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通州区40岁以上双眼盲病因调查及防治

2017-04-27 09:12吴李鑫蒋晓冲翟岱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通州区南通市残疾

张 悦,吴李鑫,蒋晓冲,翟岱英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眼科,江苏 南通 226300)

江苏省通州区40岁以上双眼盲病因调查及防治

张 悦,吴李鑫,蒋晓冲,翟岱英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眼科,江苏 南通 226300)

目的调查江苏省通州区40岁以上人群中双眼盲致盲原因。方法对通州区3个乡镇40岁以上人群进行普查,按国务院批准的视力残疾标准进行盲眼分级,对视力<0.05的损伤眼确定致盲的主要原因。结果受检人数为115638人,一级盲316例(0.27%),二级盲538例(0.47%),双眼盲的主要原因为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沙眼角膜病变、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等。结论白内障为致盲的主要原因。

盲;白内障;视网膜病变;防盲

盲虽不会危及生命,但对患者造成巨大痛苦,也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视力残疾的流行病学调查到目前在南通市通州区范围尚未开展。为了解盲眼病因减少发病,对通州区3个乡镇双眼盲进行普查。

1 资料与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8月,通州区组织高级职称眼科医生对本区3乡镇进行调查,接受调查总人数为115638人,男53486人(46.25%),女62152人(53.75%);年龄范围40岁~94岁,平均年龄72.6岁。诊断标准按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疾标准进行检查,视力残疾分为四级,其中一级和二级视力残疾为盲,一级为较好眼为无光感~最佳矫正视力<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为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

2 结 果

2.1 盲眼等级构成

受检人数115638人,一级盲316人,视残率为0.27%,二级盲538人,视残率为0.47%,盲患病率0.74%。

2.2 盲目发病与年龄性别和居住环境的关系

盲目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渐增,4 0岁(0.16%),50岁(0.40%),60岁(1.06%),70岁(1.53%),盲目最高发病率在80岁以上(2.16%),女性盲目率(0.75%)较男性(0.73%)略多,经T检验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盲目率(0.86%)明显高于城镇(0.48%),经T检验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盲的病因分析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白内障是盲的首要原因,占34.07%,第二位为视网膜色素病变18.27%,所有视网膜疾病占41.46%,早期干预控制其进展刻不容缓。见表1。

表1 双眼盲原因

续 表

3 讨 论

3.1 调查意义

20世纪50年代南通市已开展眼保健和流行病学调查,1997年成为我国第一个防盲先进市[1],此次调查为防盲治盲指明方向。

3.2 致盲病因

我国眼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盲的患病率为0.5~0.6%,依次为白内障(46.1%)、角膜病(15.4%)、沙眼(10.9%)等[2]。我区所调查乡镇显示盲的患病率为0.74%,依次为白内障(34.07%)、视网膜色素变性(18.27%)、角膜病、沙眼(9.48%)、青光眼(6.9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32%)、黄斑病变(5.74%)等。通州区白内障盲居首位,白内障作为可避免盲是我们防盲工作的重点,目前无特效药物,主要通过手术复明。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大部分白内障患者在低视力阶段已手术,白内障盲多集中在高龄、文盲、低收入人群,对疾病认识不足,对手术恐惧、考虑经济状况、少数由于全身原因没能及时手术。其次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病率高达18.27%,与遗传因素有关,发病机制不确,随年龄增长光感受器细胞及色素上皮营养不良致感光细胞凋亡最终致盲,目前无有效治疗,该病防大于治,其发生与文化层次低、过去存在近亲结婚,对疾病重视程度不够有关[3],所以要重视基础研究,避免近亲联姻,减少发病率。沙眼角膜病大多是老年患者,与过去卫生条件差,疾病流行未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防盲治盲,发病率明显下降。青光眼由多基因造成的复合疾病,通过筛查早期诊断,结合药物手术等有效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避免盲眼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近年来发病增加,要早发现控制原发病,加强血糖监测预防并发症发生[4]。黄斑变性与慢性光损伤、遗传、吸烟、维生素摄入不足等有关,通过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减少发病。

3.3 盲眼防治

要健全三级眼病防治网,完善基层专科设施,将防盲重点放在农村,避免近亲结婚,定期开展眼病普查,早期干预盲眼发病,一旦发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进展,尽快脱盲脱残。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白内障复明手术质量,常规开展视网膜病变药物与手术治疗,注重盲和低视力康复。2011年提出“残余视力激活理论”认为视觉系统在受损后存在一定具有修复功能的残余结构,对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视神经病变可挖掘残余视功能,还有一些针对关键酶或信号蛋白的化合物,在体内激活自身细胞进行修复再生,从而治疗疾病[5]。此外可通过药物、佩戴注视器、压贴棱镜、放大镜、康复训练等改善视功能。作为眼科医生防盲治盲工作任重而道远[6],我们携手努力降低盲患病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1] 管怀进,龚启荣,缪宝迎,等.初级眼保健网络与防盲治盲工作方法的探讨[J].中华眼科杂志,2001,37(1):9-11.

[2] 管怀进.眼保健与防盲治盲[M].眼科学,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94-304.

[3] 王红漫,高 红,周海沙.我国农村卫生保障制度政策研究(一)——合作医疗成败原因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2, 21(9):26-27.

[4] 周克,张桂珍,赵琪.159例糖尿病患者眼底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06,18(3):131.

[5] Li W, Jiang K, Ding S. Concise review: a chemical approach to control cell fate and function. Stem Cells,2012,30:61-68.

[6] 赵家良.我国防盲治盲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J].中华眼科杂志,2012,48(3):193-195.

本文编辑:李新刚

R77

B

ISSN.2095-8242.2017.02.379.02

2014年南通市科技局科研立项课题(项目编号:HS14908)

猜你喜欢
通州区南通市残疾
产改进行时——通州区总工会打造全覆盖分层次的三级培训体系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灾情就是命令 抢险就是责任——南通通州区“8·29”特大暴雨应对处置纪实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居民吸烟现况调查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南通市通州区粮油增产模式分析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