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劳动:国际状况与中国借鉴

2017-04-25 08:53桂江峰
金融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体面社会保障劳动者

桂江峰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体面劳动:国际状况与中国借鉴

桂江峰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自1999年胡安·索马维亚首次提出体面劳动这一新观念以来,追求体面劳动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以就业状况、劳动者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等状况来考察国际体面劳动的现状和发展。通过分析表明:体面劳动在全球的认识和实践力度都有所深化,但是整体情况仍有待进一步改善。体面工作国际状况及经验对于中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体面劳动;社会保障;国际借鉴

一、体面劳动的基本理念

1999年6月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胡安·索马维亚首次提出体面劳动这一新观念,即国际劳工组织当今首要目标是促进男性和女性在自由、平等、安全和具有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1]这一概念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维度。第一,充分的就业机会。这里“就业”概念含义很广泛,比如正式就业与非正式就业、社会性劳动就业与家庭工作就业、个体户自营业等,都属于体面劳动所指的 “就业”范畴。此外,工作机会应是“所有人”的工作机会,这就要求社会消除各种类型的就业歧视,充分保障残疾人、妇女和青年等弱势群体的就业。第二,自由:是指每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职业,而不存在被迫接受工作,例如奴役劳动和儿童用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强迫劳动;第三,生产性的工作。生产性的工作要求劳动者可以养家糊口,还可以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企业及国家提高竞争力作出贡献。第四,平等的工作。这意味着在工作中劳动者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享有各种平等的机遇。平等也排除了歧视的可能。它同时也意味着劳动者享有照顾家庭、自由生活等基本权利。第五,安全的工作。工人的健康应得到保障。当工人遇到诸如疾病等无法控制的风险时,享有得到医疗救济及生活补助的权利。第六,有尊严的工作即工人在工作中应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应有权力就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权参与有关自身福祉的企业及社会各层面的重要决策[2]。

体面劳动提出之后,学者们便展开了对体面劳动的研究,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面劳动的内涵、测量指标以及实证研究等方面。[3]FloreneeBonnet等人(2003)认为应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理解体面劳动的内涵。[4]国外不少学者相继提出建立体面劳动测量指标体系及测量模型,并运用体面劳动测量模型测量体面劳动水平。我国学者对体面劳动的近期研究体现出视角多元化、群体广覆盖和实证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三个特点。[5]燕晓飞、贺汉魂、袁凌等分别从金融危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博弈论诸多视角对体面劳动进行了探讨。[6][7][8]不少学者对特定群体体面劳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刘立虎、李朝阳、林燕玲以及熊越等人分别考察了农民工群体、知识工作者群体、家庭工人群体和女性劳动者群体。[9][10][11][12]尽管如此,我国体面劳动研究大多还停留在理论探讨上,即便有些学者提出了测量指标,但仅是针对一些特殊群体进行了定量分析。目前研究中缺少对世界各国总体体面劳动的实现水平进行研究。为此,本文试图在分析体面劳动国际现状的基础上,得出对中国如何更好实现体面劳动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体面工作的国际现状

(一)青年就业状况。工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工作中才能得到生存发展必备的物质基础和实现自我价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全世界有近1.92亿人,也即全球劳动大军的6%处于失业状态。在这些失业人员中,国际劳动组织估计有8600万人,相当于全球失业总人数的一半,是15-24岁的青年人。以青年(15- 24岁)为例,ILO数据表明,2010年,全球90%的青年生活在发展中国家。2000-2010年十年间,由于青年男女受教育年限的延迟,预计青年劳动参与率将从53.8%下降至50.9%。即使参与就业的女性许多也承担的是技术水平低、工资水平低及体力劳动繁重的工作。就失业总量来看,2009年全球青年失业人数达到80700000人,占失业大军39%。

(二)非正式就业现状。非正规就业仍然是全面实现体面劳动的一个严重挑战。2010年,全球就业大军中有相当比例的妇女和男子在非正规部门中打工谋生。在非正规就业的劳动者得到的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都十分有限。这些非正式就业的劳动者大都处于次级劳动力市场,包括低技能者、青年、妇女和移民等。这些劳动者劳动报酬普遍较低,劳动地位不被法律保护。

(三)社会保护现状。社会保护包括社会保障、职业安全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三个层面。

1.社会保障状况。社会保障包括(1)消除贫困,改善所有人的医疗服务,以确保体面的工作和生活条件;(2)减少不平等和不公正;(3)消除基于民族、种族或性别的歧视等。全世界只有20%的人口享有充分的社会保障;半数以上的人口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障。在中等收入国家,社会保障只能覆盖整个社会人口的20%到60%,而在工业发达国家,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100%。欧洲是世界社会保障水平最高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将近占GDP的25%,其次是北美地区,支出占GDP的16.6%。非洲地区社会保障水平最低,支出仅占GDP的4.3%。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见图1),具体以家政从业者来看,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全球6700万家政从业人员,其中有6000万人没有任何一种社会保障,而这6000万缺乏社会保障的人员中,近80%为女性从业者。

图1 不同地区为本国工人提供合法的社会保障的国家占比情况数据来源:http://www.ilo.org/global/topics/decent-work/lang——en/index.htm。[13]

2.职业安全状况。反应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安全的最直接指标是与职业相关疾病和事故状况。ILO数据最新数据表明,每15秒,一名工人死于一种与工作有关的事故或疾病;每15秒,有153名工人会发生一起与工作相关的事故;每天有6300人死于因职业事故或与工作相关的疾病,造成每年超过230万人死亡;每年3.17亿事故发生在工作中;每年大约有1.6亿例与工作相关的疾病伤害;有害物质每年致使43.8万工人死亡,而且皮肤癌患者中大约有10%是由于长期暴露在工作场所的有害物质中。体面工作意味着安全工作。如何保护工人的职业安全和健康,将是全球推进体面劳动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3.对弱势群体的就业保护。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主要是童工、妇女和残疾人。2004-2008年间,全球童工劳动的数量虽然在持续下降,但仍然有2.15亿的儿童陷于童工劳动。全球童工劳动的趋势按年龄和性别划分有所差别。童工劳动在男童中间依然有所增长,但是女童劳动人数却出现了重大的下降,这导致了全球童工劳动量的总量下降。使用童工最普遍的产业是农业,大多数儿童是作为非薪酬家庭成员从事劳动的。基于性别的歧视也是普遍存在的。全球生活在贫困中的8.29亿人是妇女,相比之下男性为5.22亿。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十分常见,妇女的工资仅相当于男人的70%-90%。对残疾人的歧视也是不容忽视的。大约占全球人口的10%,即6.5亿人,在肢体、感官、智力或者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在这些人中,大约4.7亿人处于工作年龄段。

(四)社会对话状况。良好的劳资关系和有效的社会对话是促进更好的工资和工作条件以及实现社会正义的一种手段。社会对话可以促进劳资合作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创造有利环境以实现国家层面的体面劳动的目标。国际劳工组织认为,社会对话具有以下6种作用:(1)提高社会民主水平;(2)有效提高社会经济治理水平;(3)提高社会危机应对能力和经济复苏能力;(4)提供良好的企业投资环境;(5)有效减少劳资矛盾;(6)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变革环境。

三、对中国推进体面劳动进程的启示

(一)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以促进充分就业

中国政府应该继续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尽最大可能实现充分就业。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就业保护

北美和西欧地区经济发达,社会福利好,公民人权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实现了社会保障全覆盖。社会保障覆盖比例最低的中东和亚太地区,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地区国家女性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因此女性就业受到歧视,社会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三)加强工会建设以促进劳资双方平等对话

在劳动关系三方成员中,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通过各类民主机制,如集体谈判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资方平等对话,一方面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然而在现实中,当面临重大的劳资利益纠纷或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工会还难以平等和资方进行谈判和协商;发生劳动争议时,鲜见工会代表职工参与仲裁和诉讼工作。长期来看,工会地位的错位还将继续存在。

(四)推动劳动立法和监察制度建设走向常态化

为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中国政府在劳动标准立法方面,颁布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劳动关系立法方面,制定《集体合同规定》、《劳动合同法》等;在劳动保障立法方面,颁布《工伤保险条例》、《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 等。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劳动者就业处于弱势地位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强资本、弱劳工现状还十分突出,劳动监察制度形同虚设。未来,中国政府加强劳动监察制度顶层设计,建立国家层面劳动监察部门,落实劳动违法事件执法。

[1] ILO.Report of the Director-General:Decent work [R].International Labor Conference,Geneva,1999.

[2] 林燕玲.体面劳动—世界与中国[M].中国工人出版社,2012:32-34.

[3] 卿涛,闻燕.国外体面劳动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9):40-46.

[4] Floreneennet,JoseBFigueiredo,and Guy Standing.Afamily of deeentworl:indexes[J].International Labor:Review,2003,142(2):213-238.

[5] 周格.我国体面劳动研究的最新发展[J].人口与经济,2013,198(3):84-89.

[6] 燕晓飞,信卫平.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与体面劳动的实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23(5):5-11.

[7] 贺汉魂,王泽应.马克思体面劳动观的伦理意蕴及其现实启示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2,12(3):67-74.

[8] 袁凌,施思.基于博弈论的企业员工体面劳动保障机制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32(174):105-108.

[9] 刘立虎.农民工体面劳动的现状及障碍分析:以奉贤区杨王村工业园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5-45.

[10] 李朝阳.体面劳动视域下教师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5):31-32.

[11] 林燕玲,任意.家政工人与体面劳动[J].中国工人,2010,15(9):76-79.

[12] 熊越.我国妇女体面劳动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0:56-62.

[13] ILO.Decent Work Country Profile [R].ILO,2011:76-79.

[14] ILO.National Tripartite Social Dialogue:An ILO guide for improved governance,2011.

猜你喜欢
体面社会保障劳动者
劳动者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离婚时,请体面一点
体面过冬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