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0名大学生强迫症状调查*

2017-04-21 01:44刘国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条目行为习惯

刘国华

中国.广东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广东湛江) 524088 E-mail:hdpsy@163.com

15000名大学生强迫症状调查*

刘国华

中国.广东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广东湛江) 524088 E-mail:hdpsy@163.com

目的:调查大学生强迫症状的现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OBCSS)测试15064名1~4年级大学生。结果: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检出率为12.4%,在性别(χ2=69.653, P<0.001)、年级(χ2=1289.233,P<0.001)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男生更多性强迫观念(t=34.332, P<0.001),而女生更多完美化强迫信念(t=-3.158,P<0.001),但一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习惯的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方差分析表明,无论是量表总分(F=106.073,P<0.001),还是一般强迫思维(F=140.192,P<0.001)、完美强迫信念(F=45.449,P<0.001)、强迫行为习惯(F=38.740,P<0.001)、性强迫观念(F=39.061,P<0.001)等因子得分上,大一年级都比高年级更严重。结论:大学生是强迫症状的高发人群,应引起普遍关注。

大学生;强迫症状;性别差异;年级差异

强迫症,因其临床症状稳定、特异性高,其研究一直受到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的广泛重视[1]。并且,近年来,强迫症研究有上升趋势[2]。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3],强迫症是以存在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强迫思维是反复的和持续的想法、冲动、表象,它被感受为侵入性的和不需要的;而强迫行为是重复的行为或精神活动,个体感到受驱使而对强迫思维做出反应,或必须非常机械地遵守规则。

寇长贵等[4]对在校大学生的强迫性神经症现况调查表明,大学生是强迫症的高危人群。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强迫症状是大学生最严重的心理问题,如:吴承红[5]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其结构因素的分析;富景春等[6]对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测查分析;钱兰英[7]、林贤浩[8]、杨宪华和张蕾[9]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刘美涓和余华[10]、刘国华[11]、宋迎秋等[12]各年级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唐秋萍等分析了18组样本23891名大学生[13]、王建中和樊富珉联合调研北京市23所高校5520名大学生[14]。这些研究大多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然而,边俊士等指出[15],SCL-90在适用对象、信效度和常模等方面仍存在争议。因此,齐晓栋等2005年编制了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 of Scale,OBCSS),最初对象是大学新生[16],近来也用于高年级大学生强迫症状的调查[17-18]。本文报告使用OBCSS测量15448名大学生强迫症状的研究结果,为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干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自愿参与的原则,整群随机抽取广东省某普通高校19个学院81个专业15448名大学生,有效人数15064人(97.51%)。其中,男7830人(52.0%),女7234人(48.0%);大一7741人(51.4%),大二3315人(22.0%),大三2136人(14.2%),大四1872人(12.4%);年龄16~28岁,平均(20.76±1.435)岁。

1.2 方法

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由齐晓栋等人于2005年编制[16]。该问卷共18个题目,由4个维度构成,分别为性强迫观念(含3,6,10等3个条目)、完美化强迫信念(含4,8,13,16等4个条目)、强迫行为习惯(含7,9,11,12,14等5个条目)、一般强迫性思维(含1,2,5,15,17,18等6个条目)[18]。采用1~5分5级计分制,得分越高表示强迫症状越严重。最初研究报告4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59~ 0.798之间[16],本研究中各因子的克伦巴赫α系数分别为性强迫观念0.697,完美化强迫信念0.712,强迫行为习惯0.668,一般强迫思维0.828,总量表0.869。

2 结 果

2.1 大学生强迫症状检出情况

以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OBCSS)得分的平均分(32.05)加上一个标准差(8.97)作为临界点,筛选强迫症状严重者,检出强迫症状严重者1871人,检出率为12.4%。进一步χ2检验表明,强迫症状严重者在性别分布和年级分布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见表1。

表1 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检出情况及卡方检验[n(%)]

2.2 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性别差异

为了解大学生强迫症状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进行各因子及其所含条目的得分平均数的t检验,结果发现,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的总量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男生比女生严重。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比较结果,性强迫观念(P<0.001)、完美化强迫信念(P<0.01)等因子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男生的性强迫观念比女生严重而女生的完美化强迫信念比男生严重。而一般强迫思维因子和强迫行为习惯因子的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见表2。

从具体条目的得分来看,性强迫观念因子所含的3个条目的得分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且都是男生高于女生(P<0.001)。而完美化强迫信念因子所含的4个条目,有3个条目的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条目4“自己的所有东西都有固定摆放的位置”和条目13“对作业本的整洁和书写的整洁非常关心”的得分,女生高于男生(P<0.001);条目8“喜欢精确地按时间做事”的得分,则男生高于女生(P<0.001);而条目16“做常规工作时,会遵循严格的路线(P>0.05)”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一般强迫因子所含6个条目,只有1个条目的得分存在性别差异,即条目1“总觉得自己不能把事情解释清楚(女生高于男生,P<0.001)”。强迫行为习惯因子所含的5个条目,有3个条目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如条目7“当知道某物品被别人用过或接触过,就不愿意接触它”的得分,女生高于男生(P<0.01);而条目11“经常洗手且洗手的频率和每次洗手的时间比较长”(P<0.001)和条目14“会不由自主的重复某些数字”(P<0.01)的得分,则是男生高于女生。总之,18个条目中有9个条目的得分女生高于男生(其中4题差异显著),另外9个条目的得分男生高于女生(其中6题差异显著)。

表2 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性别差异t检验()

表2 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性别差异t检验()

因子及其条目 男 女 t P一般强迫思维1.77±0.637 1.78±0.587-1.389 0.165 1.总觉得自己不能把事情解释清楚 1.85±0.820 1.90±0.776 -4.281 0.000 2.即使是已经非常仔细做的事,常常觉得仍然十分不好 1.85±0.843 1.85±0.762 -0.388 0.698 5.当令人不快的想法进入我的脑海时,想甩都甩不掉 1.82±0.895 1.84±0.852 -1.287 0.198 15.对自己做的很多事情都产生怀疑 1.68±0.830 1.69±0.773 -1.150 0.250 17.在某些情形下,担心失去自控而做出令人尴尬的事 1.87±0.972 1.88±0.903 -0.426 0.670 18.几乎每天都被进入脑海的有违心愿的想法搞的心情沮丧 1.54±0.808 1.52±0.771 1.358 0.175完美强迫信念 2.06±0.795 2.10±0.760-3.158 0.002 4.自己的所有东西都有固定摆放的位置 2.04±1.094 2.17±1.122 -7.268 0.000 8.喜欢精确地按时间做事 2.09±1.086 1.94±0.982 8.716 0.000 13.对作业本的整洁和书写的整洁非常关心 1.94±1.028 2.11±1.069-10.303 0.000 16.做常规工作时,会遵循严格的路线 2.20±1.075 2.19±1.025 0.045 0.964强迫行为习惯 1.69±0.606 1.68±0.551 1.002 0.317 7.当知道某物品被别人用过或接触过,就不愿意接触它 1.56±0.800 1.60±0.784 -2.798 0.005 9.认为有必要留着那些已经用过或用空的东西 2.28±1.128 2.25±1.025 1.358 0.174 11.经常洗手且洗手的频率和每次洗手的时间比较长 1.42±0.753 1.37±0.708 4.040 0.000 12.反复检查门、窗、开关等,以确保它们关好了 1.68±0.951 1.70±0.932 -1.616 0.106 14.会不由自主的重复某些数字 1.52±0.868 1.48±0.803 2.662 0.008性强迫观念 1.70±0.669 1.38±0.478 34.332 0.000 3.经常出现下流的、肮脏的想法,而且很难除掉 1.73±0.899 1.35±0.634 29.685 0.000 6.头脑里经常出现有关乱伦的想法 1.26±0.615 1.14±0.445 14.283 0.000 10.头脑里经常出现有关性的想法 2.11±0.992 1.64±0.744 33.221 0.000总量表 1.80±0.534 1.76±0.456 5.333 0.000

表3 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年级差异()

表3 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年级差异()

因 子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F一般强迫思维 1.863±0.611 1.742±0.614 1.662±0.583 1.592±0.591 140.192***完美强迫信念 2.155±0.776 2.004±0.739 2.006±0.795 2.014±0.809 45.449***强迫行为习惯 1.736±0.574 1.647±0.571 1.633±0.581 1.618±0.603 38.740***性强迫观念 1.595±0.617 1.508±0.575 1.505±0.603 1.454±0.609 39.061***总量表 1.848±0.478 1.735±0.499 1.704±0.509 1.670±0.526 106.073***

表4 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年级差异事后多重比较(t)

2.3 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年级差异

为比较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年级差异,对各因子得分及总量表进行方差分析显示,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的总量表和4个因子得分之间的年级差异都非常显著(P<0.001)。从总量表来看,各年级大学生的强迫症状,从重到轻依次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呈现出随年级依次减轻的趋势。从各因子得分情况来看,一般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习惯和性强迫观念,也是随年级从大一到大四依次减轻;只有完美化强迫信念因子,大一最严重,其次是大四、大三、大二,见表3。

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年级差异,对各因子得分及总量表进行事后检验,一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习惯的因子得分的方差齐性,用Scheffe(C)进行多重比较,而完美化强迫信念、性强迫观念和总量表的方差不齐性,用Dunnett T3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大一与其他年级之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0.001),而大二和大三、大四以及大三和大四之间的差异多不显著(P>0.05)。见表4。

3 讨 论

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 of Scale,OBCSS)最初测量对象是大学新生[16],近年来,有人将其用于各年级大学生强迫症状的调查[17-18],但未报告其可靠性资料。本研究中OBCSS各因子的克伦巴赫α系数分别为性强迫观念0.697,完美化强迫信念0.712,强迫行为习惯0.668,一般强迫思维0.828,总量表0.869。说明OBCSS用于各年级大学生的可靠性,比最初编制者所报告的大学新生略好一些[16]。本研究以OBCSS问卷总分的平均分加上一个标准差作为临界点,筛选强迫症状严重者,检出强迫症状严重者1871人,检出率12.4%。这与陕西的报道相符合[9],但高于湖南(7.5%)[19],而低于吉林(17.1%)[4]和扬州(21.21%)[2]。这种差异可能是评估工具和方法不同造成的,但这些结果都高于普通人群的强迫症患病率(1.1%~3.3%),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大学生是强迫症的高危人群[4]。

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性别差异,首先表现在检出率上,男生高于女生,这与国内外以往研究结果一致[4]。其次,男女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具体表现也存在差异,男生更多性强迫观念,而女生更多完美化强迫信念。具体地说,男生更容易出现有关性的、乱伦的、下流的、肮脏的想法,喜欢精确地按时间做事,以及经常洗手和重复数字等强迫行为习惯;而女生则更加喜欢自己的所有东西都有固定摆放的位置,对作业本的整洁和书写的整洁非常关心,总觉得自己不能把事情解释清楚,当知道某物品被别人用过或接触过就不愿意接触它。这与吴明霞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0],也与钟杰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21],即女生在污染方面比男生严重,而男生的检查更显著。

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年级差异,首先也表现在检出率存在差异,这与以往研究相符[4],但具体分布有所不同:本研究结果中,检出率为大一年级最高,然后是大二大三,最低是大四;而寇长贵等[4]研究结果是大一、大二高于大三、大四。其次,事后多重比较表明,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年级差异主要来自于大一年级与高年级之间的差异,无论是问卷总分还是各因子得分,大一年级均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以往研究中,刘晓倩的研究结果是强迫症状不存在年级差异[17],而李力生等人的研究结果为强迫症状存在年级差异[22]。可见,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年级差异仍存在争议,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验证。

[1]张守杰,许又新.强迫症症状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5(2):79-81,96

[2]吴承红,蔡澄.大学生强迫症症状学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6(3):32-34

[3]美国精神医学学会著,张道龙等译.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5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27-5230

[4]寇长贵,谢冰,史杰萍,等.在校大学生强迫性神经症现况调查[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2):384-388

[5]吴承红.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其结构因素的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0,13(4):217-219

[6]富景春,李凤英,王文瑞,等.不同专业大学生SCL—90测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6(2):168-169

[7]钱兰英.四届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比较[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11(6):473-477

[8]林贤浩.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跟踪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629-631

[9]杨宪华,张蕾.民办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944-946

[10]刘美涓,余华.大学生SCL-90测试结果的研究[J].心理科学杂志,1995,18(5):295-298

[11]刘国华.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3):297-298

[12]宋迎秋,曾雅丽,林媛.大学生心理状况与强迫症状现状的探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267-269

[13]唐秋萍,程灶火,袁爱华,等.SCL-90在中国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1):16-20

[14]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31-333

[15]边俊士,井西学,庄娜.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心理健康研究中应用的争议[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2):231-233

[16]齐晓栋,吴明霞,杨静,等.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25-27

[17]刘晓倩.大学生强迫症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J].青春岁月,2012,31(23):202-202

[18]焦珊珊.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其强迫症状的关系研究[J].亚太教育,2015,11(24):293-294

[19]赵勇.大学生强迫症状状况调查及其个性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6):417-418

[20]吴明霞,齐晓栋,刘衍玲,等.大学一年级新生699名强迫症状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50-651

[21]钟杰,秦漠,蔡文菁,等.Padua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人群中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1-4

[22]李力生,井蕊,王泓午.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990-992

Research on the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of College Students

LIU Guohua
Psychological Tutor Center,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ollege students’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Methods:15064 college student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OBCSS).Results:The detection rate of college students’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was 12.4%.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stribution-difference in gender(χ2=69.653,P<0.001)and grade(χ2=1289.233,P<0.001).Boys had more sexual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t=34.332,P<0.001),while girls had more perfect obsessive-compulsive beliefs(t=-3.158,P<0.001).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grades(P<0.001),the freshmen’s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was more serious than seniors.Conclusion:College students are highrisk groups of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It should attract more public attention.

College students;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Gender difference;Grade difference

R395.4

A

1005-1252(2017)03-0330-04

10.13342/j.cnki.cjhp.2017.03.004

2016-12-19)

http://www.cjhp.com.cn/

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度人文社科科研项目“大学生强迫症状的筛查、评估与治疗”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条目行为习惯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