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游戏说”与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

2017-04-15 08:05刘伟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3期
关键词: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

刘伟

[摘 要]幼儿时期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关键阶段,游戏中有丰富的语言,幼儿也乐于在游戏中成长,这就为幼儿语言的游戏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游戏环境、设计有趣的游戏、加强与幼儿的互动等方法,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

[关键词]语言游戏说;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

“语言游戏说”较为注重语言在生活中的运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语言游戏说”的观点不仅在语言哲学领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幼儿教育中,由此观点衍生出的语言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阶段,如果能够把握机会,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游戏化教学,则能够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语言游戏说”

在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中的意义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强调语言活动是一种游戏,这恰好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语言教学的游戏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在教学中,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热情,受到了幼儿的喜爱。《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此外,幼儿的语言能力必须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够发展起来,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前提就是为幼儿创设一个让幼儿敢说、想说并能够得到回应的环境,这也就有必要为幼儿创设符合其个性发展的游戏情境。假如仅依靠教师直接“教”,那么幼儿会很难掌握。幼儿在参与语言游戲时,会产生运用语言与人交往、认识事物的需要,通过在实践中动脑以及动嘴等,会成为主动探究、勇敢创造的语言加工者。由此可见,语言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词语,获得语言技能的重要方式,在幼儿教育阶段实施游戏化教学非常必要。

二、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坚持以幼为本,创设宽松的语言游戏环境

在幼儿教育中,假如使用单一的语言教学活动,就会将语言教学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无法有效凸显语言教学的优势,无法充分激发孩子的语言能力,而恰当的融入语言游戏活动,则能够充分优化语言教学的氛围[1]。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幼儿为主的理念,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促使游戏化教学发挥最大的作用。创设宽松的环境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创设平等的交流氛围。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幼儿,并且应当以商量的口吻与讨论的形式来引导幼儿参与其中,由此激发幼儿求同存异的思维。如果幼儿出现了失误,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勇敢地战胜它,由此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自信。例如在讲解《粉红色的雨靴》时,教师亲切地引导幼儿:“哪个小朋友愿意到讲台上来给大家讲故事?准备先讲哪一幅图呢?”话音刚落,好几个幼儿都自告奋勇地讲述了看图的内容,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如此便可增加幼儿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信。

二是构建平等的交流平台。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耐心倾听幼儿说话,这是构建平等交流平台的必要条件。在语言教学中,一般语言能力较强的幼儿会先说出自己的想法,随后其他幼儿会跟着一起附和。这对于幼儿的思维发展极为不利,甚至可能会出现语言两极分化的情况。因此,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可以不立刻提出表扬,而是采用“缓一缓”的激励形式,不立刻说出“你说得对”等话语,而是采用“是这样吗?”或者“你说的老师都还没想到呢”等,这样不仅便于师幼之间的交流能够顺利进行,还可促使其他幼儿能够深入思考问题,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是开拓空间,集思广益。在语言游戏化教学中,多数幼儿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幼儿还会跟同桌讲述自己编的故事等。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主动性,同时还能够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如此便可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选择新颖、有趣的语言游戏

对于幼儿来说,只要是感兴趣的事物,就能够充分激发其求知欲,使其敢于表达。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按照幼儿现有的经验来选择恰当的游戏内容,尽量做到新颖有趣,而且要逐步深入,如此才能够让孩子维持积极的状态,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2]。例如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模仿游戏或者听说游戏等;而对于中班以及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设计表演游戏或者安排一些角色扮演游戏等。除了按照幼儿现有的经验选择游戏种类进行语言游戏化教学外,教师还需要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当使用幽默或者夸张的语言来组织游戏。还可借助实物道具辅以多媒体课件等来调动幼儿的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幼儿安排表演游戏《熊猫请客》:在开始游戏前,教师应当准备好头饰以及图片,由此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接下来,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教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设计问题“谁来了?”,由此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随后,教师可拿出头饰或者图片等,让幼儿自己挑选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如此便可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在课堂上,幼儿们都非常认真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很多礼貌用语,如“你好”“请”“谢谢你”,还学到了一些优美的语句,如“大家一起来唱歌,感觉好快乐”。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幼儿还了解到了动物的饮食习惯,如熊猫喜欢吃竹子、小狗喜欢啃骨头、小兔子喜欢吃胡萝卜,等等。在自由且轻松的环境中,幼儿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语言能力。

3.注重语言活动与游戏相互渗透

在语言教学中,首先可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引导孩子认真倾听,了解倾听的内容,同时做出反馈或者提出自己的问题等[3]。例如在倾听故事时,教师就可针对幼儿的年龄与能力,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倾听,如“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都做了什么?”“谁愿意来表演这个故事?”……在教学中,启发幼儿描述听到的内容非常关键,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连贯性,使更多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其中,由此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深入了解语言知识,同时还能够促进幼儿与同伴、教师间的互动。

通过不同的活动或游戏学习语言,是为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表达与理解能力,使之初步认识文学语言的美。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游戏或者情景表演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语言内容,同时还可按照语言活动的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分析作品,让幼儿沉浸其中。例如以《天生一对》为主题,教师可采用配对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到无论是相同的事物还是不同的事物,只要有理由,都有可能配成一对。教师可为幼儿展示图画,让幼儿了解到孔雀小姐与熊猫先生能够互相帮助,成为一对好朋友,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引导幼儿通过配合猜谜的游戏,找到最默契的伙伴;引导幼儿说一说身边的伙伴能不能組成一对,让幼儿了解到应当与朋友和谐相处,才能够生活得更加快乐。

4.加强师幼互动,增强幼儿积极情感体验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也应当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在游戏中,为了增强幼儿的体验,教师应试着了解他们的感受与意见,积极配合,参与到游戏中,与幼儿一起合作,完成教学目标[4]。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幼儿进行搭积木的游戏时,可以与幼儿沟通,借助“你喜欢怎么搭积木?”“你想要搭建怎样的东西?”等问题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与类型,鼓励幼儿勇敢表达。在搭建过程中,教师还可与幼儿一起搭建一个大型的积木建筑。搭建完毕后,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敢于表达的能力,教师还可让幼儿说一说在搭建积木时有怎样的创新,或者想到了什么更好玩的方法等。在幼儿阐述完毕后,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能力对于幼儿的发展非常关键。游戏化教学方法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形式,能够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既能够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到快乐,还能够帮助幼儿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幼儿的特点来设计游戏情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由此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

参考文献

[1]金燕,张月梅,韩芳芳.在一日活动中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6):127.

[2]符嵘.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探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3):33.

[3]方建华.发展与关联:我国幼儿园“游戏”研究主题的回顾与展望[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24(6):74-80.

[4]鄢超云,魏婷.“游戏”离“游戏”有多远——从理想的游戏到儿童经验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8(9):43-46.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
浅谈多媒体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效应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幼儿期语言素养的培养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