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导性”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2017-04-22 19:15黄新古
广东教育·综合 2017年4期
关键词:罗杰斯指导性政治课

黄新古

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杰斯把心理咨询的“以患者为中心治疗”方法移植到教学中,为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而构建了一种“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其内涵是较少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传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非指导性”教学的目标在于创造一种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考核和评价种种新出现的知觉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达到更大程度的个人统合和现实的自我鉴定。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核心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师的任务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高中政治学科的知识由一定的概念、观点和原理构成,具有较强的概括性、理论性和抽象性,给学生枯燥抽象、纲性生硬、难以理解的感觉。正因如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普遍存在以下弊端:重“理论灌输”,轻“启发引导”;重“记忆”,轻“思维”;重“研究教材”,轻“研究学生”;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道德的内化。而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则强调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作用,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把“非指导性”教学引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有利于让学生设置自己的教育目标,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一、以生为本,构建课堂“新生态”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拥有和谐氛围、促进学生心智成长的“新生态”课堂。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优化主体学习环境

课堂上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要少直接、多间接;少明示、多暗示;少命令、多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下进行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从话题设计,到问题的提出,再到论证,最后到结论,师生都应平等交流、共同研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凝聚学生的智慧和思想,而不是唯师是从,只顾师道尊严。例如:在《政治生活》“三个代表”教学中,我先播放中央电视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部分片段,创设教学情境,然后鼓励学生从我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到自己生活中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谈起。在讨论中,有学生列举了一些党内的腐败现象,导致部分同学在讨论过程中出现认识偏差。我并没有以“师道尊严”和教材的权威性来强迫学生接受教材观点,而是在肯定这位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跟学生平等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对目前党存在的正反两种现象进行比较讨论。通过师生、生生平等交流讨论,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理解,也進一步认识到了加强党的建设、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紧迫性。

(二)尊重主体认知,促进主体心智成长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受现实生活不良因素的影响,难免产生困惑,甚至是不正确的价值判断。有些学生分不清现象与本质,会把非主流、非本质的现象当做社会的主流和本质,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往往过于偏激,这在政治课堂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寸步难行”。讲到拿到假币怎么办,学生就说赶紧用出去;讲到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学生就说要有个好爸爸;讲到政府依法行政,学生就说城管打死瓜农;讲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生就说腐败;讲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学生就嗤笑。这些表现,正反映出学生心智的不成熟。作为政治老师,我当然可以批驳这些观点,可学生内心深处能接受吗?教师跟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在学习中应担当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等角色。对于学生的上述表现,我没有高高在上进行空洞的说教,更没有否定和批评学生。我首先做到“真实”,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向学生敞开;“接受”,把学生视为具有其自身价值的独立个体而给予充分的、无条件的尊重;“理解”,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移情理解。罗杰斯认为,移情理解与常见的评价理解极不相同,后者所采取的态度是“我理解你错在何处”,而移情理解则是“非判断性的”,指的是教师不对学生的观点、行为作定性评价,而只是表示同情、理解和尊重。然后,我真诚地表达内心感受,告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常常觉得金钱很重要,拿到假币发现后非常气愤也尝试过用出去,对腐败也深恶痛绝。”最后,在师生形成了“共鸣”的课堂氛围下,我再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有一位最偏激的学生曾对我说,政治课不仅让他学到了知识,更让他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成长。

二、以自主学习为本,实现主体目标

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提倡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使他们不仅乐于学习,而且善于学习,从而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提升综合素质,实现人生远大目标。

(一)创设教学情境,由“乐学”走向“会学”

罗杰斯曾说:“学生是必须接触并且融入到生活中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要学会自主发现。”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在重视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倡导通过观察、比较、调查、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从目前的教学实践看,社区体验教学往往受到较多条件的制约,课堂仍然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模拟生活,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走进”社会大课堂,从而启迪学生,使他们进入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1. 运用实物。为让学生理解“计划经济”,教师出示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糖票、糕点票、火柴票、布票等。通过实物观察,学生很容易加深对计划经济的认识。

2. 情境展现。在讲解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时,向学生展现使用支票、信用卡、外汇的情景。

3. 运用生活话题。在讲到家庭消费时,给学生展示了2006年春节万元年饭和四川啤酒节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 模拟生活。在讲“企业经营者素质”时,首先打出一则招聘厂长的广告,教师作为总经理进行招聘,然后让各组讨论后推荐一个代表上来参加竞聘,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

(二)注重情感激励,由“自主学习”到“自我创造”

罗杰斯指出:“当个人意识到哪种标准对他很重要,他力图达到和实现那些目标时,他才真正知道应承担对他自己和他的各方面所负起的责任。” 教学中我重视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自我评价的权力,经常激励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承担责任、规划人生,实现人生的重要目标。

罗杰斯曾多次强调情感对于教学质量的积极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只关注教学质量,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教师要用心教学,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用情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使他们充满朝气、奋发向上,最终让他们达到自我创造的境界,实现人生远大的目标。

例如,在讲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时,我以中央电视台3.15晚會中撼动亿万观众的专题片《爱心日记》创设情境,讲述父亲朱鼎龙走过8年维权之路,写下120万字《爱心日记》,最终使因药物致聋的儿子朱逊胜诉的经历。然后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序进行三层设问:1. 运西卫生院侵害了小朱逊什么权益?2. 朱鼎龙漫漫八年维权之路是否值得?3. 朱鼎龙采用了哪些途径维权?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有的学生认为如果官司打赢就值得,没打赢就不值得;有的学生对打赢官司持悲观消极态度。我没有为此批评学生,而是以真诚一致、积极关注的态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澄清认识误区。最后,我播放以案件为背景的晚会专题电视音乐《我想听到》。教室一片肃然,许多学生满眼是泪,那些开始认为朱鼎龙走维权之路不值得的学生这时更是泣不成声。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实习编辑 杨 蕾

猜你喜欢
罗杰斯指导性政治课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论指导性案例释法功能之完善
指导性案例的生成技术优化——基于指导性案例司法应用的实证分析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指导性案例的参照方法*——以行政类指导性案例为例
指导性案例遴选标准的完善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