就是科研启蒙、意识固化。科研启蒙的重心是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耐住寂寞、敢于创新、愈挫愈奋等科研创新精神,以及严谨的科研创新作风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科研创新态度。因此,应将科研创新精神培养的关口前置,使之与新生入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由经验丰富的老师通过专题讨论等形式,普及科研创新知识,讲授科研创新思路、方法等,将创新意识、创新意愿、创新激情等深深地嵌入新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形成新生愿意创新、敢于创新和急于创新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科研创新的领域。

(二)科研创新精神培养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构筑创新实践平台

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学生表示目前的科研创新平台和实践场所还不够完备,同时也担心开展科学研究会冲击专业课的学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其解决途径就是实施与大学生科研创新相匹配的教学改革。一是将科研创新精神培养植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权重,缩减理论教学的比重。因为,与其他医学专业相比,口腔医学专业具有比较强的独特性,尽管口腔医学知识也很重要,但其实践性强的特性要求其理论够用就行,其重心和核心环节应放在实践(实验)课上,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及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融入本学科无歧义的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同时将没有定论的各种观点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参与讨论和研究,让好奇和质疑这一创新的起点成为学生的常态,进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与究底的批判思维和科研创新精神及创新品质。在教学方法上,以问题导向法、项目导向法为主。实施问题导向法就是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以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课前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我解答等,将传统的理论灌输变为专题探讨与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并固化为优秀的创新品质;实施项目导向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和相关工作内容与要求,设置任务,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在完成既定任务目标的过程中,将认知过程、技能提升与职业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将简单枯燥的学习过程变为主动参与的创造实践,在体验成功与失败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二是构建新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打破“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评价模式,根据不同的科研成果,制定相应的科研学分,建立科研创新成果与学分合理互换机制,例如:一篇核心期刊论文记5学分,一件实用新型专利记3学分等。这一做法,在国外已有成功的范式。如美国的MIT就设立了 “三科生科研计划机会”(UROP)项目,学生可以参与科研活动的各阶段,独立撰写科研计划,项目结束进行评估并获得学分或报酬。[1]科研成果与学分互换能极大地调动科研能力强的学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很好地解决了科学研究与专业课相互冲击的问题,更好地激励、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科研创新等实践活动。

(三)科研创新精神培养与小发明创造相结合,激活创新热情

为落实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精神,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做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济宁医学院制定了《济宁医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施方案》,于2015年启动了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鼓励在校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展科学研究,以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截止目前,共有123个项目(2015年83个,2016年40个)获得立项。同时,学院还积极为在校生提供条件,将优秀项目向上推荐,2015年共有《天然产物来源酪氨酸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与评价研究》等24个项目获批[2],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年这一计划项目立项达到63项[3]。这表明济宁医学院的学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同时也应当承认,取得科研成果的仅仅是一小部分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也想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开展科学研究,口腔专业85%的在校生的科研创新愿望强烈就很能说明问题。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此,高校应当建立科研导师制,在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因大学一年级一般不开设专业课),通过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科研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然后划分不同的小组,由专任老师担任导师,通过导师的导航,确定研究方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特别是鼓励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创造,重点鼓励学生开展实用新型专利的研究与申报,用小小的成就激活学生创新热情。同时,专任导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自己的研究项目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新,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

(四)科研创新精神培养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实现创新培养目标

2013年在杭州举行的西湖博览会大学生创业论坛上,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史晋川说:“科研创新精神如今在大学生中、特别是那些投身创业大潮的学生中已被渐渐地冷落和淡忘。”缺乏科研创新精神,正是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公司倒闭的主因。[4]随着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日益凸现以及在生产、管理、流通、销售等各环节中的广泛应用,那些技术含量低、缺乏创新力的企业(公司),很难立足,更无法长久。近年来,受短期利益驱动,大学生创业大多选择开网店、小商品经营、小餐馆等资金投入少、科技含量低的行业,其结果往往是今天开业,明天歇业,后天无法营业。事实证明,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高新技术科研成果的学生创业项目,才能成功。铁血网创始人蒋磊也是一个典型的依靠科技创业的大学生,他所创立的铁血网一直位居中国十大独立军事类网站的首位,通过铁血网销售的军品类商品,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利润上千万。[5]

由此可见,大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培养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相结合,践行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的“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6]的培养目标,也是大学生实现“双创”的必由之路。

[1]董皓.中美高校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比较及启示[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4-85

[2]教育部.《关于公布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教高司函〔2015〕41号).

[3]教育部.《关于公布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教高司函[2016]45号).

[4]张乐 顾大炜.创业潮遭遇“寒流”学生公司为何纷纷倒闭.

http://xwjz.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48/20011022/ class014800014/hwz519130.htm.

[5]佚名.十大年轻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http://news.vlongbiz.com/carve/2015-02-05/1423113650d2211232. html.

[6]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7-30(13).

编辑:林军

An Analysis of Ways to Train the Research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Yiyu
(Ji Ning Medical University,Jining Shangong 272067)

College Students'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but also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nd strengthen the spiri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nd to achieve the basic work of the new talent training.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s the training of new personnel system engineering with"double"ability should be carried out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training;way

G64

A

2095-7327(2017)-03-0175-03

王一宇(1987-),女,山东烟台人,济宁医学院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在校生济宁精神
济宁华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山东济宁卷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济宁玉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拿出精神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路过济宁(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