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助腹腔镜与开腹巨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2017-04-14 16:13王佳林
当代医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开腹切口腹腔镜

王佳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205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手助腹腔镜与开腹巨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王佳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205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1)

目的 对比评价手助腹腔镜与开腹巨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巨脾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条件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行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对照组24例行开腹巨脾切除术,对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在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长,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少,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要比对照组短,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中,术后感染仅1例,发生率为4.17%。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腹巨脾切除术相比,手助腹腔镜切除术疗效更显著,切口美观、微创、恢复速度快,值得采纳应用。

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开腹巨脾切除术;并发症

临床手术中,巨脾者由于常合并脾功能亢进,同时脾周围血管较多,采取腹腔镜脾切除术较为困难,且危险性较高[1]。针对上述状况,现代医学主张采取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治疗。为了进一步了解巨脾切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本文将48例巨脾患者纳入研究,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入选的48例巨脾患者均为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于术前经B超或CT检查确诊为巨脾[2]。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条件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中,男14例、女10例;21~67岁,平均年龄(46.9±12.5)岁;根据Child分级[3]:A级16例、B级8例;脾脏最长胫为(22.9±5.1)cm。对照组24例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6.8±12.4)岁;根据Child分级:A级17例、B级7例;脾脏最长胫为(22.7±5.2)cm。基于上述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行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基于全麻下,帮助患者作右侧30°斜位,维持脚低头高的姿势;于脐下缘长作大约为1 cm切口;把10 mm的Trocar置入,将其作为观察孔;及时对人工气腹进行构建,使用30°的腹腔镜对腹腔进行探查,然后对患者脾脏大小、腹水状况等进行仔细观察。在剑突下正中纵行切口位置确立手助设备的切口,其长5~8 mm。基于腋前线肋缘下作切口,大概为12 mm,然后把12 mm的Trocar置入,将其作为主操作孔,进一步把脾结肠韧带充分暴露,采取超声刀完成断离,并断离脾胃韧带以及脾下级血管。在上述操作过程中,需做好胃底、结肠的保护,以此避免对其他结构造成损伤。暴露脾门,在胰尾上缘位置打开脾动脉血管,显露脾动脉之后,需采取夹紧措施。离断脾肾韧带以及脾上极附着组织,进而对脾脏进行完全游离。左手需对胰尾做好相应的保护,采取直线切割吻合器离断脾蒂,若存在副脾,则需采取切除措施。脾脏切除后放入标本袋,并及时送检。之后对脾内部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出血现象;基于脾窝位置将引流管放置,切口缝合后进行敷贴,然后固定。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巨脾切除术。采取左肋缘下“L”形切口入腹,将切口长度控制在16~25 cm之间;若患者脾周存有粘连,则需采取分离措施,进而对脾胃韧带、脾结肠以及脾肾等依次分离;对脾蒂进行处理后将标本取出;若患者存在门静脉高压或食管下段曲张等状况,则需持续采取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然后放置引流管,及时关腹。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价[4]。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09.3±12.8)min、术中出血量(204.2±67.4)mL、肛门排气时间(1.9±0.3)d、术后住院时间(8.8±1.1)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8.3±13.7)min、术中出血量(385.4±85.3)mL、肛门排气时间(2.4±0.2)d、术后住院时间(10.7±1.2)d。结合上述数据可知:在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长,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少,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5,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评价 观察组患者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中,术后感染仅1例,发生率为4.17%。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显示:大部分巨脾患者为病理性脾,需及时采取手术切除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巨脾,采取全腹腔镜切除术一般来说是一类可行的手术,但此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因此应用范围受限。而在医疗技术水平逐渐进步及发展的条件下,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在临床中得到了肯定,该手术具备的优势包括:(1)操作简单、组织创伤小以及暴露良好等。(2)剑突下正中手助切口不会对肌肉造成伤害,同时也不会对镜下操作产生影响;(3)手术后,切口左右两侧不存在感觉障碍,进而能够为切口的延迟以及手术的中转提供便利[5]。有学者[6]经研究表明:相对开腹巨脾切除术,手助腹腔镜切除术疗效更明显,创伤小、恢复速度快;本文结果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24例采取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巨脾切除术,结果显示:(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9.2±12.8)min、术中出血量(204.2±67.4)mL、肛门排气时间(1.9±0.3)d、术后住院时间(8.8±1.1)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8.3±13.7)min、术中出血量(385.4±85.3)mL、肛门排气时间(2.4±0.2)d、术后住院时间(10.7±1.2)d。在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长,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少,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要比对照组短,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中,术后感染仅1例,发生率为4.17%。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

结合上述研究数据可知:手助腹腔镜切除术所需时间较长,且手术时间长容易使辅助手疲劳。对于上述情况,基于脾胃韧带分离过程中,需采取自上而下的分离方式,如此辅助手可在外旋位置,进而疲劳感降低,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操作视野[7-8]。

综上,与开腹巨脾切除术相比,手助腹腔镜切除术疗效更显著,切口美观、微创、恢复速度快;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1]何宜明,张良金,郭金桔,等.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巨脾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8):21-23.

[2]曹学庆.脾切除的腹腔镜治疗109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5,36(18):4141-4142.

[3]刘郁,王宏,段绍斌.我国手助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临床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6):756-761.

[4]戴国清.手助腹腔镜及开腹脾切除巨脾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12):1380-1382.

[5]潘孟.蔡小勇.腹腔镜手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微创医学,2012,7(2):160-163.

[6]卜烨.直肠癌的中医病机及手助腹腔镜和传统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疗效对比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4,7(S1):101-102.

[7]刘志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切开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9):36-38.

[8]高远,林雨冬,张绍庚,等.手助腹腔镜与开腹巨脾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30-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7.064

猜你喜欢
开腹切口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