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ASP.NET教学改革

2017-04-18 11:29陈楠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35期
关键词:应用型教学改革

陈楠

摘要:该文在充分分析了ASP.NET课程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改革通过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方式,调整考核机制,建设错误资源库等方面入手。实践证明,该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ASP.NET;应用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5-0105-03

Reform of ASP.NET For Trai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HEN Nan

(College of Qianjiang,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nalysis of ASP.NET courses present situation, it puts forward to establish a model which is reform of ASP.NET for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t includes regulating instructional content, enriching resource, integrating style, adjusting examine mechanism, building error system and so on.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is model can motivate interests, raise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t also achieves the better results.

Key words: ASP.NET; Application-oriented; Courses reform

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要引导一批高等院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化,因此,为了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许多高校都提出了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计算机等相关工科类专业在培养方案中都逐步加大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的需求。同时在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Web开发技术是一个重要方向。目前, 主流的Web开发技术主要有ASP.NET、 JSP和 PHP等,许多高校选择ASP.NET作为主要教学方向【1】。但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许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仍然不会编写相关web程序,不懂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不会进行完整系统开发。究其根本,问题并非出在课程本身,而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出知识的应用性和课程的实践性,从而导致学生不能领会到该课程的实质和精髓所在,没有掌握学以致用的方法。

1 ASP.NET教学现状

ASP.NET是当前最流行的web网页开发技术之一,该课程是高校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会程序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最终掌握软件开发的技能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和反思当前的ASP.NET的课堂教学,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下列几点:

第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被充分的激发,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作为主体,偏重理论的灌输,实践性环节较少,学生的投入度和融合性不高,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课程感到无趣和厌倦,对于课程教学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第二,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使用了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教学资源类案例较为零散,案例与案例之间缺乏关联,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结构,使得学生不易学习和模仿和提高。

第三,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现有考核虽然是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项所组成,但是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主要仍然是来自于笔试的卷面成绩,考核主要侧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没有体现出课程所应主要体现的对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

2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当前ASP.NET课程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本文将立足于课程的内在特点,立足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以综合职业素质为架构,从专业知识起步,以技能训练为主線,注重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同培养,进而逐步提升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最终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实力。

2.1调整现有内容,增强课程内部联系,组建以项目设计为主线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ASP.NET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基于知识点的讲授,依据章节性理论知识来逐步展开。而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ASP.NET课程与《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等课程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内容组织中应遵循逐步增强课程之间的内部联系来实施课程教学。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校企合作中企业项目资源组建以项目设计为主线的教学内容,打破原有的以语言模块为主的组织单位,循序渐进地分阶段组织相关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内容中依托工作过程和若干个完整项目来讲授知识点,将项目开发过程的相关内容贯穿和渗透到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中去。教学内容组织如图1所示:

2.2丰富现有教学资源,逐步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配套资源库

课程教学资源是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针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的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配套教学资源库,首先应包含现有的图书、教程、教学参考书等实体资源,其次应包含需要教师从纷繁复杂的共享资源中选择符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需求的素材、案例和项目活动资源,以及各种程序设计大赛中的某些优秀作品和优秀试题来构建案例资源库,再次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和互联网实验实训中心,构建学生课堂学习实践平台,从而使学生能够强化课程学习,丰富实践经验。

除了上述可供学生模仿和学习正确教学资源,还应从反面搭建学生错误资源库。该资源库主要是通过不断修正错误的知识点,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和应用。在此系统中,学习的过程是通过寻找和修正错误来完成的。该资源库主要是来自于教师通过收集整理网络共享的易错资源和课程教授过程中某些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典型错误案例、易错问题和错误流程,通过循序渐进的启发、诱导、纠正的方式来辅助指引学生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

2.3整合教学方式,确立以项目驱动为主体,大案例教学为辅的新型教学方式

特征项目驱动开发方法是敏捷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种 ,是由Jeff de Luca、Eric Lefebvre、 Peter Coad共同开发的【2】,该方法强调特性驱动和快速迭代,非常适合实践应用。而针对ASP.NET这种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确立项目驱动与大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程教学起到积极作用。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摒弃原有的松散的多样的小案例,精心选择一个项目驱动的贴合学生实际的大案例来实施课程教学,通过案例的每一个实现过程来教授课程知识点,逐级推动,点面结合,边学边练,使得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项目开发的步骤,学会项目开发的方法。同时,在实验实践环节中,沿用项目驱动的方式来辅助课堂教学,整个课程实验即为一个完整项目的完成过程。在实验初始阶段将学生分成若干多个小组,自由选择即将完成的项目内容,在实验环节中,依据项目推动的进程来逐层分解每次的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对于各种资料的查阅,分析和总结,选择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得学生逐步突破原有的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将几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并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替身。

2.4调整考核方式,形成“知识+能力”的雙效考核机制

针对ASP.NET课程,由于该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传统单一的通过笔试和试卷进行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掌握程度,因此,制定全面科学合理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尤为重要。调整原有的考核机制,逐步减轻知识层面考核,加强针对学生能力标准的考核。

知识层面理论考核主要沿用原有的试卷考核方式,该考核主要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层面的考核主要着重考核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实践能力。软件开发能力考核侧重学生独立完成小型web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能力。实践能力考核主要侧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考核。

在实践能力考核中通过将学生自愿结成若干个工作团队,每人在团队中承担一项职责,并在组中模拟进行项目研发,定期在组内召开小组工作会议,各组最终根据自己的实践项目成果来进行考核。最终能力考核成绩由教师考核、小组自评、组内组员互评,组间互评组成。考核形式主要为自我陈述和答辩环节组成,考评老师引入校企合作企业导师。

软件开发能力考核由教师命题或学生自主命题设计和实现一个小型项目,在完成项目时不仅需要提交程序代码还需提交有关该项目的设计文档。设计文档要求依据软件开发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阶段,数据库的设计(包括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等),系统功能模块结构设计,建模方案和测试数据等部分。通过上述资料的提交,该考核能够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对于项目开发流程的掌握程度和项目设计方法的精通程度,有助于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水平。

3 改革的成效

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和针对学生的调查意见反馈,笔者发现在实施ASP.NET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考核模式的修正和调整,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广泛支持。其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心选择的项目设计为主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对于程序设计和项目开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系统的学习项目开发的流程和方法,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课程后续的见习实习环节中许多同学都选择了研发岗位的相关单位,并能够在单位中快速适应研发工作。

第二,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学习,将成功的喜悦贯穿于学习之中,充分体现出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学习效果成倍增长。

第三,科学合理的“知识+能力”考评方式客观公正的评价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加有效的激励学生投入课程的学习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学超,杨宏伟.职业院校《ASP.NET WEB开发》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S1):162-164.

[2] Stephen R.Palmer,John M.Felsing著,熊焕宇,王峰,彭谩强译.特征驱动开发方法原理与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5-38.

猜你喜欢
应用型教学改革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