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家庭资产配置影响探究

2017-04-25 08:53蔡宗朝
金融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资产金融家庭

蔡宗朝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财经系,广东 广州 510925)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家庭资产配置影响探究

蔡宗朝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财经系,广东 广州 510925)

互联网金融以其廉价、便捷、高效、安全、亲民的形象迅速成了网红,而“高富帅”的传统金融人则感受到了挑战和威胁,开始了金融互联网的变革道路。两者的融合起到了帕累托改进的效果,使得市场更加有效和高效,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针对这种积极变化对家庭资产配置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资产配置

一、引言

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66 元,实际增长 7.4%,其中,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1195 元,实际增长 6.6%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5712 元,实际增长 6.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1392 元,实际增长 5.5% 。人均净收入6254元,其中城镇居民9803元。根据人行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39.78万亿元,按照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总人口13.7亿计算,我国居民人均存款已经达到40291元人民币,首次突破4万元大关。财富的长期积累,为家庭资产配置奠定了财务基础。

图1 2011-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资料来源: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电信业2015年末全国移动电话用户 130574 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上升至 95.5 部 / 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1337 万户;移动宽带用户78533 万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41.9 亿 G,比上年增长 103% 。互联网上网人数 6.88 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6.20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0.3%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老百姓的工作生活、消费投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有了经济基础和互联网的助推,唤醒了我国居民家庭的理财意识,极大的降低了参与的门槛和便捷性,竞争机制给整个金融行业和金融消费者带来了福音。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也是相当活跃和丰富,李芳[2](2014)以柳州视角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对我国居民金融理财行为影响分析,李楚文[3](2016)从互联网金融优化中低资产家庭资产配置的做了研究。由于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发展过快,以至于制度立法监管等显得相对滞后,王明国[4](2015)则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图2 2011-2015年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和移动快带用户数资料来源: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1.金融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

金融互联网指的是传统金融因技术进步推动和竞争发展的需要,将一部分业务由线下转为线上,用手机、电脑和自助设备替代人工,将金融业务电子化,基本的商业模式没有变只是服务载体的改变,此举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方便了公众。例如,手机APP(手机银行、手机证券等)、个人和企业网银、自助存取款机、建行校园E银行等。

互联网金融则是指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展一些金融业务,可以增加金融产品的供给和服务渠道,比如阿里金融中的支付宝(第三方支付)、余额宝(货币基金)、蚂蚁小贷、淘宝金融等,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垄断,实现了帕累托改进,提高了市场有效性,朝着普惠金融的方向努力,是行业进步的表现,当然相关立法和监管需要及时跟进。文章标题中的“互联网+金融”就是从二者结合的角度出发,去研究这种融合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

2.“互联网+金融”给金融消费者带来的改变

(1)金融服务更便捷

以股票投资为例,交易模式从最初上海静安证券业务部的柜台交易、营业部自助终端机交易、电脑交易、电话交易、手机APP,现在连开户、银证转账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足以见得服务的便捷和高效率。再比如转账汇款,以往无论是个人还是对公业务,必须到银行柜台排队,现在通过手机银行随时随地轻松搞定,打破时空界限。

(2)金融产品更丰富

最初老百姓喜欢把钱存银行,后来有了股票、债券、房地产、保险、基金、贵金属、外汇多种选择,近几年又出现了余额宝、P2P网贷平台、在线消费借贷等互联网金融产品,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开发了许多接地气的大众化的理财产品,这样一来可供我国家庭资产配置的产品越来越多。

(3)消费价格更低廉

以保险为例,请看一组数据,2015中国经济年鉴显示,保险销售业务渠道中银邮代理实现保费收入4946.9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38.98%,个人代理6175.2亿元、占比48.66%,直销1268.26亿元、占比9.99%。说明了什么呢?机构代理、个人代理肯定要收取佣金,给代理人的这部分服务费就会算进投保人的保费里面,体现在保单价格中,增加了保险人和投保人的成本。如果保险公司线上销售做的好,就可以节约这笔钱,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保险公司要改变销售模式,投保人也要积极接受和适应这种改变。

三、我国家庭资产状况分析

1.理财意识薄弱、风险偏好低

除了实物资产(房、车、家电、衣物等)占比较大外,在所参与的金融资产中,银行储蓄存款依然排列第一,显得较为保守稳健,当然,与我国股市动荡、p2p网络平台跑路、低社会福利等现象不无关系。家庭持有的风险资产数量,与户主受教育程度与正相关,在年龄段的分布上44周岁以下家庭持有家庭风险资产最多,60周岁次之,45-59周岁最少,家庭风险资产的占比平均为9.98%,按照客户风险偏好类型划分标准,可见我国大多数家庭较为保守,牺牲了获取较高投资收益的机会,因为低风险低收益是可以肯定的。

2.家庭资产配置结构不合理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5]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家庭平均资产91.9万元,其中房产占比69.2%。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6.38万元,但家庭之间的分布不均匀。家庭持有金融资产总量与户主受教育程度成正相关,与年龄反相关。我国家庭更注重实物资产,金融资产配置率偏低。不过近几年来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在悄然发生变化,更加趋于合理。调查还显示,我国中等收入家庭成年人口数量为2.17亿,平均财富为81万元,规模和财富总额均居世界首位。

3.重收益轻保障

绝大多数家庭是想通过资产配置寻求财富保值与增值,追求经济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往往忽视了以下几个方面:

CHFS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社会基本医保的平均覆盖率为89.17%,城乡差别不大。商业保险方面,农业户籍居民92.86%没有任何商业保险,非农业户籍居民,85.37%没有任何商业保险。可见,保险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彰显,风险防范意识极低,不愿意花钱买保险。

CHFS调查显示,44.2%的被调查居民没有养老保险。农业户籍居民64.36%主要靠子女养老,非农业户籍为49.17%。0.38%的农业户籍居民与4.76%的非农业户籍居民有企业年金,主要来垄断型的行业企业。可见,养老问题还没有得到家庭和一般企业的重视,2014年底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6.1%(其中65岁及以上占10.5%),都超过了老龄化国际标准10%(65岁以上7%)。

CHFS调查显示,无论是城镇家庭还是农村家庭储蓄的最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子女教育。子女教育和婚嫁、养老以及购置房产是当前我国家庭储蓄的三个主要原因。中国的家长活的最无私,亲自利他性显现无疑。

4.产品类型和服务质量有限

以上三点是从家庭的角度所作的分析,那么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也是有责任的。比如产品品种创新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使得家庭面临选择困难。再者,高水平负责人的客户经理有限,不能站在客户的立场去提供服务,把获取佣金放在第一位,不能设身处地的为消费者着想,甚至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还时有发生,双方之间缺乏信任。

四、“互联网+金融”对家庭资产配置带来的影响

(一)积极改变

1.降低了参与门槛,普及率更高。无论是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还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互联网化,同业竞争使得他们必须争取更庞大的客户群体,有了市场才有收益的保障,当然各自有比较优势,错位发展未尝不可,但最终收益的是广大客户。比如创业者可以借助众筹平台发布项目筹集资金,投资者认可就会予以资金支持,投融资直接对接去中介化,参与的人群之大效率之高费用之低,是之前不敢相信的。再小的梦想也会受到关注和尊重,再少的资金多短的期限都没有人嫌弃,有网络的地方就能理财。再以余额宝和银行基金[6]做个对比,就能看出互联网+金融的威力。

表1 余额宝与银行基金对比

2.丰富了产品类型。我们家庭配置金融资产时,传统的选择一般是这样的,去银行可以选择储蓄存款、可以购一些理财产品,觉得银行的可信度高,自然成了首选。或者到证券营业部开立证券账户,转点钱进去就可以买股票、基金、债券来投资,但是一般会犯选择困难症,买什么、买多少、什么时候买、卖不卖?结果是亏了、少赚了后悔,赚了也稀里糊涂。也可能是挺朋友介绍或者其他渠道了解到买黄金比较好赚、炒外汇比较刺激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与一些。

而如今情况不同了,我们每天听到的看到的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不断,特别是年轻人更开放和包容,参与购买力度更大。比如跟同事聊天说某只股票可以关注、某个理财产品收益可观,对着电脑或手机动下手指,咱也跟着喝点汤。传统银行的私人理财一般定位高收入阶层,现在他们的理财产品在金额和期限方面也更加灵活多样,所以,如今不是缺选择而是选择多到眼花缭乱。

3.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质量。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组织模式一般为大一统,例如保险公司从产品开发设计、费率厘定、销售和理赔,实现一条龙服务,而国外保险公司一般只做险种的开发,定价交给精算师,销售交给专业保险销售公司代理,理赔交给保险公估公司去做。再比如苹果手机也一样,公司只搞研发,生产由全球代工等,苹果手机的利润率差不多达到30%,反观中国的小米手机,虽然也选择代工、网上直销等手段,但是公司不搞研发,没有抓住牛鼻子,虽然销售额很大但是利润率低到1.8%。所以专心专注做好一个方面,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新型互联网金融能够做到这一点,消费者体验做得很好,满意度大大提升。

4.提振家庭消费,促进家庭创业创收。以往家庭或个人在安排消费支出时一般会与收入匹配,会顾及其他,使得很多消费需求的实现时间延后,不仅降低了家庭的幸福感指数,而且按照经济学中的“节约悖论”原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借贷更加容易,可以刺激消费和创业计划的实施,对家庭和社会形成一个良性互动,但是,前提是控制好风险。

(二)问题与警示

1.收益不确定,透明度低,真假难辨。要客观的看待互联网金融的去中介化,直接融资的优点是借方少花钱贷方多赚钱,可是谁也不敢打包票对方不是骗子,跑路的事件不是时有发生吗,对平台以及客户的风险评价机制尚未建立,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2.核心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网络安全性亟待加强。由于是线上操作,加强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诚信问题没法考证。工信部已经实现了手机号码的实名制,那么互联网金融的参与各方也应该实名制,并且可以借助人脸技术、指纹等高科技手段进行验证。

3.监管不到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和稳定的发展。郎咸平在其新书《新经济颠覆了什么》[7]中举例支付宝,“买东西你要付钱,要转账,这归央行监管;老百姓可以在支付宝上买货币基金、股票基金,这归证监会管;购物时涉及的货物保险归保监会管;支付宝上的聊天功能则归工信部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监管;支付宝本身财务制度归财政部管;其价格管理又归工商总局管。”可见,互联网金融监管是个多么错综复杂的事件。

4.依托大数据技术,创新金融产品、挖掘客户需求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但是,需做好隐私保护和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实现经营者与家庭理财客户的双赢,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而不是做一锤子买卖,欺骗和坑害客户。

五、建议及对策

“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全新的业态,相互融合而又各有千秋,竞争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到了1+1>2的效果,在普惠金融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道路上阔步向前,也让更多人可以从事和参与金融,带动了就业和社会财富保值增值,让普通的家庭在金融资产配置选择的余地更大。“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垄断和监管体制的束缚,自2013年以来实现井喷式发展。虽然,传统的金融机构业务电子化还是能够坚守行业底线,严格控制风险的,但是,纯粹的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则乱象环生。只有通过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督和安全防范制度体系,才可能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

首先,需要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准确定位,明确监督主体,不能出现“三不管”或相互推脱扯皮现象,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其次,政府层面组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范的制度体系。再次,加强行业自律和他律,特别是社会舆论监督,提升犯罪成本使其望而生畏。最后,完善技术和信用体系建设,降低行业发展的风险。要学习借鉴国外成熟的做法建立标准,对照执行。整合资源共享数据库,当然做到这一点比较困难。切实提升防火墙和数据加密等核心技术能力,防护网络安全。

擦亮慧眼拒绝高利诱惑,提高自身识别和判断能力。天上不会掉馅饼,凡是轻易能够得到的,在伸手拿之前就要想一想,三思而后行。不要轻信别人,要多一些了解和判断,否则,结果可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家庭资产配置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与收入能力成比例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成比例,与家庭生命周期和经济周期阶段相适应。

[1] 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2/t20160229_1323991.html.

[2] 李芳.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对我国居民金融理财行为影响分析——柳州视角[J].区域金融市场,2014(11):52-56.

[3] 李楚文.互联网金融优化中低资产家庭资产配置的研究[D].2016.1.

[4] 王明国.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J].银行家,2015(05):63-65.

[5]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4[R].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02-01.

[6] 魏昭 宋全云.互联网金融下家庭资产配置[J].财经科学,2016(07):52-60.

[7] 郎咸平.新经济颠覆了什么[M].东方出版集团.2016.8:42.

猜你喜欢
资产金融家庭
家庭“煮”夫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恋练有词
P2P金融解读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