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生成”成就精彩数学课堂

2017-04-22 01:14刘中强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数学素养

刘中强

摘 要:思维“生成”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思维“生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就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发散孩子们的思维,优化课堂生成的方式,提高孩子们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课堂生成;课堂艺术;数学素养

数学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们的数学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培养学生们思维、素养、能力的重要形式,在我们数学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领孩子们去经历综合能力的创新,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让思维“生成”成就精彩数学课堂。

■一、培养审题能力,养成审题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引导孩子们认真审题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内容。孩子们的审题能力直接关系到解题能力,也影响到他们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学《生活中的负数》时,教师要把正、负数分两边板书,在正、负数的中间是“0”,接着教师引领孩子们说一说已经认识的正、负数,太多时可用“……”表示,最后把所说的正、负数用椭圆圈起来。将所有的正数和所有的负数与0进行大小比较。

板书如下:

负数 < 0 < 正数

在这样的教育情境下,教师充分利用板书,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0是正数还是负数?孩子们能很快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这样的板书给孩子们一目了然的感觉,有效地进行了本课的数学教学,具有创新性与艺术性。

■二、建立数学模型,提高问题能力

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思想已经逐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具有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感受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让他们掌握建立这种模型的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经验建立模型。学生学习数学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也是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重要方法。例如“可能性问题”,一个箱子里装有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从箱子中摸球,摸出哪种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这些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也常见,比如福利彩票的双色球,就跟这个题目类似。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这些知识,让学生自己先猜一猜,然后再亲自试验一下,做摸球游戏,验证自己的猜测,将实践经验上升到数学知识,建立可能性大小的数学模型。

实践操作建立模型。小学六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这种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已学知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新知识、新模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例如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首先复习与圆柱体有关的知识模型,即圆的面积公式,重点让学生建立圆的面积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關系。在引导过程中,设置疑问,帮助学生回忆有关圆面积的公式推导过程,进而引申研究圆柱的体积。在学生猜测、动手实际操作中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在教学中把这种模型建立之后,教师要引导鼓励孩子们应用这些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数学模型不断完善、改进,学生的实践经验不断积累,开拓了眼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几何图形建立模型。运用几何图形对数学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运用几何图形来建立数学模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几乎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例如:公布一天的菜谱(展示牛肉、肉丝、大青菜、洋葱的图片),让孩子们认清素菜、荤菜,并能及时进行荤素搭配,进一步感知搭配的意义。抽象来说,让孩子们用不一样的符号表示荤素(□表示荤菜,○表示素菜),接着让孩子们对荤素进行有机搭配。

图1

建模: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符号“□□○○○”,让学生思考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办法能不重复也不遗漏地将所有的搭配都表示出来?这种搭配有什么规律?使学生发现规律并能够进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超市购物。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但是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必须借助几何图形的方法,揭示问题的本质属性,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帮助学生理清各个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建立数学思想,渗透探究思维

数学思想是学生处理、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和数学解题方法,才会获得解题技巧,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掌握的数学内容相对简单,大部分以基础知识为主,通常所隐含的思想和方法是融合在一起的。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渗透到教学中,便于学生掌握。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们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创设教学情景,有意为学生搭建桥梁,采取类比的方法进行新旧知识有目的地转移,让学生自己感悟数学思想。例如:执教《认识分率》一课时,有如下教学情境。

师:我们祖国的数学文化深不可测,今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数学中所蕴含的魅力,看看数学中分率与成语的精妙之处。请看:■,它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有这样的2份,这与“三心二意”的本义“做事情,不够用心,不够专一”非常贴切。你们还能举一举这样的事例吗?

生1:■,在平均分的5份中只取了其中的4份,就是“五湖四海”。

生2:■,在平均分的8份中只取了其中的7份,这不就是“七上八下”嘛!

生3:“九牛一毛”与■。

师:孩子们说得太好了,思维真敏捷。

生4:■,就用来形容“百发百中”,说明一个人射箭、打靶很准。

师:孩子们,祖国的成语博大精深,经过历史的洗礼,虽然有些失去了它的本义,单其比喻义仍很有意思。我们用这种方式进行数学学习,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吗!

小学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堂练习。教师在习题的设计和选择上要因材施教,既要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又要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探索性,有基础性练习也有拓展性练习,既满足优等生的需求,又要照顾中等生和差等生的想法。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建立、运用数学思想。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做以下练习:一条公路全长1200米,修路工人加班加点地工作,前三天就修了它的30%,照这个进度计算,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这道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公路的全程“1200米”隐藏起来,只是看作“1”来进行计算,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已知条件前三天修了30%,得出平均每天修10%,然后就可以计算出修完这条路需要几天,还需要几天完工。解题思路教给学生后,让学生在练习中建立数学思想,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解题技巧,激活思维潜能

很多同学认为数学上不用咬文嚼字,不重视、不理解概念、公式的含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意思,没有细心研究。二是死记硬背概念、公式,缺乏实战经验。三是对公式、概念不理解,不会灵活运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学生的要求是观察要细心,了解要深入,做题要熟练。

师:“三分之二”可以用“■”表示,那么这里的“3”和“2”可以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1:“3”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2”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师:孩子们,我们把分数线下面的数字称之为“分母”,把分数线上面数字称之为“分子”。这样的命名是不是很有趣呀?

生2:很有趣,太好玩了,就像妈妈和孩子一样。

师:我们的数学家进行数学命名时可不是随便就决定的,都会经过很深入的思考,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孩子们,你们猜一猜当初他们是怎么想到用“分母”“分子”的?

生3:我认为这可能和他们怎样去分有关系吧。

生4:分数中,我们首先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也就是分母),然后再从中取出这样的几份(也就是分子),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师:他们太聪明!为什么不把分数线下面的就叫作“分子”,分数线上面的就叫做“分母”呢?

生5:这样不合适,会让人误解为是先有了分数线上面的数,然后才有分数线下面的数,不符合分数意义。

这样的教学,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一定的情境,让孩子们去思维,去记忆,加深他们的认知水平,而且也提高了孩子们的探究思维,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看到问题的实质。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去发现并解决数学的问题,点亮课堂教学的精彩。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开拓数学思维。作为教师我们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自主、愉快地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数学素养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分析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