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2017-04-15 04:30
关键词:皖北思政传统

吴 云



皖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吴 云*

(阜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皖北优秀传统文化是皖北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将皖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是贯彻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体现,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既传承弘扬了皖北优秀传统文化,也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容。是加强青少年家国情怀教育,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皖北;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肩负的时代使命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30。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会议上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2014年习近平同志“五四讲话”后,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向全国教育系统提出了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4]。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下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4]3号文件)。《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5]

我们党历来重视青少年民族精神的培育。早在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同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也颁布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提出:“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当前多元价值观的交融交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不仅是对文化育人理念的有力践行,而且是发挥文化育人作用的重要选择[7]152,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纲要》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1”讲话中提出的要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符合思政课课程改革的发展和要求。

当前我国思政课所使用的教材为全国统编教材,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学者编写组,思想政治觉悟高,理论功底深厚,且术有专攻。教材的政治权威、学术权威毋庸置疑,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领导。教材的理论体系完整,逻辑结构严密,为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统一、完善、科学的参考标准。但囿于统编教材篇幅的限制,其理论内容的论述、人物事件的描述大多是站在宏观角度进行处理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和归纳性。为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鲜活性,更加饱满丰腴、富于情趣,需要我们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机制等创造性的劳动来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让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产生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皖北传统文化的内涵分析及教育价值开发

皖北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在“5·17”讲话中用288个字介绍评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他说:“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8]

皖北现有人口约3 047万人,总面积约38 896平方公里。主要是指宿州、淮北、亳州、阜阳、淮南、蚌埠等六县市。皖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交融,与齐鲁文化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共同的精神支柱。这里地处中原,地势平坦,视野开阔;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遵礼守义、质朴善良;这里的历史,悠久绵长;这里的文化,灿烂辉煌;这里的名人,层出不穷,令人敬仰。政治家蹇叔、管仲、华元、曹操等机智灵活,意志坚定,行动果断;军事家甘罗、吕蒙、桓伊、常遇春等坚毅勇敢,沉着冷静,出奇制胜;文学家嵇康、刘伶等共倡玄学新风,品格坚韧,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具有强烈的超越意识;“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苏轼、曾巩曾在这里为官多年;哲学家桓谭、孙叔平等诚实正直,善良坚韧;艺术家戴逵、刘开渠、萧龙士等品质高尚,淡泊名利,少负才名。皖北的杰出人才为我们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生动而又丰富的教学个案。

皖北的历史遗存丰富,最早的有新石器、商周时代的玉石山遗址、西上航遗址,春秋战国时的鲁吴会盟遗址、狐文城遗址,秦代的夏邑城遗址,汉代的宴喜台旧址,隋代的甬桥遗址,明代的宿城古城墙,清代的北土山书院等。而各县的古墓群、古墓葬和馆藏文物数量众多,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众多的历史遗存,是皖北历史的见证,反映了皖北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是加强青少年家国情怀教育,增强青少年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最好素材。

皖北的名胜最早要数春秋时代的八角琉璃井、闵子晒书台,隋、宋时代的古汴河(又称隋堤),从明朝彭勗的《过宿州汴堤》:“春风匹马汴河堤,西望秦川路已迷。只为看花人未返,满沟杨柳乱鸦啼。”中足见当年汴河两岸的优美。而唐代诗人白居易《隋堤柳》诗:“隋堤柳,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扬扬,雨萧萧,三株五株汴河口……二百年来汴河路,露草木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给后人留下的却是无尽的沉思。明、清时代睢阳古道为“宿州八景”之一。清代李心锐咏《睢阳古道》诗:“揽辔睢阳道,山川感慨中。饭牛多隐逸,逐鹿几英雄。柳乘堤边绿,尘消陌上红。苻离谁驻马,月照战场空。”令人感慨万端。

皖北的禹文化在淮河文化乃至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固镇的垓下古战场有东方“滑铁卢”之称;亳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 600多年前的汤王建都于亳,曹操地下运兵道是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被誉为“地下长城”;皖北是老庄道家文化的发源地;淮南有刘安、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周、伍被、晋昌等“八公”胜迹,八公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皖北红色旅游资源举不胜举,双堆集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蔡洼为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旧址,这里还有皖东北抗日学校旧址、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司令部旧址和多处烈士陵园等,是从事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去处。我们可以从众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创举中感悟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深厚的爱国爱民情怀、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和乐观向上的革命豪情。

皖北的剪纸、蓝印花布、木版年画、谷物画,萧县的国画、灵壁的钟馗画、民间刺绣,亳州、泗县的砖雕、木雕,蒙城的泥塑,灵壁的磬石雕等艺术品工艺精湛,意境深远,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令人浮想联翩。其纹样图案都来自于民间,采用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尽情抒发和寄托着皖北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反映了老百姓健康、质朴的心灵,如实客观地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的现实和世间万象。皖北的各种民歌、唢呐、锣鼓、传统杂技、曲艺表演等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其众多的艺术作品和唱词中,向社会和民众传递着良知与道义,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而民间的各种传说则表达了民众的生命意识、情感和审美需求,蕴涵着丰厚的道德伦理。“车牛返”因闵损故事而得名,此地又名“鞭打芦花处”。告诫后人要“人无间言,忠操靡坚。忠孝荡然,效法前贤”。其懿行美德,千古流芳;怀远的启母石又名望夫石,以喻女子怀念丈夫的坚贞;固镇的“许马桥”演绎着许桥和马玉巧忠贞不渝的爱情。这里还有伯牙访贤的故事,霸王别姬、找母桥、一人巷等美好传说。

皖北优秀传统文化是浩瀚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华夏民族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弘扬和传承对于增强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的身份认同感,树立民族文化品牌意识,防止民族虚无主义滋生,避免青少年出现道德人格的叛逆,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

三、皖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双向进入”是皖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机制

思政课是一门综合课程,仅仅依靠课堂显性教学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基于此,我们应该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思政大课堂,即不囿于思政课课堂教学,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校本课程建设、实践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双向进入”等机制,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道德教化,彰显教育功能,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主动“接受学习”,来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

阜阳师范学院按照《纲要》要求,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建设,挖掘和利用皖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编写校本课程。该校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老师编撰了《皖北武术名家传略》《武术套路》等校本课程和专著,将皖北的武术精华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强身健体中既感受到皖北武术的博大精深,也培养了学生虚心好学、刻苦耐劳、勇敢顽强、不断进取、砥砺担当的良好习惯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德。

音乐舞蹈学院和美术学院通过开设“凤阳花鼓灯”“皖北地方音乐”等乡土课程,组织学生学习皖北剪纸艺术,开展蒙城泥塑、亳州花戏楼砖雕、阜阳木雕、黑陶、民间刺绣、谷物画等民俗文化作品的欣赏和研究,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绚丽多彩的生活。

政法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在教学中将老子、庄子、管子的法礼、经济、教育、管理等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此外,学校还组织力量撰写、出版了一批皖北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如《阜阳通史》《阜阳历史文化概观》《倪嗣冲年谱》《倪嗣冲函电集》《倪嗣冲与北洋军阀》等,将其融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师生的充分肯定。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除了在《基础》课和《纲要》课教学中融入了皖北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外,还定期组织师生到皖北各红色景点进行考察学习,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组织学生到皖北历史文化景点进行实地调研,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教学素材,增强道德教育的说服力、教育力和感染力。

学校通过开展皖北优秀传统文化辩论赛、模拟导游演讲等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皖北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认知。并通过科研立项资助等方式鼓励学生加强对皖北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学生先后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大学生社团“清颍史学社”“三月文学社”等创办的刊物《清颍文史》《三月》《采桑子》等也开辟专栏发表学生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加大学生科研资助力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皖北优秀传统文化也得以传承和弘扬。阜阳师范学院在校本课程建设和实践育人方面,多措并举,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成效显著。

我们的“双向进入”机制是按照学校“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原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以构建的。如组织学校的民乐团、合唱团积极主动参与皖北的各种民俗活动,传承民俗文化;邀请非遗传承人、民间艺术家全方位参与学校的“道德实践”活动等。学生在感受皖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提升了抵抗困难挫折的能力,感悟了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凝练了素质,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了学生道德人格,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自觉承担起这个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有力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提升了学习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了奉献,有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奉献相统一”的教学育人目标,提升了立德树人的质量和水平。

(二)“师资、课程和教材”是皖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保证

皖北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对于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陶冶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构建青少年和谐的内心世界和健全人格具有特殊的教化功能。它所倡导的价值理念、理想抱负、做人准则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我们应将皖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让学生感受皖北历史文化的厚重,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的素养,通过引导感化、释疑解惑,解决知性、悟性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政治信仰,学会感恩,回报社会,传递正能量,解决理性、德性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信念,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和素质要求。

一方面,思政课老师肩负重大责任。皖北传统文化内容浩瀚而繁杂,找准皖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契合点,将众多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内含的道德教育因子挖掘整理出来并非易事。从事这项伟大事业的工作者,他们的理论素养、思维方式、研究水平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皖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炼整合的质量。因而加大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从事校本课程建设、开展实践教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头等大事。正如《纲要》指出“增加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人才比重,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5]至关重要。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拥护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的思政课老师,要成为皖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名师和领军人才,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以及对皖北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洞察力,对青少年的心理、性格、行为方式和精神需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高超的组织、管理、沟通和协调能力。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思政课老师一定要做到统筹兼顾,细心谋划,精心准备。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深入实地,切实开展调查研究,理清历史文化脉络,梳理相关历史事件,甄别各种历史文化资源的精华与糟粕,通过加工整合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要主动与当地历史文化单位如地方志办公室、博物馆、文化馆等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以便持续开展皖北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要精心选择实践教学点,掌握该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与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之间如何做到“无缝对接”等问题。

另一方面,应重视校本课程建设和校本教材编写工作。校本课程是皖北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因而编写校本教材,要充分彰显皖北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编写者的学术水平、理论素养和政治鉴别力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实现皖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思政课的合理渗透,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高度融合,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达到校本课程建设的目的。

思政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找准本学科教学内容与皖北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合理使用好、利用好启人心智的皖北优秀文化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延伸教学空间,拓宽教育平台,通过采用“实地走访”“红色瞻仰”等体现直观性、朴素性,通过“史料研究”“故事听讲”“读书感想”等活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系统原则,要有全局观念、整体意识。要处理好文化多样性、庞杂性与思政课教育典型性、先进性的关系;要看到传统文化丰富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关系;要协调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理性爱国的关系,避免诱导狭隘的乡土观点;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在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关系;要权衡好考试评价的权重。要在思政课教育方法和路径上下功夫,求实效,实现教育形式多样化、方法多元化、效果明显化。

皖北优秀传统文化是皖北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将其与思政课教学融合,是一种集思想教育、文化育人、情操修养于一体的新的德育模式和育人平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两者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地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修养与现实感受相统一,能让学生在强烈的精神震撼中,在感受历史的厚重中实现心灵的洗礼,启迪无穷的智慧,实现道德的升华。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报告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1- 13(1).

[3]张岂之.培育优良品德,创造精彩人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发言[N].光明日报, 2014-07-04(7).

[4]袁贵仁: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05-23(7).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1/201404/xxgk_166543.html.

[6]中宣部.教育部日前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EB/OL]. http://law.lawtime.cn /d401730406824.html.

[7]李月云、张彪.皖北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5(4).

[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 05-18)/c1024-28361421.html.

The Way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Northern Anhui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WU Yun

(School of Marxism,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32, China)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Northern Anhui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ollective wisdom of the local people. Introducing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Northern Anhui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in line with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Education policy, embodying the spirits of, and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ra. It can promote the heritage of goo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northern Anhui, and also enrich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trengthen youth patriotism education, foster the ideal personality, promote the political quality, enhance self-confidence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value concept and achieve the basic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Northern Anhui;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way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7.01.04

G416

A

1004-4310(2017)01-0021-05

2016-10-13

安徽省重点质量工程项目“皖北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地方高师院校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2014jyxm225);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皖北文化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SK2016A0703)。

吴云(1964- ),男,安徽巢湖人,硕士,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皖北思政传统
摄影·美好安徽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