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学习心理

2017-04-14 02:55陈运海
化学教与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化学教学渗透

陈运海

摘要:以积极心理学为引领,探索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积极学习的心理,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列举了一些在课堂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力求让学生学得起劲,学得有效。

关键词:化学教学;积极心理;渗透;有效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4-0023-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4.008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其本质特点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它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部分学生对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甚至一部分有着厌学的情绪。这是一个令社会、学校、家庭都十分担忧和关注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积极学习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积极学习的心理,让学生变厌恶为喜欢,变被动为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率,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那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学习心理,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通过演示奇妙实验,渗透积极学习的心理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积极学习心理创造了一定的优势。而化学作为学生进入初三所接触的一门新兴学科,又有着无穷的魅力。如何在开学之初迅速地让学生进入状态,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实验无疑是最好的“敲门砖”。在“绪言”的教学过程中,哪怕教师精心准备了精致的课件,辅以优美的图片、视频,以此强调化学是多么地重要,化学是多么地有趣,仍然会使课堂显得很空洞,学生甚至嗤之以鼻。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几个课外实验的话,效果明显就不一样了。“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吹气生火”“空瓶生烟”等,很容易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想知道其中包含了哪些奥秘吗?那就跟老师一起进入化学王国吧,这里面有着你们想要的答案”!新奇的实验现象,诱惑的教师语言,让学生有了一睹“化学真容”的决心。“老师不管你们以前基础如何,在老师心中,你们现在都是一张白纸,你们处在同一起跑线,让我们伴随着奇妙的化学实验,一起扬帆起航。”更是给了学生学好化学的决心。借助奇妙的化学实验,辅以积极学习心理的渗透,学生渴望学好化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无疑给我们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二、通过良好情绪表现,渗透积极学习的心理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通过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教师情绪密不可分。初三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教师的情绪表现也是极其敏感。教师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教”的心理,不断地影响着学生“学”的心理,用热爱学生的情感来培育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的心理。那么,教师该如何表现自己的良好情绪呢?走进课堂,热情的眼神、微笑的表情、亲和的笑容、饱满的情感、高昂的情绪,都会感染学生,让他们全身心投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举例来说,课堂上遇到困难时,面带笑容的轻声试探:“X同学,你想不想尝试一下呢?”“X同学,你的表现一直很棒,老师期待你有更好的表现哦!”当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时,教师尤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语重心长,并用乐观的心态加以引导,尽力去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来转移自己的情绪。三五分钟后,等自己已经平和下来,再与其沟通交流。总之,不管遇到任何问题,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情绪表现在脸上,给予学生的永远是积极的、和蔼的、易于沟通的。在这样的课堂,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积极学习的心理。

三、通过教学方式变革,渗透积极学习的心理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偏重于传授学科中的固有知识,注重课堂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迷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提倡“时间+汗水=成绩”的做法。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理科基础不是很好,刚开始接触化学的学生望而却步。比如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甚至连教材中要求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都不做,而只是一味地在讲台上讲实验、让学生记实验、背实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有知识、无能力”的“现代文盲”。又比如,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一项基本技能,纵观初三化学上下册教材,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不下八十个,如何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也一直困扰着老师。传统的“抄—背—默”也许会有短暂的效果,可是时间长了,在灵活的测试语境中,学生又不知所措。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也已经消磨殆尽,最终走向了恶性循环。而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向学生慢慢渗透积极学习心理,也许化学的学习也不会那么地枯燥无味。同样是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我们可以做以下尝试:比如书写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首先我们在进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的时候,尤其要让学生关注“产生大量白烟”的实验现象,其次要拓展运动会上计时員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军事上的烟幕弹原理等都是与此相关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之中,慢慢渗透让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慢慢地对化学产生兴趣。再次默写该方程式的时候,要注意语境,不能死搬硬套。同样的方程式,如果把“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改成“写出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化学方程式”,结合教学时的侧重点,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后者的方式。

四、通过倾注爱心情感,渗透积极学习的心理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得到教师关怀的学生,感受到周围世界的温暖,感受到教师、学校、社会对自己的肯定,因而爱生活、爱集体,对前途充满信心,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用微笑代替威严,用爱心浇灌学生脆弱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理,引导积极学习。都说爱的力量是相互的,你对学生付出了爱,必然会收获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曾经我有个学生,初二升到初三门门功课不及格,而且行为习惯较差,是老师心目中的问题学生。在开学第一天报名的时候,一个人坐在角落,没有知心的朋友。我偷偷地观察了他几天,发现其实他并没有真正地自暴自弃。于是,有了我和他第一次心贴心的交流。也是从这次开始,我发现他家庭情况很特殊,只有一位奶奶与其相依为命。他内心真的非常地脆弱,他也很希望能和周围的朋友一起享受学习本应该有的乐趣。可是,他发现那好遥远……看到他这样,我的心都快碎了。于是,在接下来的相处过程,我真的是倾尽了自己的所有爱心,我带着他一起爬山、一起打球、一起看电影,并逐步地向他渗透积极学习、快乐学习的心理,树立永不言弃的信心,基础差的科目,就花更多的时间将它补回来。不仅如此,我也动员班级的其他学生主动与他交朋友,在学习上也主动帮助他。就这样,慢慢地,在他的脸上我看到了笑容;在他的学习上,我看到了进步。最关键的是,他的朋友多了,性格也开朗了,后来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高中。每每和他说起当时的情形,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老师,是您的爱心,让我觉得我并没有被社会遗忘;是你的积极引导,让我有了学习的渴望,前进的动力。凡事积极一点,往往事半功倍,学习也一样。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认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获得积极学习的能力,练就积极的心理品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如何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给学生渗透积极学习的心理,将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春.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研究对策[J].新课程,2011(3)

[2] 张斌 .“情感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课堂内外,2010(12)

[3] 牛应芳.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J].学周刊,2012(12)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化学教学渗透
积极心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弱化权势,和谐共生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促进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