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话语的语用探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2017-04-13 17:20王磊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言语话语交际

王磊

(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恩施445000)

幽默话语的语用探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王磊

(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恩施445000)

如何提高一堂课的讲授效果是每个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和合作原则对教师的幽默话语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将幽默话语用于课堂教学是对现有英语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体现其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幽默话语;言语行为理论;语用理解

一、引言

幽默是一种很好的交际形式。幽默话语诙谐而有趣,因其独特的艺术效果和交际价值而倍受师生的青睐。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把幽默话语引进课堂,注重营造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在 “学中乐”,“乐中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把幽默话语引进英语教学的课堂,使幽默的语言艺术成为教学语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致力于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Deiter 2000)[1],如何寻求各种优化教学过程的途径,但很少有人注重教师幽默话语的对比分析、语用分析,很少有人有意识的把幽默话语引进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幽默话语即为教师在课堂所使用的,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知有趣滑稽的话语。它常被教师用来启发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快乐学习的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既要有幽默的一般特点:娱乐性;又要有其特殊的约束性:即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性。这种教学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也是对教师素养的一种挑战。

二、幽默话语产生的理论依据

幽默话语是由言语行为衍生出来的,言语行为理论佐证了话语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话语中的人们如何推断这一话语的深层含义。因此,幽默话语的理论依据就是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丁(John.Austin)于1955年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这一理论分为(何自然2002)[3]:表属性言语行为(locutionary act)即以言指事、施为性言语行为(illocutionary act)即以言行事和成事性语言行为(perlocutionary act)即以言成事。其中以言行事(言外之力)是核心。约翰.瑟尔(John.Searle)在此基础之上,又提出了著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Searle[2]认为:“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人根据他们彼此共享的语言的、非语言的背景信息,再根据受话人一方的一般推理和理解能力,说话者与受话者所交流的要比说话者实际说出的多。”为了解释这一理论,我们需要了解会话中所要遵循的合作原则,对话双方共享的背景信息,而且还要考虑受话者的推理理解能力。通过间接言语行为的运用,说话者能够传达不便明说的含义。对说话者话语的理解也要考虑多方因素,例如:对话双方的语境、背景信息、说话者的用词态度以及身份地位等。幽默话语是间接言语行为的一种语用策略。作为一种间接语言研究对象,它不是直截了当表述清楚,二是曲折含蓄地把不愿意说出口的、或者令人不愉快的、害怕的东西以及一些令受话人尴尬、困窘、感觉丢面子的事情进行转化,成为对话双方可以接受的语言,以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言语行为理论引进教师的课堂幽默话语的研究中,分析教师的幽默话语的言内行为,它是指教师表达幽默话语的字面意思;教师幽默话语的言外行为是指教师想通过某个话语表述深层次的意图,而且能够令受话者也就是学生发笑等等;教师幽默话语的言后行为却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该幽默话语对双方的情感、思想、行为各方面所产生的某种后果。是否在笑过之后有所思有所想,这才是一名优秀教师所要比对分析幽默话语是否使用的关键所在,因此,这一层面的幽默话语多产生于间接言语行为中。它是“一种以言行事通过另一以言行事的表达方式间接地实现的[4]”。

例如:老师在讲解crab一词的含义时,老师假设的对话如下:

A:“Would you please serve crabs here?”asks a young man.

B:“We serve everyone,sir.”The waiter said.

上例中,crab既有螃蟹的含义,也可以说指牢骚满腹的人。通过侍者故意曲解的回答,令学生在捧腹之余,很好地记住了crab的词义。这是一举两得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幽默话语遵循合作原则

怎样知道话语的非自然意义?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4]就此提出了交际双方必须遵守的合作原则。课堂教学也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沟通和交际,必须遵守合作原则中的四个准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这些准则要求每一个参与对话的人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所说的话和说话的方式都必须符合这一特定会话的目标和方向,即“按需要作出应有的贡献”[5]。只有这样才使得会话双方能够持续地展开有意义的言语交际,即实现Nash所说的社交连贯性(social cohesion)[6]。幽默话语并不是完全遵守会话中的合作原则,也就是说幽默话语正是由于违反了这些准则而造成一种特殊的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它不仅没有导致受话者对话语的歪曲或误解,相反却传递出了一种弦外之音,一种思过之后所悟到的含义,更加有效地传递了说话者所要表达的信息。由此看来,幽默话语并非是违反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更深的语用层面上来看,仍然遵守着合作原则。这样能够使语言更加有趣,能更深层次增进语言的理解,实现礼貌原则或回避原则。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进幽默话语,并且幽默话语运用得当,有助于建立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课堂上的负面消极因素或敌对情绪,可以使人们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如下面学生(S)和老师(T)的对话:

S:I don’t think I deserve an absolute zero.

T:Neither do I,but it is the lowest mark that I am allowed to give.

这位老师显然违反了对话中的关系准则,因为这个学生的意思是他应该得到比零分更高的分数,但老师却将学生的话语曲解为比零分还要低的分数。从潜在的幽默中我们得知老师不愿意更改成绩的理由。又如下面的对话:

T: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professor’s lecture

S:Well,he is a very easy-gong man.

看似对话中词不达意的表述,其实就是违反了关系准则,对不想做出评判的事情做出了看似无关的回答,实际上就是表达了“这个教授的演讲不怎么”这样一个真实的含义。

四、幽默话语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幽默运用于英语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和效用。它作为语言教学的辅助手段,同样要服从并服务于教学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说教学幽默要适可而止。语言教学离不开幽默,但其目的并非只是引得学生开心大笑,而是要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推断,在笑声中领悟其中的意义。从教师课堂所使用的幽默话语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来看,有如下两个方面:1、幽默话语学生语言学习的直接影响;2、幽默话语教学对学生的间接影响[8]。

(一)幽默话语对语言学习的直接影响:

英语学习的特征表明,凡是对教学内容的表达比较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的,或者带有新颖和刺激的效果的,都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英语,学生最头疼的就是单词的记忆,如果在单词学习中,有意识地把一些单词能够谐音化,就可取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如:chaos(混乱,紊乱),汉语的“吵chao”死啦,不就是这个单词的隐射意义。再如ponderous(笨重的),“胖得要死”,Bride和bridegroom,哪个是新娘哪个是新郎呢?这个时候,问问学生对中国Mother-in-law的看法就知道,新郎必须有房子。于是,这两个单词就轻而易举的掌握了。又比如中国的英语三字经:我家dad,脾气bad,让我sad。有只cat,非常fat,专吃rat。放下plate,赶到gate,已经late。 清晨wake,来到lake,钓上snake等等,都是利用谐音,让学生在听后大笑的同时,记住了这些朗朗上口的单词。

(二)幽默话语教学对学生的间接影响

教师幽默话语除了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了解西方文化知识直接影响之外,间接影响是多方面的。教师的人格魅力、专业素养是幽默产生与否的最主要的根源。幽默话语走进课堂,可以锻炼学生快乐、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英语课堂的幽默话语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推理,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英语幽默话语并非是常规的字面意思,在一定的语境下,它表达某种深层次的意境。因为只有深刻分析理解之后才能感知其魅力和乐趣。 而幽默话语的含蓄和不和谐因素有目的的淡化了信息表面的关联,增加了学生认知能力的负担,这种“寻找”出来的语用效果才使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智趣,使得学生从心理期待的落空到情感郁积的骤然释放的这种独特的体验。

语用分析为幽默话语的发出和接受提供了最充分、强有力的理论解释。教师幽默话语的引进,一为教学所需,拉近师生距离;二为学生所需,缓解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学习中的心理疲劳、注意力的分散或心情紧张等都会导致学习的焦虑情绪。在语言学习中导致焦虑的因素有很多种,既有学习者的个人因素,也有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等。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引进幽默教学,探求英语教学和语言幽默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把教学幽默融入英语课堂,缓和课堂沉闷紧张或压抑的气氛,积极鼓励学生,化解尴尬,利用教师已有的睿智,可以大大缓解学生学习语言的焦虑情绪,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

[1]Deiter,R.The use of humor as a teaching tool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J].NACTA Journal.2000.6:20-28.

[2]Searle,J.R.1975:“Indirect speech acts”in Searle,1979: Expression and Meaning[M],Cambridge:CUP.

[3]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修订本)[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162.

[4]Renkema J.Discourse Studies[M].Anstedan/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ing Company,1993.

[5]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6]Nash W.The Language of Humor[M].London:Longman, 1985.

[7]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莫爱屏 潘小波 国外教师幽默话语研究—回顾与展望,外语研究[J],2013,NO1.

[9]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编辑:林军

Pragmatic Comprehension of Humorous Utterance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WANG Lei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Enshi Hubei 445000)

Each one focus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class teaching effectively in English class nowadays. Teachers'humorous utterances are explored in terms of speech act theory and cooperation principles.It is beneficial to introduce this teaching method into English class.

humorous utterances;speech act theory;pragmatic comprehension

G64

A

2095-7327(2017)-03-0178-03

王磊(1972-),女,陕西眉县人,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及跨文化研究。

湖北民族学院校级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3JY022。

猜你喜欢
言语话语交际
情景交际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交际羊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关于冬天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