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
——谈高中语文作文的分层教学

2017-04-15 12:26陈美琴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比喻针对性分析法

陈美琴

(沙县第一中学,福建 沙县 365050)

化繁为简
——谈高中语文作文的分层教学

陈美琴

(沙县第一中学,福建 沙县 365050)

如何让学生不再畏惧写作,是一直困扰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难题。教师可以分层推进教学内容:分解多个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单一化;细化单一的教学目标,让目标具有可操作性;提高对作文修改的针对性,让学生分层分步提高。

作文教学;分层推进;目标单一性;可操作性;针对性

对于作文,就算是教师仍有畏惧之心。十年前,笔者的研究结论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就不再畏惧写作。可时至今日,笔者感觉不到学生对写作的一丝兴趣,他们依然畏惧写作,这让笔者陷入迷茫。在写作教学的探索中,笔者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分解多个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单一化

据调查,学生常常更喜欢做理科的作业,因为教师上课的教学目标单一,作业有针对性。而作文却不是如此。如教学必修一教材《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告诉学生对生活要敏感,并且举了一个片段事例,然后设计《感动》《令人难忘的细节》等作业。教师常常只是把写作的注意事项全部告诉学生,可学生不知道如何对生活敏感,也不知道怎么写好细节,自然对作文题畏惧。胡家曙说:“这种教学误区是教师把自己的认知结果和认知过程直接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1]因此,要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就应去除揠苗助长之心,要如石修银教师所说“踏阶而上,远离茫然”,耐心分层推进训练内容。[2]一课一个目标,最终才能学会写作。如论据可分为先观点后事实、先事实后观点、边叙述边议论等几种模式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个目标都弄明白了,才有可能写出好的文章。

笔者在教学上也经历了由复杂到单一教学目标的改变。第一次教论证方法,设计了《议论文升格之分析论证篇》,一节课介绍八种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引申类比法、意义分析法、归纳分析法、阐释分析法、辩证分析法。由于教学的内容较多,学生上完课最终只知道有这些论证方法存在,但是很难运用好。第二次教学进行了改变,改为单一目标教学,设计了《议论文写作训练指导之比喻论证》,先学习比喻论证的作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学习比喻论证的定义,探究比喻论证的写作特点;最后学以致用,师生共同写作实践,共同欣赏、修改。单一的教学目标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剩余几种论证方法也依此设计教学,效果较好。

二、细化单一的教学目标,让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王荣生教授曾说过,有一些教师是没有作文教学。黄厚江教师也认为,就算有作文教学的教师也是写写评语,读读范文,开开“两会”——表彰大会和批斗大会,学生的写作自然好不了。教师应该是一个好教练,要让学生由不会而会,应该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3]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多写作文,这样更能发现问题,指导更有针对性,写作的操作性更强。

如教比喻论证,笔者写作后发现,比喻手法必须要解决两个大问题:一个是怎么找到适合比喻论证的事物,另一个是怎么透彻说理。于是笔者通过实践,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以下作文指导教学:比喻论证的A和B两事物本没有关联性,是相似的事理联系了A和B。因此,第一步:推出所要论证相似的事理的内涵。如《劝学》中“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推出它蕴含的事理内涵是某物借助外物能弥补不足。第二步:扣事理关键词联想B事物。这里关键词是“借助”,可以联想到人类借助手机联系远方的人,植物中藤借树爬向更高,动物里狐假虎威,扁鱼借助绿虾捕食等,这些事物通过借助都弥补了不足。第三步:对联想到的事物进行筛选。不能选的事物是:动物里狐假虎威,因为是贬义色彩的,不适合论证借助外物提高自身的道理;扁鱼借助绿虾捕食,很多人对此不了解,也不适合选。筛选的过程中得到筛选原则:B事物要通俗易懂,且要注意论证的整体感情倾向。第四步:扣事理内涵分析,剖析并突出相似的义理。这样可操作性的四步,让学生对比喻论证不再束手无策,这与近年来掀起的“八股文热”思想一致。[4]张林建教授指出“八股文”对写作教学有启发[5],教师可以细心摸索出如八股文式的可操作性步骤,让学生填空式写作,减少他们的茫然与畏惧。

当然,让写作具有可操作性的另一便捷方法是利用教材的课文来指导写作。孙绍振教授也指出,一些教师往往把阅读与写作变成了油和水的关系。其实一切写作源于模仿,因此,教师应该细心发现典型性的例文,对其作针对性的分析,总结值得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指导学生模仿写作,这样的模仿让写作变得有章可循,操作性强。如教《劝学》时,让学生理清全文思路:(1)提出中心论点,并论证学习的意义。(2)论证学习的作用。(3)论证学习的方法、态度。模仿此文思路写《劝思》就轻而易举了,学生构思:(1)提出中心论点,生活中我们处处要多思考。(2)论证思考的作用。可以使自己进步,实现自己的价值,还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3)论证思考的方法。

三、提高对作文修改的针对性,让学生分层分步提高

学生常常有一种感觉,如果理科作业做错了,教师一讲评,自己就茅塞顿开,知道如何改正;而对于作文,教师的很多评语是套话,有信息群发之感,学生每次看都是相似的话语、相似的问题,不知怎么改得更好。王友珍教师建议:“由注重教师评语转向注重教师对作文修改指导的针对性。”[6]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笔者认为针对性较好用的有两种做法:一是针对一个训练知识点写修改建议,让学生感受到写作也能如理科一般有章可循;二是系统教学后的单人交流式指导写作,让学生感受到按教师指导修改后文章,更加完善,更加精彩,指导的效果就能体现,同时还能延伸语文课堂,让学生喜欢上写作。

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指导,如用比喻论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生的习作:“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有多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有多长,而那些站在社会最顶峰的人是长木板,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是短木板,即使力量微不足道,却掌握着国家兴衰。”教师根据比喻论证道理要相似的特点,指导学生修改:不能夸大个人力量,不能用取决于,应该是每一块木板尽量使自己变长,影响社会。因此学生修改习作:“就像为了使木桶装更多的水,每一块木板都要使自己变得更长,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使国家繁荣昌盛。”

[1]胡家曙.高效语文教学的心理路径和重要节点[J].语文教学通讯,2015(7).

[2]石修银.作文指导:踏阶而上,远离茫然[J].语文教学通讯,2015(7).

[3]黄厚江.作文教学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J].中学语文教学,2014(10).

[4]周倩.作文教学课程价值思考的立场选择[J].中学语文教学,2014(10).

[5]张林建.“语文教育民族化”作文教学启示[J].语文教学通讯,2014(25).

[6]王友珍.中学生写作主体失语现象研究与问题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2014(9):47-48.

G424.1

A

1673-9884(2017)11-0011-02

2017-10-13

陈美琴,女,沙县第一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比喻针对性分析法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比喻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比喻最爱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