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打开数学之门

2017-04-22 01:14杨国锋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兴趣

杨国锋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还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这些学习方式的培养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表达能力。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中,教学常以笔练为主,往往忽视了对叙述语言的培养,特别是农村孩子本身就缺少良好的语言环境,更加导致了学生数学口语的贫乏。因此,如何在中低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重要性、现状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总结出一些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兴趣

一、中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归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第一、二学段的小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的简单现象。要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归纳学习数学的过程。”对中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数学语言简练、准确、规范、概括、严密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思维品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优良学习品质的体现,善于表达的精神只有在富有表现性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形成、发展起来。

目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有自我发展的空间,并积极提倡探究、交流式学习。但低年级学生刚接触数学,由于年龄较小,语言组织能力不是很完善,语言表达也缺乏条理性、完整性,他们会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情形,笔者认为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未尝不可,但长此以往,对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会阻碍其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们也开始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进行规范化的训练,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从课堂的实施情况来看,中低段学生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表达现象。

(一)不会说导致不会做

在计算教学中,如果学生长期接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对算理不求甚解,就容易发生计算错误。比如在二年级下册“除法的认识”中有这样的练习:有20元,可以买几支单价4元的水笔?作业反馈中发现有个别学生把算式写成:20-4=16(支)。显然,他对20里面有几个4这一算理没理解到位,导致做题时出现这样的错误。而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更需要学生进行表达,中、低段的解决问题大多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不会用语言表达就阻碍了对题意的正确理解、对解题思路的清晰再现,往往出现拿到题无从下手的情况。如在二年级上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练习中,图示:一本书11.30元。小玉想买1本,还差3元,问小玉有多少钱?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小朋友写成:3+1=4(元)。让其说说自己的想法及对题目的理解,出现表达困难的现象,也正是由于数学表达能力的欠缺,不理解题意就难以解决问题。

(二)会做但还不会说

这一类现象,在当下的数学课堂中最常见。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这一内容时,学生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都能判断出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但当老师提问,让学生来证明为什么说这些角是锐角,而另外一些是钝角时,他们往往不知所云。可见,学生能判别锐角和钝角,也了解锐角和钝角的基本特征,但对这两类角根本性的特征还不够清晰:在量角时,顶点对顶点,一条边对直角边,如果另一条边与直角边对齐,这个角就是直角;另一条边在直角边里面,这个角就是锐角;另一条边在直角外面,这个角就是钝角。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已对锐角和钝角与直角的关系进行了指导,但学生还是无法表达。

(三)任意改变概念范围

数学概念的界定非常严格,在描述和归纳概念的时候,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概念的范围,经常在数学语言上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例如把“锐角”说成是“小于直角的角”,把“钝角”说成是“大于直角的角”,这就改变了钝角和锐角的概念。

基于中、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现状,笔者列了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

1. 在日常教學中是否增加学生参与数学表达的机会,使全班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表达训练?

2. 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

3. 教师如何适时有效地对学生的表达障碍进行指导?

二、中、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数学语言有三大特点:一是准确,二是简练,三是严密。应该通过训练,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来正确表述。

(一)创设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敢于表达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离不开全体学生全程积极、有效的参与。例如笔者在听“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时,讲课老师运用主题图“北京赢了”,让学生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在学生提出“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了几票?”“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这些需要的问题后,尽管下面小手如林,但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老师还是选择了不让学生继续提问直接进行后面的教学。

课后与之交流,细细反思,当时这样的处理确实扼杀了学生表现的欲望,只会让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特别是当时举起小手的那些没能发言的孩子,也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如果当时能再多留几分钟让更多的学生去表达,给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或者让学生在同桌或小组之间把问题表达出来,然后再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可以按用加法解决的,不退位减的,退位减的分成三类再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经历表达成功的过程。在老师同学的表扬与肯定中,渐渐敢于表达,放心表达。如果能在中、低段数学教学中就注重满足学生表达的愿望,这对他们今后在数学课堂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发挥兴趣的作用,让学生乐于表达

1. 创设童趣的课堂,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中、低段学生正处于比较多动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如果没有稳定的兴趣,谈任何发展都是有困难的。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之路程问题”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出示乌龟和兔子的图片,问:“同学们看到这两种动物,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孩子们很快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请一个孩子把故事简要地说一说。然后教师便进入新课主题:“今天有一场新龟兔赛跑,我们快去看看吧!”从学生熟悉的故事引入,让孩子对表达多了一份自信。提到新龟兔赛跑的比赛,孩子们顿时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想知道比赛的情况。此时再出示数学信息,小精灵问:“同学们,新龟兔赛跑到底谁赢了,快用你们的知识来解决吧!”创设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情景,让孩子们解决问题,他们的表达热情持续高涨,也就能真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课堂教学的氛围营造很有帮助。

2. 借助生活情境,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在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概念教学中,老师先请一男一女两位学生到前边比高矮。学生说:“男生高,女生矮。”这时,老师和那个男生站到一起,再让他们观察:“我们俩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高,男生矮。”有的说:“男生和女生比,男生高,女生矮。”有的说:“男生和老师比,老师高,男生矮。”对于同学们的发言,老师都应给予肯定,并指出:高矮是相对的,要通过比较得出,不能单说谁高谁矮。接着,老师又让那位女生踮起脚后跟去和那位男生比,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结果显然,学生都有意见:“不能踮脚后跟,应该站平。”老师马上作补充:“不错,比高矮,应该站在同一个平面上,相当于一端要对齐。”这就很自然地揭示了比高矮时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学生们分四人小组活动,四个人互相比一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大家互相说一说,学生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泼有序。

的确,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本身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由于生活的影响,不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那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并加以多次规范化的训练,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他们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诚然,培养中、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亦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不可操之过急,应从数学学习的理想、兴趣、作用、意义等方面进行,给予恰当的机会,创设数学语言场、语言氛围,最终形成准确、和谐的数学语言。

猜你喜欢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兴趣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好数学,从数学语言开始
浅谈培养高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策略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