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普拉塔独立运动期间英国的“调解政策”刍议

2017-04-14 13:38卢玲玲
关键词:美洲西班牙英国

卢玲玲

近代以来,维持欧洲均势和发展海外霸权,是英国世界战略的支柱。在西属美洲尤其是拉普拉塔①“拉普拉塔”(La Plata)在西班牙语中为“白银”之意。1776年,西班牙设立拉普拉塔总督区,范围包括今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玻利维亚,首府为布宜诺斯艾利斯。1810年,拉普拉塔联省建立。1814年,乌拉圭河东岸及周边四省脱离联省独立。1826年,联省改组为阿根廷共和国。拓展贸易优势则是英国海外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法国大革命,以及拉普拉塔独立运动使英国陷入两难境地:英国必须联合西班牙抗衡法国,保护本土的安全;同时又要在一定程度上维系拉普拉塔的独立地位,以免丧失在该地的影响。为此,英国实施“调解政策”,在西班牙与拉普拉塔之间纵横捭阖,极力缓和双方矛盾,避免直接对抗。“调解政策”化解了英国的外交困境,为其战胜法国和拓展在拉普拉塔的影响赢得了时间,也在客观上维护了拉普拉塔的独立,使之成为唯一未被西班牙再征服的地区。英国与拉普拉塔暨阿根廷由此建立了紧密的经贸联系,阿根廷因而逐渐成为英国“无形帝国”的一部分②1940年,英国学者福莱(Fay)提出“无形帝国”(Informal Empire)的概念,指通过经济和贸易而非传统的政治或军事统治形成的关系。Andrew Porter(ed.), 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 Volume II,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p.101.。

国内外学者关于英国与阿根廷关系的研究成果虽涉及英国的“调解政策”,但未对之进行系统探讨。①参见C.K.Webster, “Castlereagh and the Spanish Colonies,” 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Vol.27, No.105,1912; C.K.Webster, “Castlereagh and the Spanish Colonies II.1818-1822,” 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Vol.30, No.120, 1915; John Rydjord, “British Mediation between Spain and Her Colonies: 1811-1813”, The Hispanic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21, No.1, 1941; Klaus Gallo, Great Britain and Argentina: From Invasion to Recognition, 1806-26, New York: Palgrave, 2001.陶建定:《评坎宁对拉美的外交政策(19 世纪20年代)》,《世界历史》,1995年第2 期。迄今为止,英国、西班牙、美国已解密和出版大量相关档案文献②C.K.Webste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1812-1830, Select Document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Archive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8; Ramirez de Villa-Urrutia, Relaciones entre Espaňa e Inglaterra Durante la Guerra de la Independencia: de 1808 a 1814, TomoⅠ,TomoⅡ,TomoⅢ,Marid:Librería de F.Beltran,1911, 1912,1914; Charles William Vane(ed.), Correspondence, Despatches, and other Papers of Viscount Castlereagh, Vol.VII, London:William Shoberl Publisher, 1851; United States Congress, American State Papers: Documents, Legislative and Executive of the United States, Vol.IV, Washington: Gales and Seaton, 1834.,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大量的一手文献。藉此,本文力图在多边档案与文献的基础上,对19 世纪初拉普拉塔独立运动期间,英国“调解政策”的缘起、嬗变及影响进行全面论述。

一、英国在拉普拉塔的利益诉求与两难困境

近代以来,扩展海外贸易网络是英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16 世纪初,西班牙将拉普拉塔纳入殖民范畴,并对之实施贸易垄断。拉普拉塔的对外贸易只能依据“双船队制”,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后改为加迪斯)和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巴拿马的波多白罗之间进行,往返商船须由西班牙舰队护航。由于拉普拉塔贵金属缺乏,西班牙对其重视和控制程度有限。但拉普拉塔海上交通便利,盛产英国所需的皮革原料,且对工业品的需求量很大。故此,英国利用西班牙工业落后的弱点,通过走私与拉普拉塔建立了贸易联系。据统计,1762年,英国对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年均走私额已高达20 万英镑。从1716年到1778年,英国从布宜诺斯艾利斯进口的动物皮革从约4.5 万张增至约15 万张。③Jonathan C.Brown, A Socioeconomic History of Argentina, 1776-1860,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pp.25, 26, 30.到18 世纪末,拉普拉塔已成为英国重要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18 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能力大为提高。但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英国的海外市场严重萎缩。在法国的胁迫下,西班牙从1796年开始严打英国的走私活动,监禁拉普拉塔的英国商人,没收其财产。1806年,拿破仑开始实行遏制英国的“大陆封锁”政策。美国也中断与英国贸易。1807年,俄国依据《提尔希特条约》加强对英国的经济封锁。冲破经济封锁,拓展新市场成为英国的迫切需求,打开拉普拉塔市场因而提上了议事日程。随着时局的变化,英国对拉普拉塔的政策也不断调整,最先考虑的是军事征服。

1796年和1800年,英国陆军大臣邓达斯(Henry Dundas)两次建议远征西属美洲,但未得到政府的回应。1803年,英国海军将领波法姆(Home Popham)提议远征布宜诺斯艾利斯,认为“从地理位置、人口和资源看,控制布宜诺斯艾利斯会给英国带来巨大的贸易优势,能使我们将整个西属美洲的财富据为己有”④“Secret Paper on South American, Sent by Sir Home Popham to Mr.Secretary Yorke,” London, November 26, 1803,in Charles William Vane(ed.), Correspondence, Despatches, and other Papers of Viscount Castlereagh, Vol.VII, pp.289-291.,但亦未得到政府支持。1806年5月,波法姆擅自率兵入侵布宜诺斯艾利斯,很快占领了该地。他声称尊重当地的天主教信仰、保护私有财产,并将其对英国的关税税率由34.5%降至12.5%。①Judith Blow Williams, “The Establishment of British Commerce with Argentina,” The Hispanic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15, No.1, 1953, p.47.这极大地刺激了英国与拉普拉塔的贸易。在占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47 天中,有2000 余名英国商人、100 多艘英国商船涌入该城。②Andrew Graham-Yooll, The Forgotten Colony: A History of the English-Speaking Communities in Argentina, London:Hutchinson, 1981, p.57.波法姆写信给英国商界称:“这次征服为英国工业品开拓了广阔的市场。”③United States Congress, American State Papers, p.328.然而,波法姆的殖民企图遭到了当地民众的反抗,陷于欧洲战事的英国也无力为之提供更多援助。英军被迫撤退,拉普拉塔恢复了高关税,但双方正式的贸易联系并未中断。

军事征服失败后,英国转而支持拉普拉塔独立。时任英国陆军大臣的卡斯尔雷指出:“支持拉普拉塔独立对英国的海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英国能因此获得当地商人和地主的自愿支持,能在该地区低价购买原料,高价出售商品。军事征服反而会导致他们抵制与英国的贸易。”④Alejandro Bendaña, British Capital and Argentine Dependence, 1816-1914, Garland Publishing, INC, 1988, p.23.1807年,卡斯尔雷制定了以援助拉普拉塔独立为目标的远征计划。⑤“Memorandum for the Cabinet, relative to South America,” by Lord Castlereagh, Downing Street, May 1, 1807, in Charles William Vane(ed.), Correspondence, Despatches, and other Papers of Viscount Castlereagh, Vol.VII, p.321.但欧洲局势的变动迫使英国再次调整政策。

1808年,拿破仑吞并西班牙,西班牙民族主义者转而寻求英国的支持。为了解除法国对英国本土的威胁,英国捐弃前嫌,与西班牙结成了联盟,并着力维护西班牙帝国的完整。正如当时一位英国官员所言:“西班牙已开始反抗法国的暴政,英国政府准备对之予以全力支持。”⑥Wenceslao Ramirez de Villa-Urrutia, Relaciones entre Espaňa e Inglaterra Durante la Guerra de la Independencia,Tomo I, Marid: Librería de F.Beltran, 1911, p.131.但英国的远征不仅激发了拉普拉塔的民族主义情绪,而且严重削弱了西班牙的统治权威。法国吞并西班牙则进一步打击了西班牙,使拉普拉塔民族独立运动不可逆转。1810年5月,拉普拉塔爆发反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五月革命”,驱逐西班牙总督,建立拉普拉塔联省,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但西班牙企图“武力征服西属美洲、重建西班牙帝国”⑦Michael P.Costeloe, Response to Revolution: Imperial Spain and the Spanish American Revolutions, 1810-1840,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pp.52-63.。

英国因而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为了维护反法同盟的团结,英国必须在形式上保证西班牙帝国的完整。时任英国陆军大臣的利物浦勋爵指出:“只要西班牙继续对抗拿破仑,英国就反对任何可能导致西属美洲脱离母国的行为。”⑧John Rydjord, “British Mediation between Spain and Her Colonies: 1811-1813”, p.30.另一方面,它必须给予拉普拉塔民族独立运动适当的支持,以保障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防止法国染指该地区。诚如英国驻里约热内卢公使斯特兰福德勋爵(Lord Strangford)所言:“西属美洲尤其是拉普拉塔的克里奥尔人(土生白人)更愿寻求英国的保护。但他们对独立的渴望如此强烈,如果法国能首先提供援助,他们也许会接受。”⑨1807年法国入侵葡萄牙后,斯特兰福德护送葡萄牙王室到达巴西,成为英国驻拉美地区的唯一公使。J.Street,“Lord Strangford and Río de la Plata,1808-1815,” The Hispanic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33, No.4,1953, p.485.

长期以来,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就乌拉圭河与巴西接壤的“东岸地区”⑩主要包括今乌拉圭,以及巴拉圭部分地区,政治中心为蒙得维的亚。存在尖锐矛盾。1777年,该地区被纳入拉普拉塔总督区。1810年拉普拉塔独立后,以蒙得维的亚为中心的“东岸地区”拒不承认拉普拉塔临时政府,继续向西班牙效忠。西班牙因而将拉普拉塔总督府迁往该地区,试图以此为据点重新征服拉普拉塔。与此同时,逃到巴西的葡萄牙王室试图借西班牙衰落之机兼并东岸地区。拉普拉塔也不愿放弃该地区。因此,西、葡和拉普拉塔在东岸地区存在严重的矛盾,极有可能引发直接冲突,使英国陷入被动。

不难发现,法国大革命引发了欧洲以及西属美洲的政治巨变。英国在这股浪潮的裹挟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各种利益诉求相互矛盾。为了保全自身的利益,英国急需处理两大问题:如何处理拉普拉塔独立与保全西班牙帝国完整这一结构性矛盾? 怎样防止各方在东岸地区矛盾的激化?

二、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的“调解政策”

在各方立场严重对立的情况下,支持任何一方都将损害英国的利益。尽可能调解各方关系,使之维持“不战不和”的局面,成为了英国最重要的利益关切。1810年7月,以调解与缓和各方矛盾为目标的“调解政策”应运而生①D.A.G.Waddell, “British Neutrality and Spanish-American Independence: The Problem of Foreign Enlistment,”Journal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 Vol.19, No.1, 1987, p.32.。“调解政策”本是英国用以缓解西属美洲与西班牙矛盾的总体方案。但与拉普拉塔不同,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等地区的独立运动只在少数据点获胜。因此,西班牙只愿接受对拉普拉塔问题的调解,拒绝将其它西属美洲纳入调解范畴。②John Rydjord, “British Mediation between Spain and Her Colonies: 1811-1813,” p.42.正如一位西班牙官员所言:“如果接受英国对西属美洲问题的全面调解,‘西班牙将得到拉普拉塔,却会失去其它殖民地'。”③Michael P.Costeloe, “Spain and the Latin American Wars of Independence,” The Hispanic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61, No.2, 1981, p.230.“调解政策”事实上成了专门解决拉普拉塔问题的政策。幸运的是,“五月革命”后的拉普拉塔仍在形式上效忠西班牙国王,这为英国的居中调解提供了空间。这一时期英国的调解政策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从总体上调解西班牙与拉普拉塔以及其它西属美洲殖民地的矛盾,具体化解西班牙、拉普拉塔和葡萄牙在拉美地区可能的直接冲突。

1810年到1813年,英国积极在西班牙、拉普拉塔和葡萄牙之间斡旋,力图缓和各方矛盾。1810年“五月革命”后,拉普拉塔派代表向英国政府及英国驻拉美公使寻求援助和承认。英国表示尊重拉普拉塔民族独立运动,但不支持其独立。1810年8月到9月,英国外交大臣韦尔兹利多次会晤拉普拉塔外交官,明确表示英国将调解其与西班牙的关系。④J.Street, “Lord Strangford and Río de la Plata, 1808-1815,” p.492.他强调,英国反对西班牙再次征服拉普拉塔,也反对法国的入侵,但不能为之提供军事援助,也不能正式承认其独立地位。英国驻拉美公使斯特兰福德也表达了同样的立场。他赞赏拉普拉塔继续效忠西班牙国王的行为及其奉行的自由贸易政策,但表示在收到政府指令之前不能做出任何承诺。⑤Klaus Gallo, Great Britain and Argentina, pp.95, 96.

在巧妙地稳住拉普拉塔的同时,英国也开始与西班牙流亡政府⑥1808年9月,拿破仑吞并西班牙后,西班牙各省代表在阿兰胡埃斯组建了新的中央政府。受战争影响,新政府长期处于流亡状态。1808年11月,新政府逃往塞维利亚,1810年初又逃往加的斯。交涉,希望与之达成一个总体的调解方案,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整个西属美洲问题。1811年5月,英国政府提出,愿意调解西班牙与西属美洲的紧张关系,使其恢复对西属美洲的宗主权,但要求获取与西属美洲直接进行贸易的权利。⑦Wenceslao Ramirez de Villa-Urrutia, Relaciones entre Espaňa e Inglaterra Durante la Guerra de la Independencia,Tomo II, Marid:Librería de F.Beltran,1912,p.384.西班牙权衡利弊后接受了英国的提议,允许英国在调解期间与西属美洲进行直接贸易。但它要求:调解的范围仅限于拉普拉塔;拉普拉塔停止与西班牙对抗,并做出必要的妥协;如果调解失败,英国应当切断与西属美洲的一切联系,并为西班牙的镇压行动提供军事援助。⑧John Rydjord, “British Mediation between Spain and Her Colonies: 1811-1813,” pp.33-34, 42.对英国而言,接受西班牙的条件存在极大的风险。一旦调解失败,它将会与拉普拉塔发生对抗,从而丧失在该地区的利益。因此,它婉拒了西班牙的要求。英国驻西班牙大使亨利·韦尔兹利向西班牙政府指出:“调解的目的是维护西班牙帝国的完整,如果对西属美洲采取敌对政策,将使后者倒向法国。英国与西属美洲发展贸易,则可以有效地防止它们的亲法倾向,并为反法斗争提供经济支撑。”⑨Wenceslao Ramirez de Villa-Urrutia, Relaciones entre Espaňa e Inglaterra durante la guerra de la Independencia,Tomo II, pp.385-387.由于双方的意见分歧,英国的调解陷入僵局。

1812年,卡斯尔雷任英国外交大臣后,继续推行“调解政策”。他一方面向拉普拉塔保证,英国将努力维护其利益,使西班牙放弃军事征服和尊重贸易自由。①Klaus Gallo, Great Britain and Argentina, p.103.另一方面则指示英国驻西班牙大使继续与西班牙就相关问题进行磋商。②F.O.72/127, “Viscount Castlereagh to Sir Henry Wellesley,” April 1, 1812, in C.K.Webste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1830, pp.309-310.西班牙做出了一些妥协,但仍坚持以武力方式维持帝国的完整,在开放西属美洲贸易问题上也拒不让步。英国对西班牙的态度极为失望,但还是提出了新的调解方案。主要内容为:西班牙与西属美洲停止敌对,承认各殖民地已获得的特权,实行自由贸易;各殖民地对西班牙国王效忠,并参与反法战争等。③John Rydjord, “British Mediation between Spain and Her Colonies: 1811-1813,” p.43.

1812年6月底,英国与西班牙就调解方案进行新一轮谈判。但西班牙坚持认为:放弃使用武力会助长殖民地的独立倾向;接受英国调解,对殖民地实施自由开放政策,将会导致它们背弃西班牙倒向英国。④F.O.72/131, “Sir Henry Wellesley to Viscount Castlereagh,” Cadiz, July 51812, in C.K.Webste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1830, Vol.II, p.330.因此,双方辩论十分激烈,但在“武装干涉殖民地”和“自由贸易”等关键问题上并未获得突破。7月16日,西班牙国会以101 人反对、45 人赞成的表决结果否决了英国的调解方案,⑤Wenceslao Ramirez de Villa-Urrutia, Relaciones entre Espaňa e Inglaterra durante la Guerra de la Independencia,Tomo II, p.410.谈判再次以失败告终。此后,英西两国就调解问题陆续进行了一些交涉,但双方的分歧还是无法弥合。对此,亨利·韦尔兹利坦言道:“对西班牙接受调解和开放贸易不能抱任何希望。”⑥Wenceslao Ramirez de Villa-Urrutia, Relaciones entre Espaňa e Inglaterra durante la Guerra de la Independencia,Tomo III, Marid: Librería de F.Beltran, 1914, p.135.到1813年,英西两国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关于调解计划的讨论。

虽然英国从整体上化解西班牙与西属美洲矛盾的努力陷入僵局。但英国驻拉美公使斯特兰福德对西班牙、拉普拉塔和葡萄牙在“东岸地区”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调解。1810年9月,西班牙海军封锁拉普拉塔的政治中心布宜诺斯艾利斯。英国驻拉普拉塔海军将领埃利奥特(Elliott)在西班牙的蛊惑下,对此默许。埃利奥特的行动违背了英国的调解政策,使拉普拉塔有可能完全脱离西班牙而倒向法国。在斯特兰福德的请求下,英国政府撤换了埃利奥特,并派海军迫使西班牙解除了封锁。

1811年2月,西班牙海军再次封锁布宜诺斯艾利斯港。斯特兰福德计划“首先敦促双方停止对抗,然后促成两者和解”。⑦J.Street, “Lord Strangford and Río de la Plata, 1808-1815,” p.498.然而,1811年3月,东岸地区爆发了反西班牙统治的人民起义,并在蒙得维的亚取得了胜利。拉普拉塔乘机出兵,试图迫使西班牙解除封锁,并吞并东岸地区。内外交困的西班牙总督被迫向葡萄牙摄政王寻求武力援助。葡萄牙也想借机兼并东岸地区,故向该地区派出远征军。东岸地区的局势因此变得更为复杂。为了避免战争的爆发,斯特兰福德采取积极的调解行动。他一方面向葡萄牙表示,英国反对它侵吞西属美洲的领土,并要求拉普拉塔“不要对葡萄牙在东岸地区的行动采取过激的行为”⑧Klaus Gallo, Great Britain and Argentina, p.97.。另一方面,他向西、葡和拉普拉塔提出调解建议,即西班牙终止对布宜诺斯艾利斯港的封锁;葡萄牙与拉普拉塔承认东岸地区是西班牙的领土,并从该地区撤军。⑨United States Congress, American State Papers, p.344.疲于应付乱局的西班牙乐于接受英国的调解;拉普拉塔认为,东岸地区被葡萄牙控制比被西班牙控制更糟糕,因而也愿意接受英国的调解。但葡萄牙声称撤军将损害本国尊严和引发拉普拉塔报复,继续陈兵东岸地区。⑩J.Street, “Lord Strangford and Río de la Plata, 1808-1815,” pp.499-500.1811年11月,西班牙解除对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封锁,拉普拉塔也撤出了军队,两者的矛盾有所缓和。但葡萄牙并未撤军,东岸地区局势依然紧张。

1812年初,卡斯尔雷担任外交大臣后,给斯特兰福德下达了明确的外交指示,让他阻止“葡萄牙对西班牙领土的任何进犯,确保和平”,并使西班牙和拉普拉塔相信英国“在巴西宫廷的影响力足以迫使葡萄牙从东岸地区撤军”。①F.O.63/122, “Viscount Castlereagh to Viscount Strangford,” April 10,1812, in C.K.Webste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1830, Vol.I, p.167.斯特兰福德以此向葡萄牙施压,迫使其接受了英国的调解建议。然而,葡萄牙占领军司令索萨(Souza)怀疑停战协定的合法性,拒绝撤军。斯特兰福德再次进行周旋,“说服葡萄牙遵守停战协定,最终迫使索萨撤兵”②J.Street, “Lord Strangford and Río de la Plata, 1808-1815,” p.504.,东岸地区局势得以缓和。直至1816年,西、葡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在东岸问题上未发生大的冲突。

东岸地区局势缓和不久,西班牙与拉普拉塔的矛盾升级。1812年10月,拉普拉塔的激进派掌权,他们不愿与西班牙和解,要求完全独立。1813年初,拉普拉塔宣称不再向斐迪南七世效忠,③Klaus Gallo, Great Britain and Argentina, pp.105-106.且不顾英国的反对派远征军援助秘鲁独立运动。但拉普拉塔远征军很快被西班牙击败。拉普拉塔害怕西班牙会乘机入侵,因而放弃完全独立的立场,转而向英国求助。1813年12月,拉普拉塔代表向斯特兰福德表示,愿意在取得一定政治和经济自主权的基础上继续效忠西班牙,希望英国能调解其与西班牙的关系。④F.O.63/148, “Viscount Strangford to Viscount Castlereagh,” Rio de Janeiro, December 18, 1813, in C.K.Webste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1830, Vol.I, pp.85-86.斯特兰福德接受了拉普拉塔的提议。但此时拿破仑败相已现,西班牙不甘心失去拉普拉塔,因而拒绝接受英国的调解。

总之,1810年到1813年,英国以双边调解的形式,在各方之间纵横捭阖,暂时缓和了它们的矛盾,实现了维护英西同盟和在拉普拉塔贸易利益的双重目标。但英国、西班牙和拉普拉塔在调解目标上存在结构性矛盾。英国支持拉普拉塔的主张,即维系与西班牙宗主关系,同时确保自己的自主地位和自由贸易的权利。但对西班牙而言,接受拉普拉塔事实上的独立,实行自由贸易,等同于失去这块殖民地。它的目标仍是重建西属美洲的殖民帝国,实行贸易垄断。因此,调解政策不可能从根本上化解西班牙与拉普拉塔的矛盾。

三、欧洲协调与“调解政策”的新转向

1814年拿破仑战败后,欧洲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西班牙复国后,相继派远征军镇压了墨西哥和南美北部的独立运动。1814年6月,西班牙对拉普拉塔的远征兵败垂成,其在东岸的势力也被当地民众逐出。⑤United States Congress, American State Papers, p.347.但它仍伺机重新征服。与此同时,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确立了以“大国一致”方式协调国际事务的“欧洲协调”机制,以及正统原则。此后,俄、普、奥三国打着“维护正统”的旗号,准备镇压各国革命。这使西班牙在重新征服拉普拉塔问题上获得三大国的支持成为可能。此外,1814年后,拉普拉塔国内分裂为“联邦派”和“集权派”,⑥前者多为拉普拉塔内陆省份,要求实行地方分权和联邦制,充分保障各省的权力。后者主要为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主张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以扩大对内陆各省的控制。双方争斗不休。拉普拉塔害怕无力抵抗西班牙的征服,积极寻求它国的支持,这为美国拓展影响力提供了机会。1810年后,拉普拉塔曾多次向美国寻求援助和承认。⑦Harold F.Peterson, Argent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1810-1916,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1964,pp.13, 18, 27.但欧洲和拉普拉塔局势瞬息万变,1812-1814年又爆发了英美战争,美国对此一直持观望态度。1814年后,美国开始积极支持拉普拉塔独立,力图取代英国在该地区的地位。

由此可见,拿破仑战争后,英国在拉普拉塔问题上仍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西班牙对英国的重要性下降,但“欧洲协调”使英国无法在拉普拉塔问题上独立行动,而必须与其它欧洲大国保持一致,以免激怒它们,导致它们支持西班牙的远征行动;另一方面,英国必须积极维护拉普拉塔的独立地位,防止其倒向美国,以维系和拓展在该地区的贸易利益。因此,“调解政策”仍是唯一可行的选择。不同的是,英国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之由分别调解双方冲突的双边调解逐渐转变为基于“欧洲协调”的多边调解。

1814年7月,英国乘西班牙远征拉普拉塔失败之机,再提调解事宜。拉普拉塔对西班牙远征留有余悸,故而欣然接受英国的提议,表示愿意在获得自治权的前提下与西班牙和解,并派出外交人员赴欧洲与西班牙进行谈判。①F.O.63/169, “Viscount Strangford to Viscount Castlereagh,” Rio de Janeiro, November,1814, in C.K.Webste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1830, Vol.I, pp.93-94.西班牙仍企图征服拉普拉塔,但考虑到没有英国的支持很难成功,因而改变了策略。1814年和1815年,西班牙多次表示,希望英国在支持西班牙远征的基础上,调解其与拉普拉塔关系,以恢复其对西属美洲的宗主权。②F.O.72/161, “Sir Henry Wellesley to Viscount Castlereagh,” Madrid, October 11,1814; F.O.72/177, “Charles R.Vaughan to Viscount Castlereagh,” Madrid, November 16, 1815, in C.K.Webste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1830, Vol.II, pp.340-341.作为回报,西班牙给予英国在西属美洲的贸易特权。对于西班牙的提议,斯特兰福德深谙其中的利害:“若西班牙取胜,英国将很快被驱逐出拉普拉塔;若拉普拉塔胜出,英国将因未阻止西班牙的入侵而遭到拉普拉塔的记恨;若双方都不能很快获胜,持续的战争将会损害英国在该地区的贸易繁荣。”③F.O.63/181, “Viscount Strangford to Viscount Castlereagh,” Rio de Janeiro, March 14, 1815, in C.K.Webste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1830, Vol.I, p.99.因此,英国表示自己并不寻求贸易特权,只要求西班牙将西属美洲以合理的税率向所有国家开放。同时,英国声称调解的前提是西班牙与拉普拉塔的和解,并给予后者政治和贸易自由权。④F.O.72/177, “Viscount Castlereagh to Charles R.Vaughan,” Madrid, December 20, 1815, in C.K.Webste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1830, Vol.II, p.346.西班牙认为,如果接受英国的提议,其在拉普拉塔的殖民统治就失去了意义。⑤C.K.Webster, Litt.D., F.B.A., The Foreign Policy of Castlereagh, 1815-1822: Britain and the European Alliance, London: G.Bell and Sons, Ltd, 1934, p.410.由于英西双方的目标存在根本分歧,调解活动再次陷入僵局。

1816年,西属美洲的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英国对西班牙远征的强硬立场,鼓舞了拉普拉塔的独立。1816年初,拉普拉塔各省代表在图库曼省召开会议,公开宣布独立。美国也正式向拉普拉塔派出调查团,考察当地政治、经济等情况,为正式承认做准备。⑥Harold F.Peterson, Argent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1810-1916, p.34.与此同时,东岸地区再次爆发冲突。1816年9月,葡萄牙不顾英国的劝阻,以确保巴西南部边界的安全为由,入侵东岸地区。⑦F.O.63/203, “Henry Chamberlain to Viscount Castlereagh,” Rio de Janeiro, December 19, 1816, in C.K.Webste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1830, Vol.I, pp.180-182.西班牙不愿让东岸地区落入葡萄牙之手,试图对此采取报复行动。1816年10月,西班牙向英国提出:西班牙不再对西属美洲实行贸易垄断,希望英国在武装援助西班牙的前提下进行调解,使殖民地重新承认其宗主权,确保西属美洲领土完整(包括东岸地区)。⑧F.O.72/191, “Code de Fernan-Nuñez to Lord Castlereagh,” London, October 17, 1816, in C.K.Webster(ed.),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1830,Vol.I, pp.347-349.由于英国拒绝提供武力援助,西班牙转而寻求“四国同盟”的帮助,以向英国施压,使之放弃对西班牙的阻扰。俄、普、奥和法国都表示愿意进行调解。

在新的局势下,英国如果坐视不理,西、葡、拉普拉塔三方可能会因东岸问题引发军事冲突;拉普拉塔可能会被西班牙征服,也可能会向美国寻求支持。这都将严重损害英国的利益。在“四国同盟”介入的情况下,英国的双边调解已不具有可行性。为了摆脱困境,英国唯有借助“欧洲协调”的机制,游说其它欧洲大国向西班牙及美国施压。1817年8月,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雷提出一份《秘密备忘录》,号召四国同盟就西班牙恢复对西属美洲宗主权问题进行联合调解。但强调调解的基本前提是:西班牙对反抗其统治的殖民地实行大赦,与它们签订停战协定;给予殖民地自由贸易权和政治特权;禁止对殖民地使用武力。①F.O.72/204, “Foreign Office‘Confidential Memorandum',” August 20, 1817, in C.K.Webste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1830, Vol.II, pp.355-356.

欧洲四大国愿意进行调解的原因在于,它们虽然奉行保守的正统原则,但并不支持西班牙对美洲殖民地的征服。它们认为,军事征服会激起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从而刺激欧洲的自由主义革命,颠覆它们苦心缔造的均势与和平。它们希望西班牙能做出必要的让步,这样既可满足殖民地的合理要求,又可维持正统政权。此外,普鲁士和法国也希望在南美地区开拓商品市场。②[英]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第三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组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09页。拉普拉塔希望借机获取欧洲大国的承认,也表示愿意接受调解。但欧洲大国对调解问题存在不同意见。俄国同情西班牙,支持它对拒不让步的殖民地实施经济封锁,但未对它提供直接援助。普奥两国为遏制俄国的影响,转而支持英国的主张。③C.K.Webster, “ Castlereagh and the Spanish Colonies,” pp.88-89.

对西班牙而言,英国的主张使其寻求武力援助的计划破产,因而对此严词拒绝。但西班牙又不能公然违背欧洲大国的意愿,擅自出兵拉普拉塔,故试图借助“欧洲协调”,为其重建殖民帝国获取合法性。1818年初,西班牙以接受英国调解为由,积极要求参加旨在解决法国地位、西属美洲殖民地等问题的亚琛会议。④F.O.72/209, “Viscount Castlereagh to Sir Henry Wellesley(Private),” Cray Farm, September 1, 1818, in C.K.Webste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1830, Vol.II, p.370.但因拒绝放弃对西属美洲使用武力而遭到英国抵制,未能参会。英国却将西班牙愿意接受调解的消息告知美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西班牙与拉普拉塔和解的后果,以及首先承认拉普拉塔可能带来的风险。对此,时任美国国务卿亚当斯强调,在“四国同盟”调解结果出来之前,拒绝承认拉美国家的独立。⑤C.K.Webster, Litt.D., F.B.A., The Foreign Policy of Castlereagh, 1815-1822, pp.417-418.英国可谓一举两得,既避免了西班牙参加亚琛会议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使美国不敢轻易承认拉普拉塔。

1818年9月30日至11月22日,英国、奥地利、普鲁士、俄国、法国五国召开了亚琛会议。五国在会上就西班牙与西属美洲殖民地关系问题进行讨论。俄国要求与会各国支持西班牙收复美洲殖民地(包括东岸地区),但遭到英国和普鲁士的反对,最终未获通过。此外,各方在是否邀请美国参加调解活动,以防止其承认拉普拉塔独立;是否邀请拉普拉塔代表参加调解;倘若调解失败,是否对西班牙和拉普拉塔实施制裁与惩罚;调解的具体制度和形式等问题上分歧严重。⑥[英]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第三卷),第211页。早在1818年10月底,美国国务卿亚当斯就曾坦言:“这次会议不会取得任何成功。”⑦“Mr.C.Bagot to Lord Castlereagh,” Washington, October 31, 1818, in Charles William Vane, Correspondence,Despatches, and other Papers of Viscount Castlereagh, Vol.XII, p.67.最终,亚琛会议仅在禁止西班牙对西属美洲使用武力上达成一致。

亚琛会议的结果表明,以“欧洲协调”为核心的维也纳体系存在固有缺陷。正如基辛格所言:“各国的利益极少一致,安全也很难做到无懈可击”,“其成员国坐视不管的可能性大于采取联合行动”⑧[美]亨利·基辛格著:《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71页。。因此,联合调解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即使达成协议也缺乏强制执行的机制。但联合调解约束了西班牙的行为,使之不能对拉普拉塔进行征服,也拖延了美国对拉普拉塔独立的承认,为英国的承认赢得了时间。

四、“调解政策”的终结与阿根廷的诞生

亚琛会议后,国际形势再次发生变化。西班牙对亚琛会议极为失望,拒绝承认其决议。⑨C.K.Webster, “Castlereagh and the Spanish Colonies II.1818-1822,” pp.632-633.1818年底,西班牙宣称“英国及其它国家与西属美洲的贸易须经由西班牙港口”。⑩“Lord Liverpool to Lord Castelereagh,” Fife House, November 9, 1818.in Charles William Vane( ed.),Correspondence, Despatches, and other Papers of Viscount Castlereagh, Vol.XII, p.77.1819年,西班牙厉兵秣马,准备对拉普拉塔发动远征;并公开宣称,将依靠本国远征军恢复在西属美洲的宗主权,而不是四国同盟的调解。①F.O.72/223, “Sir Henry Wellesley to Viscount Castlereagh (Private and Confidential),” Madrid, February 13,1819,in C.K.Webste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830, Vol.II, p.376.1820年,西班牙远征军发生哗变,引发了国内的自由主义革命,对拉普拉塔的远征被迫搁置。但西班牙新政府并未改变对拉普拉塔的政策,拉普拉塔也表示不愿屈服于西班牙新政权。此外,到1820年时,葡萄牙已基本控制东岸地区局势,吞并该地区的意图昭然若揭。各方矛盾严重激化,甚至兵戎相见,调解政策已无实施的空间。

不仅如此,19 世纪20年代欧洲革命后,“五国同盟”(法国于1818年加入)的矛盾和分歧公开化。1822年,西班牙在西属美洲的多数据点已丧失,远征失败已成定局。这不仅瓦解了欧洲各国“联合调解”的基础,也使其它大国不再受制于“正统原则”,开始积极承认拉普拉塔等国的独立地位。与此同时,拉普拉塔试图实行君主制,以获取欧洲各君主国的承认。1819年,法国未与其它四国商讨,便密谋在拉普拉塔扶植一位亲法的君主。②F.O.63/228, “Edward Thornton to Viscount Castlereagh,” Rio de Janeiro, April 18,1820, in C.K.Webster(ed.),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830, Vol.I, p.105.1821年,葡萄牙正式吞并东岸地区。为缓解与拉普拉塔的紧张关系,它于同年率先承认拉普拉塔的独立。美国也早有承认之意。1818年底,美国使团关于拉普拉塔的调查报告指出:“承认的条件已成熟。”③United States Congress, American State Papers, pp.270-276.1819年,美国驻伦敦公使拉什(Rush)向卡斯尔雷表示,美国将很快承认布宜诺斯艾利斯政府。④F.O.72/222, “Viscount Castlereagh to Sir Henry Wellesley,” Madrid, March 12, 1819, in C.K.Webster(ed.),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830, Vol.II, pp.378-379.1821年,美国已成功吞并佛罗里达,不用担心承认拉普拉塔会激怒西班牙,影响关于佛罗里达问题的谈判。1822年,美国正式承认阿根廷的独立地位。

在新的形势下,英国唯有尽快承认拉普拉塔独立,才能维系在该地区的利益。早在1816年,英国商人就已开始游说政府承认拉普拉塔独立,英国志愿者甚至远渡重洋支援拉普拉塔独立运动。受当时欧洲局势的限制,英国曾下令禁止本国士兵去南美参加军事行动。这引起了英国民众的愤慨和英国政坛的震动。卡斯尔雷因而成为了拜伦、雪莱等诗人嘲讽的对象。利物浦商人及当时在野的辉格党党魁霍兰德(Lord Holland)都强烈反对政府的禁令,认为这将严重损害英国在南美的利益。1820年,法国在拉普拉塔拥立君主的消息传出,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泰晤士报》刊登文章,强烈指责英国政府在处理南美事务上过于保守,不能采取果断的行动。⑤See Klaus Gallo, Great Britain and Argentina, pp.124-128.

国内外的形势促使卡斯尔雷开始放弃“调解政策”,考虑承认问题。为减少国内反对派的阻碍,他决定逐步承认拉普拉塔独立。1822年5月,卡斯尔雷修改《航海条例》,加入了“允许悬挂南美国旗的船只使用英国港口”的条款。⑥1651年,英国为了鼓励国内航运以及限制荷兰等国的贸易,颁布了《航海条例》。1854年,《航海条例》被废除。C.K.Webster, Litt.D., F.B.A., The Foreign Policy of Castlereagh, 1815-1822, pp.423, 434.这意味着英国已将南美国家视为事实上的主权国家,迈出了承认拉普拉塔的第一步。卡斯尔雷还准备在维罗纳会议上推动欧洲各国对西属美洲的承认。然而1822年8月卡斯尔雷去世,这一设想无果而终。

1822年9月坎宁任外交大臣后,开始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消除承认拉普拉塔独立的障碍。1822年11月,坎宁政府在《内阁备忘录》中呼吁道:“英国有必要在西属美洲设立官方机构,以确保英国的政治与经济影响;西班牙如今已不可能在拉美重建殖民统治;英国应当承认西属美洲的独立。”⑦F.O.72/266, “Canning's Memorandum for the Cabinet,” November 15,1822, in C.K.Webste 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830, Vol.II, p.394.与此同时,坎宁向西班牙明确表示:“英国希望西班牙能首先承认西属美洲的独立地位;但无论西班牙如何决定,英国都将很快承认。”⑧F.O.172/258, “George Canning to Sir William A Court,” November 30,1822, in C.K.Webste 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830, Vol.II, p.399.此外,英国还在承认问题上寻求其它欧美国家的支持。1823年8月,坎宁分别与美国公使拉什以及法国亲王波利比亚进行会谈。拉什同意与英国一起发表声明,表示“两国均无意占领西属美洲,也不允许它们被其它大国占领”。波利比亚亲王承认“西班牙已无力恢复其殖民地”,并向英国保证“法国没有武力干涉西属美洲和独占它们贸易的企图”。①Harold Temperley, The Foreign Policy of Canning, 1822-1827: England, the Neo-Holy Alliance, and the New World, London: G.Bell and Sons, Ltd, 1925, pp.110-118.英国借此扫除了承认拉普拉塔可能引发的不利国际反响。1823年10月,坎宁向拉普拉塔派出总领事(Consul-General),并接见了拉普拉塔派往英国的外交代表。②Klaus Gallo, Great Britain and Argentina, pp.140-145.1824年,坎宁提出“承认议案”,得到了两院和内阁的支持。他还以辞职相威胁,使议案获得了国王的批准。③C.K.Webste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1830, Vol.I, p.23.1824年12月,坎宁向欧洲各国宣布正式承认拉普拉塔等西属美洲国家的独立。④F.O.72/228, “George Canning to George Bosanquet,” December 31,1824, in C.K.Webste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1830, Vol.II, p.429.英国的调解政策自此终结。

英国放弃“调解政策”和承认拉普拉塔独立,对其在该地区贸易利益的扩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825年初,英国与拉普拉塔签订了《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获得了长期追求的自由贸易权。对拉普拉塔而言,英国的承认不仅打击了西班牙和神圣同盟,使它们干涉和入侵的企图化为泡影;而且推动了其它大国对拉普拉塔的承认。从1825年起,法国也开始采取积极的措施,为承认拉普拉塔做准备。⑤F.A.Kirkpatrick, A History of the Argentine Republic, Cambridge: At the University Press, 1931, p.136.国际环境的改善为拉普拉塔内部政治结构的完善提供了条件。1825年之前,拉普拉塔尚未建立完整的政府机构。1825年的制宪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行政机构,并设立一位总统。⑥F.A.Kirkpatrick, A History of the Argentine Republic, pp.136-137.1826年,阿根廷共和国成立,里瓦达维亚当选为第一任总统,真正独立的阿根廷也由此诞生。

余论

“调解政策”是英国在本土安全和海外利益出现矛盾时采取的权宜之计,是其务实外交的产物。虽然“调解政策”实施时间不长,其既未能解决西班牙、葡萄牙与拉普拉塔的矛盾,也未能防止美国对拉普拉塔的率先承认。但英国通过居中调解的方式,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确保了反法同盟的团结,维护了在拉普拉塔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力;在战争后成功地阻止了西班牙对拉普拉塔的再征服,拖延了美国的承认,为本国政策的调整赢得了缓冲时间。19 世纪20年代初,英国适时地放弃“调整政策”,为本国贸易利益的进一步扩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对英国而言,“调解政策”使其在欧洲和拉美的利益实现了“雨露均沾”,是一次成功的外交实践。正如学者瓦戴尔所言:“英国在各国中成功地‘走了若干年的钢丝'。”⑦D.A.G.Waddell, “British Neutrality and Spanish-American Independence,” p.1.

“调解政策”不仅成功维护了英国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拉普拉塔的独立。众所周知,拉普拉塔是西属美洲中唯一未被西班牙再征服的地区。这固然与其在西班牙帝国中的战略地位,及其在独立战争中所取得的成就有关,但“调解政策”的作用不容忽视。1810年和1811年,西班牙对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两次封锁,都在英国的压力下解除。此后,西班牙曾多次制定对拉普拉塔的远征计划。但在英国的调解与压力下,这些远征计划一再拖延。正如当时英国的一位外交官员所言:“布宜诺斯艾利斯政府害怕西班牙采取报复行动,将他们再次征服”,“拉普拉塔认为英国能确保其独立,认为英国的调解是其获得安全的唯一途径”⑧F.O.63/192, “Henry Chamberlain to Viscount Castlereagh,” Rio de Janeiro, February 10, 1816, in C.K.Webster(ed.), Britai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Latin America, 1812-1830, Vol.I, p.100.。

更为重要的是,“调解政策”奠定了近代英国与阿根廷关系的基础。在调解各方冲突的过程中,英国始终以“不偏不倚”的立场出现。它反对任何国家对西属美洲采取武力行动,声称只希望西班牙开放南美地区的贸易而不寻求贸易特权。虽说英国这些主张都是基于本国贸易利益的考虑。但拉普拉塔的政治精英却将英国视为摆脱西班牙控制与威胁的靠山,积极寻求英国的承认,发展与英国的友好关系,双方的经贸联系因此变得更加密切。据统计,从1807年到1824年,英国对拉普拉塔的贸易出口额由约2.35 万英镑增至约150.27 万英镑;占拉普拉塔进口总额的50.9%,是其它欧洲国家和美国对拉普拉塔出口额的4倍;1810-1815年间,英国进口皮革原料的54%来自拉普拉塔。①Judith Blow Williams, “The Establishment of British Commerce with Argentina,” p.53; H.S.Ferns, Britain and Argentina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60, pp.80,81; Harold F.Peterson, Argent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1810-1916, pp.84-85.此外,英国还对拉普拉塔的金融业和工矿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在1822年建立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银行中,英国人所占的股份高达45%;英国对拉普拉塔河矿业公司和法马蒂纳矿产公司投资额达100 万英镑和25 万英镑。②H.S.Ferns, Britain and Argentina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p.102, 134-135.到20 世纪初,在英国的肉类和谷物进口国中,阿根廷位居第一和第二位。③Annual Statement of the Trade of the United Kingdom with Foreign Countries and British Possessions for the Year 1912,London: Wyman and Sons Limited, Fetter Lane, E.C, 1913, pp.326-330.到20 世纪30年代中期,阿根廷98.6%的冷鲜牛肉和77%的羊肉出口英国。④James Belich, Replenishing the Earth: The Settler Revolu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Anglo-World, 1783-1939,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538.阿根廷最终沦为英国工业品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这对阿根廷历史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猜你喜欢
美洲西班牙英国
英国的环保
美洲野牛当宠物
西班牙(三)
美洲动物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美洲大蠊化学成分的研究
英国圣诞节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谁发现了美洲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