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精准扶贫的实践探讨

2017-04-26 18:07
当代经济 2017年10期
关键词:保康县贫困户精准

(武汉理工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保康县精准扶贫的实践探讨

艾 靓,杨子月

(武汉理工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后,党和国家将精准扶贫作为实施农民脱贫小康战略任务的具体要求。保康县在面临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多、脱贫难度大的现状下,采取积极的精准扶贫措施,大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掌握农民的需求,完善精准识别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广泛参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为实现全面脱贫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准扶贫;保康县;问题;对策

一、引言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的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的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的工作原则。

保康县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是国家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目前保康县面临的贫困现状主要包括:一是贫困范围广;二是贫困程度深;三是致贫原因多;四是脱贫难度大。因此,本文通过对保康县贫困现状及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的调查,分析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开展山区精准扶贫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保康县精准扶贫措施

1、立足实际,打造特色产业

精准扶贫根本出路是产业扶贫。保康县根据本地特色,选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作为当地的扶贫主导产业,重点突出如茶叶、核桃、蓝莓、烟叶、养殖等特色产业,抓好产业生产、加工、市场流通三个重要环节,建立和完善产业发展市场体系。目前,保康县各乡镇产业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帮助农户确定产业项目和规模,对于新发展产业农户每人补贴2千元,每户不超过1万元,采取40%预付加60%验收合格到付的资金奖补政策,并确保各项产业奖补政策落实到位。同时,结合保康县山区产业发展特色出台了25类产业到户奖补政策,单个产业奖补最高达到每亩4000元,极大地带动了山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

2、创新模式,推进异地搬迁

异地扶贫搬迁是主要针对一些生态环境恶劣的贫困农户,无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改善贫困地区发展,只能通过转移居住地,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扶贫模式。保康县在异地搬迁扶贫工作中坚持统一建设模式,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均全部统一设计、统一户型、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验收、统一分配;坚持统分结合模式,对“高山、中山、低山”地区搬迁对象执行差异化补贴,实行分片招标;坚持委托代建模式,对部分分散安置任务较大的村,由村民建房理事会与乡镇政府招标选定的施工队达成共同协议,委托施工方统一建设分散安置户房屋。同时全面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实施“交钥匙”工程。目前,保康县已有1488户4268人启动建设,282户939人已建成搬迁入住,54户197人购安置房。

3、多项并举,改善百姓生活

保康县在紧抓产业扶贫、异地搬迁两项重点扶贫工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就业创业扶贫等多项扶贫措施。保康县创新推进医疗精准扶贫,大力提高新农合医疗报销比例,全县所有参加新农合对象年自费达到1.2万元以上的贫困户,按100%报销住院合规费用,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大力推进教育扶贫,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题,贫困家庭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每个阶段都有具体奖补措施,为特殊教育学校配齐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和康复训练,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同时,稳步推进就业创业扶贫,开展定向、定单、定岗培训,探索建立“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专业知识”的“三位一体”创业培训体系,稳定增加群众收入。

三、保康县精准扶贫过程中的问题

1、精准识别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保康县贫困户精准识别主要采取将收入水平、住房条件作为基本衡量标准,加之村民代表投票作为评议核审的综合识别方法,在将人均收入低于国家标准的贫困户以及所有五保户、低保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同时,其他贫困户的识别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评议小组根据住房水平、生活条件、劳动力状况等进行投票决定。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缺乏具体的量化体系,村民在民主评议过程中没有具体的参考标准,主观性较强,且在利益、权势驱使下容易受人操控。同时,由于贫困人口识别机制认定“只出不进”,缺乏对脱贫人口的动态跟踪、精准管理,加之“脱贫”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依然很弱,导致因灾返贫、因病返贫的机率较高。

2、精准扶贫主体有待整合

保康县根据本地实际状况组建了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等精准帮扶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确立相互对应的帮扶关系,这种系统化、制度化的帮扶体系的形成虽然自上而下加强了精准扶贫的实施力度与监督力度,但由于其系统化、封闭化的特征,也相应阻碍了社会组织与社会个人等社会扶贫力量的整合。同时,由于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过程中相对松散的特质,加之缺乏参与精准帮扶机制的制度化途径,使得精准扶贫难以形成社会合力,不利于更加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以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协同推进的精准扶贫开发新格局。

3、农民扶贫参与度有待提高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政府是主要攻坚力量,但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显得十分单一,不仅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其作用,并且可能造成精准扶贫工作效率的降低。保康县地区农民有着十分强烈的脱贫意愿,但因为思想观念的落后以及文化素质的低下,使得很多农民存在保守、盲目的思想,习惯于接受政府救济,对政府存在依赖心理,没有从自身能力建设的角度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真正脱贫。同时,政府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对农民的素质、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缺乏良性互动,使得精准扶贫未能充分发挥农民的力量,影响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效率。

四、继续推进保康县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1、完善精准扶贫识别机制

保康县应在现有的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善、多维度的精准扶贫识别体系,准确地进行贫困人口的识别和动态管理,依据统一、科学的标准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在农户信息登记阶段,应推进建档立卡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五保低保登记、公安系统登记等信息的衔接,完善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在贫困户识别阶段,将农户收入能力、可支配能力、消费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并依据贫困发生的原因对贫困户进行分类分层识别,建立多尺度、多维度的贫困户识别体系。在信息公示阶段,接受村民的信息反馈,如果有村民对选定的贫困家庭存在异议,应当及时接受反馈信息,并且派遣专人团队进行进一步的考查核实,防止虚假贫困家庭的出现。同时,完善“有出有进”的识别退出与再进入机制,对脱贫户的生活状况实施动态监测和评估,将返贫农户及时纳入扶贫对象,有效降低贫困户的返贫率。

2、引导社会资源广泛参与

保康县针对帮扶主体体系化、制度化的问题,应尽快完善扶贫信息平台,鼓励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等结对帮扶责任人动员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精准帮扶工作中,为社会组织加入精准帮扶机制提供制度平台。县级政府应在发挥好主导作用,合理制定精准扶贫计划、最大限度地提高精准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精准扶贫工作当中。在合作中按照治理理论,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各自优势,引导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选定合适的服务领域,让其发挥独特的作用,提供新型的扶贫开发模式,最终形成政府自上而下扶贫和社会力量自下而上扶贫的新格局。

3、积极发挥农民能动性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村民可以切实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当中,为精准扶贫工作建言献策,才能为扶贫攻坚赢得良好的群众基础,从而更好地提高精准扶贫的工作效率。保康县应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注重农民的参与度,加强宣传,因势利导,让农民不仅知道政府如何扶贫,也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力量让自己致富,在农民中培养出更多的扶贫攻坚人才,充分激发和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有利于提高精准扶贫效果,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同时,提高贫困人口的致富能力,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为农民提供学习平台,拓宽致富渠道,提高农民的市场经济参与能力。

五、结语

我国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后,党和国家将精准扶贫作为当前扶贫攻坚的主要战略任务,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新方法、新路子,为实现2020年当前贫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但山区本身面临贫困人口分散、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贫困程度较深等问题,导致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工作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因此,本文从保康县精准扶贫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其扶贫现状、精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为山区精准扶贫提供例证和经验,在完善精准识别机制的同时,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引导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政策路径,为群众的“致富梦”和“小康梦”携手努力、合力攻坚,推动精准扶贫全面发展,为山区实现全面脱贫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1] 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30).

[2] 公衍勇: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

[3] 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2).

[4] 李鵾、叶兴建: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兼论复合型扶贫治理体系的建构[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2).

[5] 王介勇、陈玉福、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

(责任编辑:胡春雨)

猜你喜欢
保康县贫困户精准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论山区县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困难与对策初探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