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而示以厌?热而示以冷

2017-04-14 17:23宋汶洮
博览群书 2017年3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中文系刘先生

我从2002年起常逃了新闻系专业课,跑去旁听中文系的课程,包括刘先生的古代文学。川大中文系不乏有个性的教授,其中尤以刘先生的个性最为有名。他于课堂上逸兴横飞、豪情挥洒自不必说,舍间还盛传先生之卓尔不群(比如,经常要把没选课而来旁听的人赶出去)、假装严肃(也曾把不知情者吓得不轻)。吴茜茜尝描述其面试场景云:“刘黎明在那里愁眉苦脸,似乎我回答的每句话都是废话。”毕业答辩前,袁文曾云:“刘黎明老师让我不要去了,他说‘反正你去答辩也通过不了。”凡此种种,令人捧腹。结果证明,先生口剑腹蜜,面狠心慈,嘴上虽吓唬人,行动中对学生却是非常关爱的。我没选课也偷听了他不少课,吴茜茜顺利考上研究生,袁文也顺利通过了答辩。

犹记先秦文学课上,刘先生一口气讲完《离骚》,连读带解加点评,行云流水,略无滞碍,口齿与思维之清晰均令人叹服。屈原这首晦涩而出名的长诗,以前读完一遍都很难,经先生讲解,可谓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2005年夏天,刘先生曾邀我去喝茶。彼时我刚考上川大中文系研究生,因为曾辅导过几个学生考研,又因考了第一,自己编写了一套中文系考研辅导材料,正在准备办辅导班,并售卖这套材料。刘黎明先生时任中文系教授、博导,古代文学教研组组长,他主动打电话约我至绿水桥水吧喝茶,使我受宠若惊又惶恐不安。坐下后,刘先生侃侃而谈,说曾在西昌凉山偏僻山区支教,认识一位当地的初中教师,27岁,已成家有了孩子,但是仍想考研出来,好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刘先生觉得她很不容易,希望我在考研上帮帮她。原来是为这点小事,我当然满口答应,并觉得刘教授太客气,为这点事情竟专门请治下的学生喝茶,实在是小题大做。他只需一个电话,我又岂能不遵命?后来我给这位初中教师王春梅寄去了我编写的资料,并在电话中给她讲了讲考研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等。后来王春梅如愿考上了川大中文系,她是个非常善良、厚道的大姐。她告訴我, 其实当时她和刘先生并不认识,估计刘先生是因为对攀西地区有感情才这样说的。她感慨道:“刘老师是多么好的人啊!老师真是用心良苦!”

之前风闻同学们对刘先生的评价,总对他没有好印象,尤其是他屡屡刁难去旁听的学生,说话古怪不客气等令我很不以为然。后来读了姜飞老师的评价,才多少懂得了一点。姜飞老师在《为什么我们如此孤独》中说他“常是爱而示以厌,热而示以冷,侠义而示以漠然,入世而示以超然,规矩、体贴而示以洒脱无拘、我行我素,明察、细密、沉重、周详而示以疏落、不经、平常、粗率,不俗而示以俗,拒绝同情而示以强悍无匹”“有时候一望而知,待要深知却要懂点庄子、孔子和孙子”。对刘先生的评价,这段话可谓世间最经典的了。

我来京后,曾于2008年年底给刘先生写信云:“流年似水,逝者如斯,碌碌尘事中,惊心动魄的2008年也行将远去。你我既然均尚安在,自足以相视一笑。”不料兹后仅仅3年半,先生便已仙去。我得知后,撰写《挽刘公讳黎明联》一副:“死亦何哀,半世逍遥,由来梦蝶观秋水;生也有涯,一路求索,从此驾鹤赴至乐。”(刘公研究《庄子》,故此联多用《庄子》中语。《秋水》《至乐》皆为《庄子》中篇名)。

从此世间再无刘先生,只留下《焦氏易林校注》等著述与那些名士般的掌故。

(作者简介:宋汶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5级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刘黎明教授的学生,现在中国侨联工作。)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中文系刘先生
中文系何为?
旧事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的转换
读中文系的人
读中文系的人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父子间的硝烟
黄振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