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尿道狭窄的预防及诊治策略

2017-04-14 16:13曾朝阳
当代医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外口尿路感染导尿管

曾朝阳

(双峰县人民医院,湖南 娄底 417700)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尿道狭窄的预防及诊治策略

曾朝阳

(双峰县人民医院,湖南 娄底 417700)

目的 研究并总结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尿道狭窄的预防及诊治策略。方法收集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共703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到术后尿道狭窄出现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和诊治策略。结果70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尿道狭窄的患者有20例,发生率为2.8%。20例患者中,8例在尿道外口发生狭窄,6例在阴茎悬垂部发生狭窄,3例在前列腺尿道部发生狭窄,3例在尿道球膜部发生狭窄。通过对术后尿道狭窄危险因素分析可知,20例中有7例因术前合并尿路感染、8例因术中操作损伤、5例因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所致。结论患者在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外口和阴茎悬垂部更容易发生尿道狭窄,在治疗中应重视引发尿道狭窄的高危因素,积极控制尿路感染、保证术中操作的准确、及时拔除导尿管,并加强患者的护理,通过多种有效措施预防术后尿道狭窄的出现。

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尿道狭窄;预防措施;诊治策略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的常见病之一,在老年人群中多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也出现了逐年增长的趋势[1]。由于患者的前列腺组织出现了良性增大,因此会对尿路产生不同程度的阻碍,而且由于病程较长,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上对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该手术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痛苦,减轻患者负担,但是部分患者在术后会出现尿道狭窄等相关并发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3]。在本次研究中,对20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和诊治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共703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65.2±10.5)岁。所有患者经直肠指诊、尿动力学检查、超声波诊断、血前列腺特异抗原、残余尿量检测等诊断方式确诊,并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117例患者为Ⅰ度前列腺增生,332例患者为Ⅱ度前列腺增生,254例患者为Ⅲ度前列腺增生。

1.2 方法 对703例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尿道狭窄患者的治疗方法,分析有效的预防措施。

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行气管插管麻醉,常规消毒患者的会阴部并铺巾。电切环的功率设置为120 W~180 W,设置电凝的功率为60 W。行纵行切割标志沟,直达前列腺的包膜,对右叶腺体、左叶腺体和颈部的12点处的腺体进行切割,对前列腺的尖部进行修剪并止血。将膀胱内的组织碎片使用冲洗器冲出后置入气囊导尿管,并在气囊中注入20 mL~60 mL的水。术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3 评价指标 尿道狭窄的治愈标准为:患者排尿通畅,尿道狭窄完全解除,经尿动力学等检查发现所有指标均正常,患者没有发生尿瘘或尿失禁[4]。

2 结果

70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尿道狭窄的患者有20例,发生率为2.8%。20例患者中,8例在尿道外口发生狭窄,6例在阴茎悬垂部发生狭窄,3例在前列腺尿道部发生狭窄,3例在尿道球膜部发生狭窄。通过对术后尿道狭窄危险因素分析可知,20例患者发生因素主要有7例术前合并尿路感染、8例术中操作损伤、5例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

尿道狭窄治疗方式为:2例患者接受尿道外口切开成形术,9例患者接受尿道扩张术,6例患者接受尿道内切开术,还有3例患者在尿道内切开术的基础上接受了电切术。所有患者均治愈,排尿通畅。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患者出现排尿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属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也是该疾病治疗当中的“金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5]。但相关的研究发现,患者在治疗后容易出现尿道狭窄、继发性出血、短暂性尿失禁、尿潴留等并发症,反而会增加患者的痛苦[6]。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70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尿道狭窄的患者有20例,发生率为2.8%。20例患者中,8例在尿道外口发生狭窄,6例在阴茎悬垂部发生狭窄,3例在前列腺尿道部发生狭窄,3例在尿道球膜部发生狭窄。经分析发现,术前合并尿路感染、术中操作损伤、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均属于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由于在手术操作中过度插入了电切镜,因此尿道外口会受到损伤,导致术后瘢痕的形成,从而出现狭窄;电切镜前端的回流网眼和陶瓷鞘缘在手术中会随着电切镜旋转和出入,因此也会对尿道黏膜产生直接损伤;术后导尿管的直径过大,或者牵引止血、保留时间过长,都会对尿道黏膜产生压迫,导致瘢痕形成和狭窄的出现[7]。相关的研究报道称,手术中消毒常用的戊二醛也会对尿道黏膜形成损伤和刺激,致使狭窄出现;另一方面,增生腺体在术中没有得到彻底的切除,其残留腺体会形成梗阻,导致尿道狭窄[8]。

因此针对术后尿道狭窄出现的高危因素,在术前应对尿路感染进行积极控制,患者应通过尿常规检查、中段尿细菌培养等方式明确是否存在尿路感染,一旦确诊应进行抗生素治疗,在阴性后再接受手术[9]。在手术操作中,入镜应做到适度,杜绝盲目用力,如果遇到阻力,应将镜鞘充分润滑后再进行操作;此外,手术中还应做到动作轻柔,避免镜鞘的反复进出和旋转,从而降低对尿道黏膜的损伤[10]。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前列腺切除时应做到逐区、按顺序进行,不要多区甚至跨区进行,否则将可能造成术野不清,也无法及时发现出血点,从而提高手术的难度[11]。术后应选择F22号以下的导尿管,在插管时应做到动作轻柔并充分润滑,固定导尿管后适度牵拉,保证阴茎耻骨前弯曲消失。更重要的是,导尿管的留置时间不能过长,通常术后5~7天就应拔管,而且在插管期间应对导尿管做到定时冲洗,加强患者尿道口的护理,从而有效减轻对尿道的损伤,降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患者在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外口和阴茎悬垂部更容易发生尿道狭窄,在治疗中应重视引发尿道狭窄的高危因素,积极控制尿路感染、保证术中操作的准确、及时拔除导尿管,并加强患者的护理,通过多种有效措施预防术后尿道狭窄的出现。

[1]陆建军,王逸民.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诊治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2):169-170.

[2]李新,宋思吉,蒋涛,等.TURP术后尿道狭窄临床分析及对策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5):1596-1598.

[3]殷波,刘岗,王鹏,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开放性手术后近期排尿困难的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8):857-859.

[4]胡凡刚,刘德斌.前列腺摘除术后尿道狭窄并假道形成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234.

[5]周振玉,张永,王广宁,等.腹腔镜下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高龄、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32):48-49.

[6]徐创明,宫凤玲,赵鹤亮,等.尿道支架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狭窄[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3):359-360.

[7]郑宝寿,冯波,肖玉坤,等.TURKP后并发尿道狭窄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吉林医学,2011,32(7):1348-1349.

[8]余文韬,张旭.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后尿道狭窄治疗探析[J].吉林医学,2013,34(21):4218-4220.

[9]韩官红,谭毅,朱文胜,等.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后尿道狭窄治疗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7):3105-3106.

[10]杨龙,宫进龙,崔喆,等.铥激光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剜除术联合普通电切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体积大于80毫升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 (5):352-354.

[11]王荣,陈力,王雪刚,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再次入院的诊治分析[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2012,5(2):103-10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7.070

猜你喜欢
外口尿路感染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前列腺增生合并尿道外口狭窄在临床中的治疗体会
曲安奈德联合尿道扩张术治疗尿道外口狭窄的临床报道
外口切开盲端旷置内口结扎术治疗老年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