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促学:美术鉴赏阅读笔记下的自主探究

2017-04-15 08:12王俐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3期
关键词:札记手绘笔记

王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作用。双板教学、未来教室等信息技术开始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崭露头角,以期为科技信息化教学奠定坚实基础,而这必然将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高端智能。但是,科技的发展、观念的更迭,是否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与颠覆?笔者对此不以为然。教育需要信息化教学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但一切都只是为了追求一个共同的理想——在“真善美”中促进学生更好地学,更有效地实现自主探究,提高综合素养。因此,使学生主动积极、身心愉悦,使教学效果优良,仍然缺一不可。

在学生已然开始依赖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美术鉴赏领域进行愉悦深入的阅读、书写、思辨,在美术鉴赏的学习中倡导学生回归传统、本色札记、书写个性便更显难能可贵,而以写促学能够作为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美术鉴赏中完成自主探究。

一、以写促学的解读及成因

以写促学,在此指通过对美术学科书籍的阅读梳理,形成书面的笔记文本,使学生主动学习、记录探究、深刻领悟。写,可以是书写、手绘。笔者习惯将所研读的美术史论等相关书籍整理成图文并茂的札记,做到边读边记或读后札记。在手写、手绘的过程中收获颇多,故而联想到若让学生也能通过这种形式以写促学,必定能为他们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为其自主探究提供传统却更有意义的方法。

笔者并不抵触新型教育,信息技术确实在某些程度上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资讯与方法,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试图让课堂充满挑战与活力。但是笔者更想呼吁对优秀传统的回归与守望,比如试图通过回归笔头札记的书写(画)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手写中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二、写的内容方法推荐与引例

美术鉴赏阅读笔记下的自主探究形式必然以写为主导,且更为自由。写的内容和方法也颇为丰富多样。从内容而言,并不局限在某一特定范围内,但是必须与电脑输入严格区分,注重笔绘、手绘。可以是文字、图画,甚至可以是基于内容的、有效的点线面色之涂抹。但无论如何,笔者要求学生应尽量保持书面的美观,以实现审美享受,而且旨在实现美术鉴赏课堂之余的自主探究。至于方法,千人千面,应尽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选择最佳书写方法,体现探究的深度及广度——既需要在具体的作品中纵向剖析解读,也要在美术史的纷呈形式内容上有所涉猎。

1.写的内容——拓宽探究的广度

美术鉴赏阅读笔记通过记录的形式,努力实现学生对美术鉴赏知识的自主探究,以达成其对于美术鉴赏课堂知识的识记、补充与深化。所写内容之选择因人而异,不必面面俱到,只求凭心而写,隽秀而写。写是为了记录、习得和领悟。为了强调随心与自由,并不要求学生完成严格意义上的读后感或长篇大论的鉴赏文本。既然是写,那自然要追求书写(画)的写意性,避免刻意、呆板、概念化与空洞。

(1)严谨的原句札记。在美术鉴赏阅读中,原句札记多出现于一些观点、画论、国画(尤其山水)赏析中。由于是记录原句,需要学生更为细致地阅读。其中,学生难免遇到个别生僻字词甚至是错别字,对此应该妥善处理,及时查阅字典与纠正;在札记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性地选择经典和有意义的语句展开,力求精准。

(2)真实的阅读思辨。根据经验喜好,学生会对相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和个人理解。就如在美术馆观摩画展,同一作品会唤起不同观者的迥异感受。尽管如此,但总会找到情感共鸣。由此,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的体会以真实而朴素的文字记录下来,强调真情实感的流露,可以具体到对某件作品或事件的思辨,也可以是鉴赏学习或平常生活中的灵感再现。

(3)自由的作品解读。在美术鉴赏课堂之外,教师会不定期地布置鉴赏作业,但此处所指的写的内容是试图摆脱那些繁缛困顿,屏蔽“百度”来的长篇大论,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所谓鉴赏的夸夸其谈,而是关于作品的自由而实质的文本内容。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可以有主观的个性抒发,书写与自己经验、阅历息息相关的内容,且要充分考虑到便于识记。

2.写的方法——营造探究的形式美

基于内容,写的呈现方法也应力求个性、自由、美观,鼓励创意设计与手绘的融入。如《回眸的野牛》,既有整体,也放大呈现了局部的线刻,并辅以简约注释(见图1)。而笔者在美术鉴赏课堂之外提倡的写更需要在体现内心真实情感之余,展现一个美的手绘世界。

李超德教授曾介绍过他的笔记方法(见图2),笔者亲眼目睹了这位学者的朴实严谨与好学。当然,笔者并不希望束缚学生的设计、布局天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材质;对于书写区域,也不作严格规定,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决定,图文亦无限制。笔者鼓励个性创意的笔記,相信学生在写中不仅是在尝试愉悦的自主探究,更是在经历一次美妙的心灵之旅。

三、以写促学的实践意义

以写促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历,更拓宽了学生美术鉴赏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写的最终目的是促学,课堂上师生的合作交流为学生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学习、识记做了铺垫,而阅读笔记则连接了课堂内外。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地写,在手、脑、眼、心的协调下解决了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更自觉全面深入地理解美、感知美、创造美。

在手机、电脑、iPad充斥于生活的今天,教师承认这些科技产品的领先,也无法切断它们和教学之间的联系,但是在美术鉴赏课堂之余,笔者依然向往回归写的时代,因为当电子邮件取代了书信往来,当搜索引擎代替了人类思考,当iPad造就了“低头族”时,说明信息化的到来始终是把双刃剑:带来优势的同时也避免不了伤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人变得依赖和冷漠。美术鉴赏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实在无法全盘道尽美术史,期待学生课后能够自主探究、享受其中。相信美术鉴赏的阅读与书写能让学生变得更为睿智全面、乐于表达和敢于创造!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札记手绘笔记
边动笔墨边读书
手绘精彩《追梦》创刊等
创意动物手绘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手绘
我的自然笔记(一)
手绘二十四节气
备课札记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总结
《经律异相》校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